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動大陸邊緣盆地

被動大陸邊緣盆地(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是分布在被動大陸邊緣盆地,又稱大西洋大陸邊緣盆地,是一個從大陸向大洋過渡的廣闊帶,地殼穩定。主要形成砂質粘土岩建造、石英岩建造和灰岩建造。由大陸邊緣或陸間裂谷繼續擴張、逐漸張開加寬而形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被動大陸邊緣盆地
  • 外文名稱:passive continental margin basin
  • 地理位置:分布在被動大陸邊緣
  • 別名:大西洋大陸邊緣盆地
  • 主要形成:砂質粘土岩建造、石英岩建造等
  • 特點:地殼穩定
形成,演化,

形成

被動大陸邊緣盆地產生於海底擴張後期,由大陸邊緣或陸間裂谷繼續擴張、逐漸張開加寬而形成。大陸在分離後隨時間的延續發生失熱沉降,同時由於沉積物負荷作用進一步發生區域性撓曲沉降,形成具有寬廣的大陸架、平緩的大陸坡大陸隆的被動大陸邊緣盆地。因此,大陸分裂時期的裂谷活動可導致陸緣地殼伸展減薄,但更普遍的可能是機械伸展作用,是陸殼與洋殼間的應力差而導致陸殼一致向洋殼伸展,在伸展變形過程中必然有些地區會出現裂谷活動,後者又進一步促進了這一作用的進行。一般來講,在構造特徵上,從陸殼邊緣向海洋方向發生階梯狀斷陷,形成邊緣裂陷槽。在沉積巨厚的陸架陸坡上,由於沉積物的重力滑塌及沉積作用,多形成同生斷層和逆牽引構造,若蒸發岩發育,多發生鹽底辟構造或刺穿上覆地層發生褶皺和斷層。在沉積特徵上,下部是陸內或陸間裂谷階段形成的沉積岩系;上部為大陸分離後隨著岩石圈失熱沉降而堆積的海陸互動相碎屑岩、碳酸鹽岩及蒸發岩,構成向海方向減薄的楔狀體。

演化

大西洋型被動陸緣伸展盆地一直被作為被動陸緣的代表,一般認為它的形成與大西洋的張開有關,經歷了從大陸裂谷到大洋的轉變,故將其演化分為大陸裂谷—陸間裂谷(紅海型—窄大洋型)—大西洋3個或4個階段:大陸裂谷階段一般均以河湖相碎屑岩或火山碎屑岩沉積為主;紅海型裂谷主要以蒸發岩沉積為特徵;窄大洋期間因裂谷肩消失,碎屑物可搬運至深海盆,從而在深水區形成濁積與半遠洋沉積的互層;大西洋階段主要在陸基上形成厚層濁積和以細層理為特徵的平積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