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氣(中醫藥術語)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衛氣,中醫基礎理論名詞。①屬於陽氣的一種。生於水谷,源於脾胃,出於上焦,行於脈外,其性剛悍,運行迅速流利,具有溫養內外,護衛肌表,抗禦外邪,滋養腠理,開闔汗孔等功能。《靈樞·本髒》:“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衛氣和則分肉解利,皮膚調柔,腠理緻密矣。”②《靈樞》篇名。本篇所論強調衛氣對保衛肌表,防禦外邪,調節內外的作用,故名。內容主要辨別衛氣營血的生理功能,說明治病必須掌握經絡系統,明確十二經脈本部和標部穴位,以及六腑的氣街部位,以便測候上、下、虛、實的病變,施行補瀉的針刺手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氣
  • 類別:中醫藥術語
  • 出處:《靈樞》
  • 概念:①屬於陽氣的一種②《靈樞》篇名
解讀,中醫套用,

解讀

“衛”,即保衛的意思。衛氣的生成與上、中、下三焦,即肺、脾、腎三髒有關。它本源於先天,即腎中陽氣的一部分,故又有“衛陽”之稱。腎居下焦,故有“衛出下焦”的說法。衛氣發揮其功能,又必須賴中焦脾胃之氣化生水谷精微的不斷補充,所以從後天這個角度來說。又是“滋生於中焦”。
中焦脾胃化生水谷精氣,又必須通過肺氣的宣發,所以又有“開發於上焦”的說法。因此,衛氣本源於下焦,滋生於中焦。宣發於上焦,衛氣的生成與上中下三焦都有關係。
衛氣性質:剽悍滑疾(活動能力強,行動快速),所以《素問·痹論》說:“衛者,水谷之悍氣也”。衛氣運行和分布,不受脈管的約束,行於經脈之外,外而皮膚肌肉,內而胸腹臟腑,遍及全身。所以《靈樞·營衛生會》說:“……其濁者為衛……衛行脈外……”。

中醫套用

衛氣有防禦外邪、溫養全身和調控腠理的生理功能。
1、衛氣有防禦外邪入侵的作用。衛氣布達於肌表,起著保衛作用,抵抗外來的邪氣,使之不能入侵人體。《醫旨緒餘·宗氣營氣衛氣》說:“衛氣者,為言護衛周身……不使外邪侵犯也。”因此,衛氣充盛則護衛肌表,不易招致外邪侵襲,衛氣虛弱則常常易於感受外邪而發病。
2、衛氣具有溫煦全身的作用。內而臟腑,外而肌肉皮毛都得到衛氣的溫養,從而保證了臟腑肌表的生理活動得以正常進行。衛氣充足,溫養機體,則可維持人體體溫的相對恆定。衛氣虛虧則溫煦之力減弱,易致風寒濕等陰邪乘虛侵襲肌表,出現陰盛的寒性病變。但若衛氣在局部運動受阻,鬱積不散則可出現陽盛的熱性病變。故《讀醫隨筆·氣血精神論》說:“衛氣者,熱氣也。凡肌肉之所以能溫,水谷之所以能化者,衛氣之功用也。虛則病寒,實則病熱。”
3、衛氣能夠調節控制腠理的開闔,促使汗液有節制地排泄。衛氣的這一調控作用,既有氣能固攝的一面,又有氣能推動的一面。通過汗液的正常排泄,使機體維持相對恆定體溫,從而保證了機體內外環境之間的協調平衡。《景岳全書·雜證謨·汗證》說:“汗發於陰而出於陽。此其根本則由陰中之營氣,而其啟閉則由陽中之衛氣。”因此,當衛氣虛弱時,則調控腠理功能失職,可以出現無汗、多汗或自汗等病理現象。
衛氣的三個功能之間是相互聯繫和協調一致的。抵禦外邪的入侵與腠理開闔的關係也很密切,若腠理疏鬆,汗液自出,則易於遭邪侵犯;而腠理緻密,則邪氣難以入侵。在調節體溫方面,衛氣的溫煦功能也與汗孔的開闔密切相關,只有溫煦的升溫與出汗的降溫之間不斷地相互協調,人體的體溫才得以保持正常。如若溫煦太過而汗出不及,則身熱無汗;如若溫煦不及而汗出過多,則膚冷多汗。《靈樞·本藏》所謂“衛氣者,所以溫分肉,充皮膚,肥腠理,司開闔者也”,即是對衛氣三個功能的概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