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跡心理學

行跡心理學是研究行為心理、行為運動和行為痕跡三者關係的心理學。是屬於自然科學範疇。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跡心理學
  • 學科:自然科學
  • 最早出現:2010年10月23-24日
  • 地區:安徽合肥市
內容,歷史,影響,

內容

行跡心理學的提出最早出現在中國筆跡學會(籌)2010年10月23-24日在安徽合肥市舉辦的中國筆跡心理分析學術研討會上,由常務理事曾健雄所發表的論文《關於行跡心理學和漢字書寫行跡心理學初探》。
行跡心理學基本理論的公式是:X-Y-H
X代表行為心理,Y代表行為運動,H代表行為痕跡。
以上的公式表明,行為心理支配行為運動,行為運動制約行為痕跡。
行為心理是就是心理的意志過程,是指人們在社會實踐中,為達到既定目的而採取的自覺行動,包括自覺地確定行動的目的、有意識地支配和調節其行動以實現預定目的思維活動。
行為運動是人在行為心理支配下產生的外顯活動,是可以被他人直接觀察到的行為活動。
行為痕跡是在人的行為運動後留下的痕跡,以證明其活動的存在。行為痕跡分為物質痕跡、分子痕跡、光子痕跡、磁子痕跡。
只有發生了行為心理,才會有行為運動,發生了行為運動,必然會留下行為痕跡。

