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生防護帶

衛生防護帶

衛生防護帶是指為避免和減輕噪聲、煙塵、爆炸、火災和大氣污染對城市居住區的危害,改善城市生態環境,在居住區與工廠、倉庫、鐵路、機場間設定的隔離地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生防護帶
  • 外文名:sanitary protection zone
  • 縮寫:SPZ
  • 寬度:一級1000米,二級500米
簡介,形式,防護距離,水源衛生防護帶,

簡介

其寬度取決於干擾與危害程度。衛生防護帶內,一般植樹造林,形成防護林帶。如根據污染源的特點和程度,規定其衛生防護帶的寬度(從污染車間中心至居住區邊緣的距離)為:一級1000米,二級500米,三級300米,四級100米,五級50米。

形式

其形式有:
(1)專職防護帶。在防護距離內種植寬度不等的林帶,通過樹木的吸附和過濾作用,可有效降低煙塵及有害氣體的濃度及噪聲,防護效果好,多用於嚴重污染型工業;
(2)自然隔離帶,利用河流、湖泊、山丘、溝谷等自然地形地貌,將工業區與居民區隔開並配置一定的林木,具有一定的防護效果,但交通聯繫不便;
(3)混合隔離帶,在防護地內保留部分農業用地或布置無污染、少污染的工業輔助項目,可達到充分利用土地和節省投資的效果。

防護距離

防護距離的大小,應根據企業對有害物質的治理狀況、有害物質的危害程度,當地自然、氣象、地形條件及環境質量要求,通過煙塵擴散計算或風洞實驗來確定。在無上述條件時,亦可按照工業衛生防護距離標準確定。

水源衛生防護帶

防止供應生活飲用水的水源接受污染而採取衛生防護措施的地帶。一般劃分為戒嚴地帶,限制地帶和觀察地帶。戒嚴地帶緊靠水源,界內禁止排放污水、堆放污物、設定污水溝道、滲坑等,並禁止閒人及畜禽居住和出入,充分保持衛生清潔與綠化。戒嚴地帶之外設限制地帶,界內應採取限制排泄大量污水和堆放污物等防護措施。限制地帶之外設觀察地帶,界內應經常進行傳染病檢查,以便及時採取防護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