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關懷者道德品質的培育

被關懷者道德品質的培育

《被關懷者道德品質的培育》是2009年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蘇靜。

基本介紹

  • 書名:被關懷者道德品質的培育
  • 作者:蘇靜
  • ISBN:9787533877873
  • 頁數:284
  • 定價:30.00元
  • 出版社:浙江教育出版社
  • 出版時間:2009-2
內容簡介,目錄,

內容簡介

《被關懷者道德品質的培育》內容簡介:中華文化是一種倫理取向十分突出的文化,中華民族是一個高度重視德行與德育的民族。這一點不僅使中國,而且使受中華文化影響的東亞諸國至今都在德育政策上採取著相似的立場。比如:把學生的品德成長看得很重,一直堅持在學校教育中設定專門的德育課程,一直對教師的師德水平有較高的期待,等等。以上文化或者教育上的特質,實際上已經而且必將繼續成為東亞文化的特徵與優勢之一。

目錄

導論
一、問題的緣起
二、研究現狀
三、研究意義
四、核心概念的界定
五、研究方法
六、研究架構
第一章 關懷關係與被關懷者
第一節 關懷關係
一、關係是人的存在基礎
二、關懷關係是人普遍渴求的關係狀態
三、關懷關係及其發生的條件
四、理想的關懷關係是一種相遇式存在關係
五、關懷關係的異化形式
六、教育關係是一種關懷關係
第二節 關懷
一、與關懷相關的幾個概念
二、關懷的含義及其要素
三、關懷的特質
四、教育與關懷的關係
第三節 被關懷
一、被關懷的含義
二、被關懷的心理學分析
三、被關懷的現象學解釋
第四節 被關懷者
一、被關懷者的含義
二、被關懷者接受關懷的三個階段
三、被關懷者的類型
四、被關懷者的倫理責任
五、被關懷者的自由和權利
第二章 被關懷者品質及其構成
第一節 被關懷者品質
一、品質
二、被關懷者品質
第二節 被關懷者品質的形式要素與內容要素
一、被關懷者品質構成的形式要素
二、被關懷者品質構成的內容要素
第三節 被關懷者的心理品質構成
一、情感構件
二、知識構件
三、能力構件
第三章 當代青少年兒童被關懷者品質欠缺的表征與歸因
第一節 青少年兒童被關懷者品質欠缺的表征
一、對他人或社會的關懷的感受性不足
二、缺乏感激(恩)意識和表達感激的能力
三、對關懷者的關懷接受有餘而回饋不足
第二節 被關懷者品質欠缺的教育歸因分析
一、親職教育的誤區
二、學校教育的不當
第三節 被關懷者品質欠缺的社會歸因分析
一、極端個人主義
二、物質主義
三、消費主義
-四、唯科學主義和技術理性
五、人際關係冷漠化
第四章 被關懷者品質培養的外部環境構建
第一節 關懷型家庭
一、無條件性積極關懷孩子
二、善於把關懷信息傳遞給孩子
三、尊重和理解孩子,與孩子平等對話
四、關注孩子多方面的發展
五、與孩子建立關懷性的親子關係
六、做好關懷者榜樣
第二節 關懷型學校
一、關懷型教師
二、關懷型學校文化
三、與家庭、社區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第三節 關懷型社區與社會
一、創建關懷型社區,加強社區教育
二、規範大眾傳媒,創建良好的媒介環境
第五章 被關懷者品質的培養
第一節 培養目標
第二節 培養路徑
一、體驗關懷
二、理解關懷
三、感激關懷
四、回報關懷
第三節 被關懷者形式品質的培養
一、被關懷敏感性的培養
二、感激(恩)意識的培養
三、被關懷者的關懷能力的培養
第四節 幾種重要品質的培養
一、孝敬品質的培養
二、尊重品質的培養
三、負責品質的培養
四、友愛品質的培養
結語
參考文獻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