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河村(湖北省監利縣程集鎮袁河村)

袁河村(湖北省監利縣程集鎮袁河村)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袁河村位於湖北省監利縣境內,隸屬於素有“小漢口”之稱的程集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產業的自然行政村,盛產水稻和棉花,自然景色秀美,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猶如鑲嵌在江漢平原南端的一顆珠。她和監利縣其它農村一起構成了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袁河村
  • 別名:范嘎湖
  • 行政區類別:村
  • 所屬地區:湖北省監利縣
  • 下轄地區:6個組
  • 電話區號:0716
  • 郵政區碼:433319
  • 方言:監利本土方言
  • 著名景點:周邊程集古鎮老街,章華台
  • 車牌代碼:鄂D
基本概況,自然地理,歷史沿革,小村風景,人口概況,經濟發展,農業發展,農民工,教育狀況,文化習俗,交通狀況,地圖信息,

基本概況

袁河村位於湖北省監利縣境內,隸屬於素有“小漢口”之稱的程集鎮,是一個以農業為主體產業的自然行政村,盛產水稻和棉花,自然景色秀美,民風淳樸,人傑地靈,猶如鑲嵌在江漢平原南端的一顆珠。她和監利縣其它農村一起構成了全國最大的商品糧基地。隨著我國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加快發展,袁河村在近幾年也開始在各方面發生了許多顯著變化。
當地郵編:433319

自然地理

袁河村四周分別與四車村、廖橋村﹑永聯村等相鄰,西望荊沙,長江水迂迴於南,東荊河靜臥在北。屬於平原地區,境內河網密布,湖泊星羅,土壤肥沃,素有魚米之鄉的美稱。小村耕地面積不多,僅有4350多畝地,是全鎮土地面積最小的村莊,位於長江之北,降雨量豐富,屬於典型的江南水鄉氣候。盛產水稻,富於水產養殖。

歷史沿革

袁河村,也稱為土袁家(與客袁家相對應區別),由於缺少文字記載資料,很多歷史沿革已無從考證。只能從老一輩人的親身經歷中來了解小村的發展歷程:1958年之前的一段時間內,袁河村隸屬於程集鎮。1958年全國開展人民公社化運動,袁河村劃歸汪橋公社管理。1975年汪橋公社分裂為程集、汪橋、蓮台3 個公社,袁河村則回歸到程集公社。到1984年以後,農民公社已經解散2年,程集鎮與汪橋鎮又合併為汪橋區,袁河村又隸屬於汪橋區。1987年,汪橋區解散,又分為程集和汪橋兩個鎮,袁河村重新隸屬於程集鎮至今。

小村風景

自然風景
田園風光田園風光
夏日的荷花夏日的荷花

人口概況

袁河村現有人口2560多人,全部為漢族。並且,該村所有人(不包括嫁進來的女性)都姓袁,根據當地人提供的袁氏族譜,該村所有人都是屬於一個大家族,則不能不說是一個奇蹟。農村家庭每家正堂都設有家神,過去大多是自己用毛筆紅紙寫的(大多蓋了新房的都會在鎮上的店鋪你定做),在該村人家正堂的家神最上面有四個大字:汝南家風。可能大多數人對此都不太理解(包括本地很多村民),但是這簡單的四個字卻切切實實地記錄了該家族的根源,可以確定,袁河村袁氏家族是從河南汝南遷徙過來的。
由於當地人們喜歡沿道路或沿河流居住,大家居住地相對比較緊密,左鄰右舍也都相處也十分融洽,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水鄉風情。
當地人大都講監利方言,熱情好客,給外來的人一種賓至如歸的感覺。
在早些年的時候,袁河村很多人信奉佛教,封建迷信思想是在村民們心目中根深蒂固,就是現在的那些70多高齡的老人依然因為當時的影響對佛教深信不疑,諸如什麼“算命”,“派八字”,“鬼佛說”等,有些人則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的態度。而青壯年則對此持一種不屑一顧的態度,完全擺脫了那些迷信思想的影響。
另外,“重男輕女”的思想曾經也在這裡也特別盛行,“計畫生育”政策實行以前,幾乎每家都會生很多孩子,很多家庭就堅決要男孩,對待兒子和女兒的態度也大不一樣。剛開始實行計畫生育的時候,很多人即使是罰款也要生個男孩,1990年代出生的孩子大都有兄弟姐妹。但這種情況很快就得到了轉變,隨著新一代的農村青年成長起來,一些新的思想也逐漸改變了大眾的觀點,村民對待男孩女孩的看法已經逐漸走向正常化,科學化。
傳統的封建思想已經在袁河村走向沒落,新的科學的生活觀念正引領袁河村人民的新的生活時尚。

