裂葉金盞苣苔

裂葉金盞苣苔

裂葉金盞苣苔,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國內分布在產四川東南部至湖北西南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裂葉金盞苣苔 
  • 拼音:liè yè jīn zhǎn jù tái
  • 學名:Isometrum pinnatilobatum K. Y. Pan
  • :植物界
  • :被子植物門 Angiospermae
  • :雙子葉植物綱 Dicotyledoneae
  • 亞綱:合瓣花亞綱 Sympetalae
  • :管狀花目 Tubiflorae
  • :苦苣苔科 Gesneriaceae
  • :長蒴苣苔族 Trib. Didymocarpeae
  • :金盞苣苔屬 Isometrum
  • :金盞苣苔組 Sect. Isometrum
  • :裂葉金盞苣苔
  • 分布區域:中國四川、湖北
形態特徵,生長環境,分布範圍,本種提示,

形態特徵

多年生草本。葉全部基生,具長柄;葉片輪廓長圓形,長1.5-5厘米,寬0.8-1.5厘米,頂端鈍,基部漸狹成楔形,邊緣羽狀淺裂,裂片長5-7毫米,寬3-3.5毫米,全緣,上面被灰白色柔毛,下面被淡褐色柔毛,側脈每邊3-5,下面隆起;葉柄長1.5-3.5厘米,被淡褐色長柔毛。聚傘花序2次分枝,4-8條,每花序具4-6花;花序梗長4-6厘米,短於葉,與花梗被褐色長柔毛和腺狀短柔毛;苞片線形,長1.8-2毫米,被褐色長柔毛,具小苞片;花梗長8-12毫米。花萼裂片相等,披針形,長2.5-3毫米,寬1毫米,頂端漸尖,邊緣全緣,外面被短柔毛,內面無毛。花冠細筒狀,藍紫色,長1.2-1.4厘米,外面疏生短柔毛,內面無毛;筒長約8毫米,約為澹部的2倍,直徑3-4毫米;上唇長5毫米,裂片圓形,長約2.5毫米,下唇長4毫米,側裂片長3毫米,中央裂片長3.5毫米。雄蕊無毛,上雄蕊長約3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3.5毫米處,下雄蕊長2.5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4毫米處,花絲扁平,花葯長0.6毫米;退化雄蕊長0.8-1.2毫米,著生於距花冠基部3-3.5毫米處。花盤高約1毫米。雌蕊無毛,子房狹長圓形,長約3毫米,直徑約1.2毫米,花柱略短於子房,長約2.5毫米,柱頭2。蒴果未見。花期5月。
裂葉金盞苣苔

生長環境

生長於海拔500-1200米的山坡路旁岩壁上。

分布範圍

產自四川東南部至湖北西南部。模式標本采自湖北鹹豐。

本種提示

本種與羽裂金盞苣苔I. primuliflorum(Batalin)Burtt相近似,但花冠外面被短柔毛,不被腺毛,上唇長於下唇,花苣短於雌蕊,花柱較長,長約2.5毫米,葉片較小,輪廓披針形,長1.5-5厘米,寬0.8-1.5厘米,上面不成泡狀,裂片邊緣全緣,有別於後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