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是日本哲學家岸見一郎、日本作家古賀史健編著的哲學著作,於2013年12月首次出版。

該書採取了希臘哲學的古典手法“對話篇”,圍繞“人是如何能夠獲得幸福”這一問題展開了簡單卻深刻的討論。“哲人”用簡單易懂的方式向“青年”解釋如何改善人際關係,如何獲得幸福,又如何鼓起被討厭的勇氣去面對他人。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 外文名:嫌われる勇気
    嫌われる勇気:自己啓発の源流「アドラー」の教え
  • 作者岸見一郎、古賀史健
  • 創作年代:現代
  • 類別:哲學著作
  • 字數:166千字
  • 首版時間:2013年12月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作品鑑賞,作品評價,出版信息,作者簡介,

內容簡介

該書採用對話體的方式,描寫了一名被諸多煩惱纏繞、眼裡矛盾與混沌、根本無幸福可言的“青年”,在聽到了一名“哲人”的主張“世界無比單純,人人都能幸福”後便來與其爭論,“青年”逐漸在一夜一夜與“哲人”辯論中懂得了阿爾弗雷德·阿德勒的思想“世界很簡單,人生也一樣!”。該書內容為: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要有被討厭的勇氣、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等。

作品目錄

本書的讚譽
推薦序一 勇氣的心理學
推薦序二 自我的枷鎖和解放
推薦序三 人唯有在能夠感覺自己有價值時,才有勇氣
譯者序
引言
第一夜 我們的不幸是誰的錯?
不為人知的心理學“第三巨頭”
再怎么“找原因”,也沒法改變一個人
心理創傷並不存在
憤怒都是捏造出來的
弗洛伊德說錯了
蘇格拉底和阿德勒
你想“變成別人”嗎?
你的不幸,皆是自己“選擇”的
人們常常下定決心“不改變”
你的人生取決於“當下”
第二夜 一切煩惱都來自人際關係
為什麼討厭自己?
一切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自卑感來自主觀的臆造
自卑情結只是一種藉口
越自負的人越自卑
人生不是與他人的比賽
在意你長相的,只有你自己
人際關係中的“權力鬥爭”與復仇
承認錯誤,不代表你失敗了
人生的三大課題:交友課題、工作課題以及愛的課題
浪漫的紅線和堅固的鎖鏈
“人生謊言”教我們學會逃避
阿德勒心理學是“勇氣的心理學”
第三夜 讓干涉你生活的人見鬼去
自由就是不再尋求認可?
要不要活在別人的期待中?
把自己和別人的“人生課題”分開來
即使父母也得放下孩子的課題
放下別人的課題,煩惱輕輕飛走
砍斷“格爾迪奧斯繩結”
對認可的追求,扼殺了自由
自由就是被別人討厭
人際關係“王牌”,握在你自己手裡
第四夜 要有被討厭的勇氣
個體心理學和整體論
人際關係的終極目標
“拚命尋求認可”反而是以自我為中心?
你不是世界的中心,只是世界地圖的中心
在更廣闊的天地尋找自己的位置
批評不好 表揚也不行?
有鼓勵才有勇氣
有價值就有勇氣
只要存在著,就有價值
無論在哪裡,都可以有平等的關係
第五夜 認真的人生“活在當下”
過多的自我意識,反而會束縛自己
不是肯定自我,而是接納自我
信用和信賴有何區別?
工作的本質是對他人的貢獻
年輕人也有勝過長者之處
“工作狂”是人生謊言
從這一刻起,就能變得幸福
追求理想者面前的兩條路
甘於平凡的勇氣
人生是一連串的剎那
舞動人生
最重要的是“此時此刻”
對決“人生最大的謊言”
人生的意義,由你自己決定
後記
作譯者簡介

作品鑑賞

該書由在當代並不常見的對話體寫就,延續了很多古代經典賴以傳世的方式,如《論語》《黃帝內經》《理想國》及大多數佛教經典。對話體使得讀者閱讀的時候感到親切,有“如師在側、如友在臨”的體驗:禪師和青年的相遇,青年有困惑,禪師有智慧,只說故事太淺,只講道理太深,於是禪師和青年就恰到好處地相遇了,在一場關於人生問題的大討論中,完成了智慧的傳承。通過跟隨書中一個“禪師”和“青年”的對話,跟隨主角的辯論進入阿德勒式的心靈成長世界。阿德勒的哲學強調當下的意義,認為這才是生活的真諦。阿德勒的心理學,就這樣把自我從過去、人際關係和未來中解放出來。阿德勒的哲學完全把人生責任和選擇的權力交給了讀者。
該書的特點是不僅分析了生活中種種煩惱的根源,而且還一一給出了相應的對策。涉及的案例樸實平直,沒有以“躁鬱症”或“多重身份”等險奇案例吸引眼球,更多的是每一個人都會遇到的生活議題。針對“什麼是幸福”這個永久的哲學追問,提出獨到見解的同時還給出了“如何獲得幸福”的具體對策。就人際關係這個常常困擾著人們生活的問題,該書在斷言“一切煩惱皆源於人際關係”的同時,還給出了“課題分離”的解決辦法。針對“自卑情結”“優越情結”和“幸福感”等問題提出了獨自的見解,指出“任何人都可以隨時獲得幸福”,並給出了“自我接納”“他者信賴”和“他者貢獻”這三大良方。作者還在該書中體現了其所受東方文化的影響,對阿德勒的“共同體”進行詮釋時,顯示出了儒家和佛教的影響。

作品評價

關係心理學家、心理諮詢師 胡慎之:這本書絕對不是心靈雞湯,而是稍帶苦澀,但又可治病的良藥。也許閱讀過程中你會被作者的“犀利”顛覆三觀,心生不爽。但不爽過後,抬頭看窗外,滿目清涼,世界會美好很多。
心理諮詢師、香港精神分析學會副主席 張沛超:這本書是一本深入淺出的好書,既適合作為大眾的自助手冊,也可以作為專業人員的臨床指南。

出版信息

書名
ISBN
作者
出版社
出版時間
《嫌われる勇気》
978-4-478-02581-9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著
ダイヤモンド社
2013年
《嫌われる勇気》
978-4-478-06611-9
岸見一郎 、古賀史健著
ダイヤモンド社
2016年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哲學課》
978-7-111-49548-2
岸見一郎、古賀史健著;
渠海霞譯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15年3月

作者簡介

岸見一郎,哲學家。1956年生於京都,現居京都。京都大學研究生院文學研究系博士課程滿期退學。1989年起致力於研究專業哲學和阿德勒心理學。主要活動領域是阿德勒心理學及古代哲學的執筆與演講,同時還在精神科醫院為青年做心理輔導,日本阿德勒心理學會認定顧問。
古賀史健,自由作家,1973年出生,以對話創作(問答體裁的執筆)見長,出版過許多商務或紀實文學方面的書籍,著有採訪集《16歲的教科書》系列;《想要讓20歲的自己接受的文章講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