袍中詩

《袍中詩》是唐玄宗開元年間一位宮女創作的一首五言律詩。這首詩前四句想像戍邊戰士的艱苦生活和對他們的關懷;後兩句描寫縫製棉衣的場景;末兩句順勢呼出“今生已過”的感慨。全詩平鋪直敘,明白易懂,大膽熱烈,真情畢露,表露了強烈的哀怨之情和對自由愛情的渴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袍中詩
  • 創作年代:唐代
  • 作品體裁:五言律詩
  • 作者:開元宮人
  • 作品出處:《全唐文》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整體賞析,名家點評,作者簡介,作品相關,

作品原文

袍中詩
沙場征戍客1,寒苦若為眠2
戰袍經手作,知落阿誰邊3
蓄意多添線4,含情更著綿5
今生已過也6,結取後生緣7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1.沙場:戰場。
2.若為:如何,怎么。
3.阿:詞頭,沒有實義。
4.蓄意:有意。多添線:意思是縫得結實些,針腳密實些。
5.著:加,添。
6.已過也:一作”看已過”。
7.結取:一作“願結”。後生:再生,來世。緣:姻緣。

白話譯文

征戍於沙場的戰士們,凍得怎么能夠安眠。
戰袍我親手縫製,可不知能落到誰的手裡?
我有意要縫得結實,飽含溫情,多添棉絮。
可今生已經度過了,希望來世能結為良緣。

創作背景

開元年間(713年-741年),唐玄宗為了賞賜守邊的軍隊,命令宮女做了大批棉衣。其中一位宮女在做棉衣的過程中,寫了這首詩,放在棉衣中,向得到這首詩的士兵大膽表述了自己的愛慕之情。這首詩被得到棉衣的士兵發現。士兵報告主帥,主帥又上奏唐玄宗。唐玄宗拿上這首詩讓宮女們傳閱,有一位宮女自稱寫了這首詩,罪該萬死。玄宗皇帝憐憫她,將宮女嫁給了得詩的士兵,並說:“朕為你們結今生緣。”

作品鑑賞

整體賞析

唐玄宗晚年窮兵黷武,多次發動對少數民族政權的戰爭。他也許命令被禁深宮的宮女們做一些慰問戰士的事情,以表皇恩浩蕩,來鼓舞將士們的戰鬥士氣,但他卻沒想到宮女們借縫戰袍把自己真正的心曲訴之予征戍的戰士們。
“沙場征戍客,寒苦若為眠。”一個“客"字,表現了宮女與戍邊戰士的平等態度,繼之想到他們征戍於苦寒邊地,凍得怎么能夠安眠。“若為眠"三字,從戰士處著想,不僅有憐恤之意,甚至有疼愛之心了。但她繼之又想:這“戰袍”雖是我親自“經手作”,可不知能落到誰的手裡。“知落阿誰邊"五字,表現了宮女美好的遐想和矛盾心理。她希望自己親手縫製的戰袍能落到知疼知愛的好男兒手中,但這又不能猜想得準。
“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綿。”這兩句字面是說要縫得結實,絮得溫暖。實則它又雙關著“千里姻緣一線牽”和“含情多纏綿”之意。宮女繼之又想,我被幽禁在高牆深宮之內,得戰袍者又遠戍於千里之外的苦寒邊地,他即使對我傾心相愛,這兩人的結良緣之想也很難實現,這可能性實在太小了。但她又想:事不成心在,即使今生今世不能結為夫妻,天若有靈,定不辜負我良苦的痴情真心,因而呼出:“今生已過也,結取後生緣"。今生今世,也許就讓我在痛苦的折磨中度過了,希望我們死後再轉來世時,能結為美滿的良緣。
這首宮女之作,通過縫製戰袍的過程描寫和對戰士脈脈情意的真實吐露,表現了她們對自身遭遇的幽怨,也表現了對愛情生活的執著追求,今生不成,追求來世,矢志不變。寫得感情真摯,脈絡細膩,感情流向歷歷在目。就韻律而言,除二三句失粘,已基本符合格律詩的要求。

名家點評

中國詩詞學會會員孫朝成《三千年選解三百首 中國傳統詩詞摘珍解妙》:詩中的“蓄意多添線,含情更著棉”二句詩,對仗工整且見深情,由此可推斷宮女應有很深的詩歌素養。而宮女期盼的“後生緣”因唐玄宗的同情而變成“今生緣”,更讓其喜出望外。唐代詩歌中蘊含的人性光輝由此可見一斑。
湖南省作協評論委員會委員楊實誠《愛情詩注析》:宮女一般少年入宮,直到白頭不得出宮。除個別能得到皇帝的寵幸外,大部分終生過著孤寂的生活。開元宮女熱切希望得到愛情,又顯然不能如願,才有“願結後生緣”之說。至於後來她能意外地如願,不過是幸運而已,是無法掩蓋詩歌所揭示的黑暗現實的。

作者簡介

開元宮人,姓名及生卒年不詳。開元為唐玄宗年號(713年-741年),開元宮人即唐玄宗宮人。

作品相關

歌德與《袍中詩》
1827年,德國文學巨匠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在湯姆斯(PeterPerring Thoms)英譯資料的基礎上,模仿寫作了四首“中國詩”,發表在《藝術與古代》雜誌上。其中的一首,就是這首《袍中詩》。歌德根據英譯版,在改譯德文的同時,以韻律詩的形式進行了再創作,饒有興致地把這個動人的故事介紹給德國讀者:
為了征討邊境上的叛亂,你奮勇作戰,夜晚降臨,嚴寒襲人令你無法入眠。
這件戰袍,我辛勤地縫製,儘管我不知道它會穿在誰的身上。
我加倍地敷上棉花,仔細地增添針線,為的是維護士兵的榮譽。
倘若我們不能彼此相見,但願在天上能夠結緣。
粗粗看來,歌德譯作的句式和大意比較接近原作。細細品來,感到有點不太對勁。或者說:事,是這么回事;味,卻不是那個味。開元宮人的原詩,在對邊塞兵士充滿同情的同時,希望通過自己親手縫製的戰袍結下一段緣分,今世不能遂願,留待來生也好。傾訴的是情感的寄託,流露的是身世的悲涼,透逸的是深宮的寂寞。在歌德的譯作中,原詩隱含的憂傷和哀愁不見了,有的只是後方女性對前方將士的讚嘆和勉慰,讀起來有點像軍旅歌曲《十五的月亮》,激勵多於傳情,顯然與原作基調不符。但是,對於一個不了解中國封建宮人生存狀態的德國人來說,能譯成這樣韻味十足的詩作,已經很不簡單了。
(原載香港《文匯報》)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