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活動由鄭州市委網信辦指導,新浪河南承辦,鄭州日報鄭州晚報鄭州廣播電視台中原網正觀新聞等市屬媒體協辦的網路推宣活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 外文名:WHEREZHENGZHOU
  • 主辦機構:鄭州市委網信辦 
  • 主題:“行走河南·讀懂中國
  • 承辦單位:新浪河南
背景,主辦組織,融媒,持續推動塑造品牌,追溯文明起源、讀懂最早中國,都邑遺址,講述古代“中”“國”的故事,

背景

一、我市文化遺產資源概況
鄭州是華夏文明的重要發祥地、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中國八大古都之一、國家六個大遺址片區之一,文物資源豐富,文化底蘊深厚,擁有世界文化遺產2處,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83項,不可移動文物近萬處,市域館收藏文物71萬件,珍貴文物12萬件,社會民間人士也收藏了大量藏品,為文物博物館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的資源基礎,為城市文化品牌建設儲備了深厚的資源優勢和文化潛力。
2022年,河南省深入推進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提出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2022年3月河南省委書記樓陽生在調研文旅文創、媒體融合時強調,要堅定文化自信,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為主題,以歷史文脈包括人物、事件等為主線,以省會鄭州為中心,整合資源,串珠成線,設計精品路線,最佳化產品供給,打造中國歷史文化全景式集中展示地、知名旅遊目的地。2022年4月鄭州市委書記安偉出席市十四屆五次政協會議閉幕式並發表講話,強調要把準目標定位,圍繞打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集中展示地,堅持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全景式展示中華文明的主根和主脈,建設華夏文明傳承創新基地和國際知名的文化旅遊目的地,全面增強鄭州文化“軟實力”,持續提升國家中心城市的競爭力。為深入落實中央、省市相關工作部署,我局深入推進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行動,努力擦亮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金名片”,擴大城市文化品牌影響力,主要開展了以下工作:
二、主要工作和成效
(一)深化基礎研究凝聚共識
繼續深化基礎研究,進一步凝聚“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的社會共識,提升城市文化影響力。與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聯合科研機制,聘請國內外知名專家組成學術委員會,面向全國公開發布科研課題,定向委託重大課題開展基礎研究,不斷深化研究、提煉好鄭州文物資源核心價值,擴大城市文化影響力,凝聚廣泛共識。
持續深入開展雙槐樹“河洛古國”、登封王城崗、鄭州商城、鄭州小雙橋等鄭州地區在“早期中國”階段具有關鍵意義的關鍵遺址的考古工作,不斷夯實“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的考古實證。恢復好鄭州商城等關鍵遺址城市格局,打造好新鄭裴李崗遺址、鞏義雙槐樹“河洛古國”遺址、鄭州商城、鄭州小雙橋等關鍵遺址展示利用格局,樹牢“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的文化地標。加快考古科研成果轉化,運用數位化等新型手段,豐富展示方法,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讓“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的文化品牌“立”起來,“活”起來。
(二)高質量編制《研究報告》夯實學術支撐
我局指導鄭州大學編制了《以鄭州為中心,建設“行走河南˙讀懂中國”中華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研究報告》,並邀請國內知名專家學者對報告進行了論證,夯實基礎研究,凝聚學術共識,為我市落實好“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工作部署夯實學術研究支撐。《研究報告》從“讀懂中國”讀什麼、“行走河南”怎么行、項目體系如何建、建設運營如何做四個方面進行深入研究,以“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為主題,以鄭州為中心,建設中華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打造“歷史的讀本”“產業的範本”“未來的畫本”,努力講清中華文明的主根、主脈,講透“黃河是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根與魂”,講明世界四大流域為什麼只有中華文明5000多年生生不息、連綿不斷的基因密碼,講好中華文明大一統的國家凝聚力、認同感。
(三)謀劃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堅定文化自信、讓文物活起來、擴大中華文化國際影響力相關批示指示要求,推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展示好中華文明風采,展示好中華民族的世界貢獻,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行走河南·讀懂中國”的相關工作部署,市委市政府以堅持守正創新,突出價值引領,提煉文化精髓為核心,依託作為中華文明主根主脈的起源區、延續區、關鍵要素集聚區基礎優勢,謀劃了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的工作思路,為打造中華文明全景式集中展示地、知名旅遊目的地提供強有力支撐。我局按照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成立工作專班,研究論證相關謀劃籌備工作,選址落地鄭州能夠彌補世界範圍內沒有系統展示中華文明的主題樂園的空白,將成為河南、鄭州落實總書記關於堅定文化自信、展示中華文明風采相關批示的重要抓手,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讀懂中國,從鄭州開始”發揮示範引領作用。
(四)不斷提升城市文化對外影響力
我局在上級的指導支持下,先後成功舉辦“中國首屆考古學大會”“中國考古·鄭州論壇”“亞太地區都城遺址與歷史城市保護研討會”“商周青銅器和金文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東亞牙璋學術研討會”“中國古都學研究高峰論壇”等多個國際性學術會議,不斷增強鄭州歷史文化的社會知名度和國際影響力。順利舉辦第九屆“中國博物館及相關產品與技術博覽會”(“博博會”),成功舉辦拜祖大典、國際少林武術節、國際旅遊城市市長論壇、嵩山論壇、園博會等大型活動,提供了中外文化交流的平台,讓更多人關注鄭州,走進鄭州。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讓文物“活”起來相關批示指示精神,踐行“保護第一、加強管理、挖掘價值、有效利用、讓文物活起來”的文物工作方針,強化文化遺產活化利用,服務文旅文創深度融合,為鄭州打造“讀懂中國 ,從鄭州開始”城市文化品牌建設貢獻力量。