經濟發展

農業發展

一直以來,湖北省監利縣都是一個農業生產大縣,更是以全國水稻生產第一縣聞名全國。而袁河村作為監利縣的一部分,則更是一個以水稻產為主的農業村。除了農業以外,這個小村幾乎沒有其他的產業支撐,工商業發展幾乎為零,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生產生活條件均比較艱難,這也是當地教育發展落後的一個重要原因。袁河村以種植水稻和棉花等傳統作物為主,同時適當的飼養家畜如豬、雞、鴨等,村里也飼養有很多水牛,但主要是用作耕牛使用,袁河人民也開始積極探索,利用當地雨水豐富河流魚塘眾多的特點,開始嘗試水產養殖,並且已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村民們自己養殖的黃鱔﹑螃蟹﹑龍蝦以及各種淡水魚等甚至遠銷海外,受到外界的一致歡迎。

農民工

當地很多農民都有著強烈的脫貧致富的願望,而這些人基本上可以分成兩撥。第一撥就是1995年前後出去的老一輩農民工,他們最初背井離鄉進城務工是出於無奈,當時在家種地很多時候都要虧損,糧食產量低,糧價也不穩定,農業賦稅重導致袁河村大部分青壯年棄了耕地進城打工。當地獨有的特點的是,袁河村剛開始出去人就是去拾荒,而且大部分是去廣州。到2004年左右的時候小村里幾乎只留下了孩子和老人了。

教育狀況

和其他大部分農村地區一樣,袁河村的教育狀況並不樂觀。袁河人的教育條件很差,據調查,以前袁河村也有自己的村級國小,即袁河國小,但辦學條件也十分簡陋:全校六間教室,五個年級加一個學前班(後改為一至六年級),一個教師辦公室,一個大廣播,這就是全校所有的硬體設施。學校的老師都是本村的村民,基本上也就是國小文化水平,1990年代出生的人受完國小教育的孩子絕對不到50%,接受完九年義務教育的人不到30%,讀完高中的也就不到10%。能夠考上重點大學的人幾十年來都沒有幾個。
由於計畫生育的影響,袁河村適齡兒童急劇減少,全鎮的村小都陸續被撤銷,2004年袁河國小終於結束了她的使命,村裡的孩子都統一到鎮中心國小或廖橋中學就讀。

文化習俗

袁河人民在長期的勞動生活和我國文化的特定氛圍之中,形成了自己的風俗習慣。隨著現代社會的開放與進步,社會結構和人們的價值觀念,生活方式也相應地發生了變化,袁河村的婚喪禮儀,節日風俗正在接受現代社會的廣泛薰陶。
農曆正月初一這天,先拜祖神、後拜父母、出外叫出行。
初二拜丈母,初三家家戶戶互相團拜,稱為“拜年”。
正月十五晚上是元宵節,這天全家又會聚集一起做元宵(在當地叫“糰子”),雖然沒有大年三十那么正式,也很少會有舉行圓霄燈會,但全家人歡聚一起,其樂融融。
清明前後,家家踏青掃墓,祭奠去世的親人;
五月初五,賀端陽,門前掛艾葉,吃粽子,劃龍船;
八月十五叫“中秋”,晚上吃月餅茶點,叫“中秋賞月”;
十二月初八叫做“臘八日”;家家挑臘水泡糍耙;
二十四日過小年敬灶神;三十晚上叫“除夕”,這一天,全家都會團聚,置辦豐盛的酒菜,開懷暢飲,稱“團年”,也叫“吃團年飯”;子弟向父兄拜揖喊“辭年”,到了晚上,家家一團火,家人圍火而坐,敘舊迎新,俗稱“三十夜裡火,十五夜裡燈”。
除夕之夜,通宵不睡稱為“守歲”。

交通狀況

由於經濟和地理位置方面的原因,袁河村的交通狀況都不是很好,是全鎮所有村莊中發展最慢的。一直以來全村道路基本都是土路,下雨就滿路都是泥巴,直到2009年底村里才自己籌錢建起了水泥路。從交通工具上看,2009年以前大部分都是腳踏車或者直接步行,現在很多人開始使用機車了(在那裡是沒有公車的)。
隨著國家政策越來越好,老百姓條件也越來越富裕,現在大部分村民都蓋起了小洋樓,不比城裡的房子差。如今基本上出門就是水泥路,也已經有部分人開起了自己的小轎車。
目前在任村支書:袁用榆。

地圖信息

地址:荊州市監利縣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