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中醫方劑名。出自《脾胃論》卷上。具有補脾昇陽瀉火之功效。主治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基本介紹

  • 出處:《脾胃論》卷上
  • 功用:補脾昇陽瀉火
別名,歌訣,組成,用法,功用,主治,方義,配伍特點,運用,加減化裁,使用注意,附註,

別名

瀉陰火昇陽湯(《玉機微義》卷十)、昇陽泄火湯(《準繩·類方》卷一)、昇陽降火湯(《便覽》卷一)。

歌訣

補脾瀉火昇陽湯,升柴參芪蒼朮羌;黃芩黃連石膏草,脾胃陽升陰火降。

組成

柴胡一兩五錢(45g),甘草(炙)、黃芪、蒼朮(泔浸,去黑皮,切作片子,曬乾,銼碎,炒)、羌活各一兩(30g),升麻八錢(24g),人參、黃芩各七錢(21g),黃連(去須,酒制)五錢(炒) (15g)、石膏少許(長夏微用,過時去之,從權)。

用法

上㕮咀,每服三錢(9g),水二盞(300ml),煎至一盞(150ml),去滓,大溫服,早飯後午飯前,間日服。

功用

補脾昇陽瀉火。

主治

飲食損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

方義

方中黃芪健脾大補元氣為君;人參、炙甘草甘溫益氣、蒼朮健脾祛濕為臣;佐以柴胡、升麻引胃中清氣上行;羌活為風藥,能散能升,助升、柴升發清陽;黃芩、黃連、石膏散火,清熱燥濕。全方共奏甘溫補脾益氣,升發陽氣,清瀉陰火之功。本方選黃連、黃芩瀉火,是因為長夏為濕土主令,脾胃虧虛,運化失常,濕邪內生,與火相兼而成濕熱阻滯,故以芩連清熱燥濕。諸藥合用治飲食傷胃,勞倦傷脾,火邪乘之而生大熱。右關脈緩弱,或弦、或浮數者。

配伍特點

升發其陽。

運用

現在用於治療胃癌術後吻合口發炎,急性胃炎、尿道綜合徵、白塞病等的治療

加減化裁

如見腎火旺及督、任、沖三脈盛,則用黃柏、知母,酒洗訖,火炒制加之,若分兩則臨病斟酌,不可久服,恐助陰氣而為害也。

使用注意

服藥之時宜減食,宜美食。服藥訖忌語話一二時辰許,及酒、濕面大料之類,恐大熱之物,復助火邪而愈損元氣也。亦忌冷水及寒涼淡滲之物及諸果,恐陽氣不能生旺也。宜溫食及薄滋味以助陽氣。

附註

附方 補脾胃瀉陰火昇陽湯加減
組成:黃芪、黨參各12g,蒼朮10g,羌活、升麻、柴胡各3g,炒黃連、炒黃芩、炒丹皮各6g,凌霄花、紅花、赤芍各4.5g,寒水石15g。
功用:益氣固本,活血退斑。
主治:鬼臉瘡。
出處:《中醫驗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