歷史

行跡心理學的10對關係。
1、行為心理的客觀性和主觀性
所謂行為心理的客觀性,是指心理對象所倚持的外部條件,也就是說,人在心理思維活動時,他所處的環境地位,如:職業和職務、收入、文化教養等諸因素;所謂行為心理的主觀性,是指心理對象所倚持的內部條件,也就是說,人在心理思維活動時,他的性情、脾氣、膽略等諸因素。比如:作用於同一對象的心理思維,一個上層社會的人、有錢有地位的人和一個下層的人、無錢無勢力的人就會不同;一個脾氣暴躁的人和一個脾氣溫和的人也會有所不同。
2、行為心理意識和行為心理下意識
行為心理意識,是指人們自覺的對待或處理客觀事物的意識活動。比如,看見一輛汽車馳來,會主動避開汽車。
行為心理下意識,是指人的不自覺的對待或處理客觀事物的意識活動。是人在長期生活中的經驗、心理作用、本能反應以及心理和情感的暗示等不同的精神狀態在客觀行為上的反映。下意識行為往往是由本能、性情或其他“人”本身的先天因素引起的,如我們在遇到危險時,總會下意識的產生“趨利避害”的行為,這是人進行自我保護的本能。比如,突然一聲汽車喇叭在耳邊響起,會立即跳開。這是社會生活經驗的下意識。小孩子被火燒到手,會立即縮回手,這是先天本能的下意識。
3、行為運動的目的性和行為運動的無目的性
行為的目的性,即行為的目的要達到的行為目標和結果。比如,你走路,是要去體育館,這就是行為的目的性。
行為的無目的性,是行為沒有必然目的,比如,散步時,不知不覺走到了體育館,這體育館不是行為必然目的。
無目的性也反映了行為心理。上面散步,就是行為心理所支配的行為運動。
4、行為運動的真實目的和虛假目的
行為運動的真實目的,就是行為運動和行為目標相統一。比如:竊賊拉出抽屜,從抽屜里拿走了財物,這就是行為運動的真實目的。
行為運動的虛假目的,就是行為運動和行為目標不統一。比如:竊賊拉出抽屜,而沒有翻動抽屜,這就是行為運動的虛假目的。有時,作案者偽造作案現場,往往疏忽行為運動和行為目標的統一性,給偵破帶來線索。(參見附屬檔案:《誰殺了孟老頭》)。
要注意真實目的的意外中止和虛假目的的區別。有時,行為運動在實現行為目的的過程中,遇到意外情況而被迫中止。
5、行為運動的同一性和差異性
所謂行為運動的同一性,是指人的基本社會化:一個人從出生時完全自然的生物人到能夠獨立地理解並按照社會行為規範(包括道德、法律等)行為的社會人的過程。基本社會化主要時間段是從出生至18歲成年之間。行為對象因受社會約束、章法約束、自然約束而表現的一致性;所謂行為運動的差異性,是指行為運動在約束之外所表現的獨特個性。比如:開車遇到紅燈時,任何駕駛員都必須停車,這就是因受到章法約束所表現的同一性;但是,有的駕駛員喜歡緊靠停車線停車,有的駕駛員喜歡離停車線稍遠一點停車,這就是差異性,而這差異性正好反映不同的個性心理。
6、行為運動差異性的有律定理
人的行為心理受遺傳基因的影響是決定性因素,行為心理從一出生便已經形成,後天社會生活環境的改變可以影響行為心理的改變。行為心理越相近,其行為運動的差異性越小。也就是說,行為心理非常接近的人,其行為運動的差異性有驚人的相似。
差異性的有律定理可以通過大量實驗證明。
美國心理學家Watson認為,人的行為都是學習的結果,而所有的行為都是通過經典條件反射習得的,人一生下來就具有某些簡單可見的反射作用,正是這些簡單的反射作用構成了他的整個行為的遺傳特徵;人的行為從偶然到必然,從隨機到有序,逐漸形成一種穩定的行為反應模式。
但是,這種穩定的行為反應模式不是像機器人那樣一模一樣,每一個人之間都存在差異性,這差異性的不同主要來源於遺傳基因,但是這遺傳基因不是克隆體,存在不同變異。即使是父子,兄弟,都有不同的差異性,但可能非常相似而已。所以,世界上找不到走路姿勢完全一樣的人,也找不到完全一樣的字型,也就是說,世界上找不到完全一樣心理特徵的人。但是,心理特徵越相近,其走路和書寫等運動特徵也就越接近。
實驗證明,走路時習慣身體向前傾斜的男人,這種差異性有相似的心理特徵,就是比較溫柔和內向。軍人步伐的男人,也有相似的心理特徵,就是意志力較堅強,對自己的信念較關注。筆跡專家韓進先生將漢字筆跡的差異性特徵和世界公認的九型人格差異性心理特徵進行對應研究分析,無疑是一個偉大的創造。
按照差異性的有律定理,那么,改正行為運動習慣也可以影響心理。在部隊當過兵的人,因為步伐矯正,心理特徵也得到改變,意志力變得堅強。廈門教學學院金一貴老師獨創的練字矯正二十八法是符合科學理論的。
7、行為運動的常態性和變態性
儘管行為運動存在差異性,但是大多數的差異性特徵都處於符合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差異必要範疇,這就是行為運動的常態性,反映了行為心理的正常值。但是,有少數的行為運動的差異性處於難以接受和理解的不必要範疇,這就是行為運動的變態性,反映了行為心理的非正常值。
舉例說明,如果一個行走的人,不管他是散步,快走,奔跑,都是處於可以接受和理解的常態狀況,這就是行為運動的常態性,但是如果他行走時,看見行人就去撞人家一下,這種差異性則處於難以理解的不必要範疇,這就是行為運動的變態性,反映了行為心理的非正常值。
導致行為運動的變態性的心理特徵主要有:妄想傾向,衝動傾向,偏激傾向和暴力傾向。如不切實際的幻想,並且始終去實現這種幻想,不接受任何人的合理的勸解,總認為別人不同意自己的觀點就是陰謀。
8、行為痕跡的駐留和滅失
任何行為運動都會產生行為痕跡的駐留。物質痕跡的駐留,如杯子從桌子移到柜子上,證明行為運動的產生。光子痕跡的駐留,如行為運動時被攝像的影像駐留,被目擊的視覺駐留。分子痕跡的駐留,如走路後留下的氣味、熱量。磁子痕跡的駐留,人的任何行為運動,都會引起人和地球引力磁場及周圍物質引力磁場的相互波動,哪怕是非常微小的波動,因目前引力科學水平尚無法檢測到,但它確確實實是存在的。以後科學發達到一定高度,則可以通過檢測和記錄相互磁場的的波動,來還原任何人的行為運動的軌跡。
有的行為痕跡稍縱即逝,如分子痕跡駐留,磁子痕跡駐留,很快便消失;有的物質痕跡現場被破壞,這就叫行為痕跡的滅失。
9、行為痕跡時態的過去時和現在時
行為痕跡有二種時態,一是“過去完成時”,就是行為運動已經完成留下的痕跡,如現場作案留下的物質痕跡,書寫留下的痕跡,行為運動的客體(行為人)已經消失。二是“現在進行時”,就是行為運動正在發生留下的痕跡,如現場作案留下的影像痕跡,目擊人留下的視覺痕跡,行為運動的客體正在出現。在科學技術日益發展的今天,影像痕跡已經成為重要的痕跡證據。
10、行為痕跡的自然狀態和變形狀態
行為痕跡的自然狀態,是指行為痕跡沒有經過刻意改變行為運動而發生變形。
行為痕跡的變形狀態,是指行為痕跡由於行為運動刻意改變一貫動作而發生變形。最典型的就是筆跡的變形和模仿。

影響

行跡心理學下面分為:“走路行跡心理學”、“用餐行跡心理學”、“穿戴行跡心理學”、“書寫行跡心理學”、“演唱行跡心理學”、“坐席行跡心理學”等子學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