主辦組織

鄭州市委網信辦指導;
新浪河南承辦;
鄭州日報、鄭州晚報、鄭州廣播電視台、中原網、正觀新聞等市屬媒體協辦。

融媒

持續推動塑造品牌

2023年1月4日上午,鄭州市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在省人民會堂開幕,會議聽取了市長何雄所作的鄭州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塑造“行走鄭州 讀懂最早中國”品牌
1.實施文化惠民工程,繁榮文藝創作,培育特色鮮明的文化街區和文創園區,提升動漫、文創品牌影響力。
2.規劃建設中華文明主題樂園,打造“穿越中華文明人5000年”沉浸式體驗場景。
3.積極構建“博物館群+大遺址公園”全景式中華文明集中展示體系,全力服務保障省博物館群建設,加快黃河國家博物館、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宋陵遺址公園、雙槐樹大遺址保護展示和考古遺址公園、河南(豫西)抗日根據地鄭州紀念館等重大項目建設,謀劃建設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

追溯文明起源、讀懂最早中國

2022年03月18日在壬寅年黃帝故里拜祖大典到來之際,讓我們帶著九個問題行走鄭州,追溯文明起源,讀懂最早中國。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都邑遺址

2020年5月7日,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公布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階段性重大考古成果:經多位知名專家學者現場實地考察和研討論證,認為雙槐樹遺址為距今5300年前後古國時代的一處都邑遺址,因其位於河洛中心區域,專家建議命名為“河洛古國”。該遺址被考古專家譽為“早期中華文明的胚胎”。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雙槐樹古國時代都邑遺址

講述古代“中”“國”的故事

鄭州圖書館主辦,河南象蘊文化傳播有限公司承辦的“大河文明”系列文化講座第一講,11月12日晚通過網路直播的方式舉行,邀請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員馮時談“中”說“國”,講述古代天文與古代“中”“國”的故事。
行走鄭州·讀懂最早中國
“大河文明”系列文化
中華文明是人類歷史上唯一傳承數千年沒有中斷的文明,不僅沒有中斷,而且還在不斷發揚光大,這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其中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中”的文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