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大魁

袁大魁,捻軍首領梁王張宗禹部將。其出身歷史、職位都不詳。後在戰場中犧牲。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袁大魁
  • 國籍:中國
  • 民族:漢族
  • 性別:男
人物簡介,人物經歷,

人物簡介

太平天國丁榮十七年(清同治六年)十月,張宗禹在陝西綏德州要過黃河,取道山西攻北京,以救賴文光東路軍,派大魁帶一小隊前往宜川縣偵探冰橋情況。他到宜川縣訪明,知道「小雪流裂,大雪合橋」後,回去報告,與宗禹相左,大軍已渡過冰橋,追趕不及,折回陝甘交界地方,招集當地起義隊伍三千多人,清朝潰勇三百多人,又組織甘肅環縣、固原州年荒饑民,約共萬人。因甘肅境內無糧,於戊辰十八年(清同治七年)四月,占領宜川縣雲岩鎮。大魁既入雲岩鎮,就立刻將鎮城加修,挑浚濠溝,扎木城兩座,在山坡上建堅寨兩座。每日分途徵集糧食,儲積城內,打算踞此地,以窺伺山西,搶渡黃河,與大軍會合。

人物經歷

清軍急調大軍來攻。五月十九日(夏曆五月十五日),清軍開到宜川,大魁恁卡迎擊。清軍不得進,移札山頭,連放開花大炮轟擊,兩卡、兩木城都被攻陷。大魁退守城寨。清軍進迫城根,分頭進攻。大魁指揮將士,開放土拋,拋擲檑木滾石,炮石如雨,給敵人以重大傷亡。三十一日(夏曆五月二十七日),清軍增兵又到。清將觀察地形,知一城兩寨都很堅固,難以仰攻,改用包圍計,六月初二日(夏曆五月二十九日),把去路都扼斷。大魁部系新集隊伍,未經訓練,給開花大炮傷亡不少,人心驚惶。大魁見軍心不定,難於堅守,要乘清軍札營未定撤退,初二夜,大雨如注,遂率眾退出。不料清軍已經迅速札營扼斷去路,又預派截擊軍隊。大魁部隊黑夜遭敵人截擊,全軍潰散,死亡和被俘犧牲的五千多人,檢點張大有(太平天國史 卷六十八)、指揮施萬才、李綱山、李成玉、將軍曹振邦、兩司為周友明、軍功袁崑岡都被俘犧牲。
大魁率壯士數十人,殺出重圍。七月內,在宜川縣燕曲堡收集衝出部隊和甘肅饑民、散勇八、九百人,復被清軍擊敗。冬間,占領陝西保全縣老岩窯,又招集遊民、散勇數百,粼寨人民都蓄髮擁護太平天國。大軍編為五隊,每隊設一指揮、一將軍統帶,敢清軍進止為趨避,條忽狎至,展開游擊戰,敵人不能得其蹤跡。
時梁王張宗禹全軍在山東覆沒已傳遍陝北。太平天國己已十九年(清同治八年)春,大魁為振奮民心,乃大張太平天國己已十九年布告,宣傳太平天國正朔,號召陝、甘人民。
三月下旬,駐地給清軍知悉,三月三十夜(夏曆四月初五夜),潛師來襲,黎明抵近老岩窯三十里的馬蹄溝,奪隘而入,他卡也都陷落。四月初一日(夏曆四月初七日),清軍分路直逼老岩窯,見壁立千仞,下臨洛水,其窯懸岩中,左右立木為柵,兩旁皆臨深塹,小橋橫閣,僅通一人為出入的路,早將巨繩曳橋令起,更無他路。清軍苦攻,祇將窯前近洛處水樓攻毀,無法近洞口。清將籌商,知岩旁岩下都無可著手,非從岩頂鑿石立柱,潛縋而下,無由得抵洞門。於是雇石工上岩開鑿,一面派軍逐日更番攻打,多積蒿草柴偽作火攻狀,故布疑陣。初九日(夏曆四月十五日),岩上石路鑿成。從這一天起,派隊輪攻,槍炮日夜不絕,時放噴筒火箭使防守不得休息,五更始收隊。如是者兩天。十一日(夏曆四月十七日)黎明前,方鳴金收隊,清軍戰士十多名,就從岩巔抱皮繩縋至柵外,守軍因日夜防守,已疲極回洞內酣睡。過一會兒,縋下的愈多,拔柵闖入,連拋火彈。大魁驚醒,急呼將士迎拒,清軍短兵刺,措手不及,大魁與弟袁二和全軍將士都犧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