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止(漢語辭彙)

行止(漢語辭彙)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行止,漢語辭彙。

拼音:xíng zhǐ。

釋義:1. 行動的蹤跡。2.行動;活動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止
  • 拼音:xíng zhǐ
  • 基本解釋:1. 行動的蹤跡。2.行動;活動
  • 英譯: [whereabouts; act;move;]
基本信息,基本解釋,引證解釋,示例,

基本信息

【詞目】行止
【拼音】xíng zhǐ
【英譯】 [whereabouts; act;move;behaviour;conduct]

基本解釋

1. 行動的蹤跡。
2.行動;活動。
3. 猶言一舉一動,言行舉止。
4. 行蹤。
5. 品行。

引證解釋

  1. 行步止息,猶言動和靜。
    ①《孟子·梁惠王下》:“行,或使之;止,或尼之。行止,非人所能也。”
    ②《後漢書·呂布傳》:“卓(董卓)自知凶恣,每懷猜畏,行止常以布自衛。”
    ③《隋書·南蠻傳·真臘》:“其人行止皆持甲仗,若有征伐,因而用之。”
    ④明·馮夢龍 《東周列國志》第五十一回:“叔父且莫出境,數日之內,穿有信到,再決行止。”
    ⑤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六十九回《卜周易管輅知機 討漢賊五臣死節》一面申報成都,聽候行止。
  2. 偏指行動;活動。
    ①《列子·天瑞》:“天,積氣耳,亡處亡氣。若屈伸呼吸,終日在天中行止,奈何憂崩墜乎?”
    ②《二刻拍案驚奇》卷四十:“這些時猶煩唇齒。聽嚴城鼓已三撾,六街中少人行止。”
  3. 猶言一舉一動。
    ①晉·陶潛《祭程氏妹文》:“能正能和,惟友惟孝,行止中閨,可象可效。”
    ②明·陶宗儀《輟耕錄·鬼爺爺》:“元統間,杭州鹽倉宋監納者,嘗客大都,求功名不遂,甚至窮窘,然頗慎行止,不敢非為。”
    徐興業《金甌缺》第一章四:“ 東京人並非因為她( 李師師 )的性情乖張、行止獨特,而是因為她也具有他們所能理解和接受的弱點才把她捧紅的。”
  4. 行蹤。
    ①唐·杜甫《奉送王信州崟北歸》詩:“別離同雨散,行止各雲浮。”
    ②五代·王定保 《唐摭言·韋莊奏請追贈不及第人近代者》:“會有以瑨肅行止言者,二公因連騎造門,請見其子。”
    巴金《新生》一:“我們特地請他來和你商量關於你以後的行止。”
  5. 品行。
    ①《舊唐書·韋貫之傳》:“同列以張仲素、段文昌進名為學士,貫之阻之,以行止未正,不宜在內庭。”
    ②元·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四折:“夫人,今日卻知老僧說的是,張生決不是那一等沒行止的秀才。”
    ③《紅樓夢》第一回:“今風塵碌碌, 一事無成,忽念及當日所有之女子,一一細考較去,覺其行止見識,皆出於我之上。”
    ④《醒世姻緣傳》第二六回:“一個秀才叫是麻從吾 ,不要說那六府裡邊數他第一個沒有行止,只怕古今以來的歪貨,也只好是他第一了。”

示例

1. 行止難測。
2.故大英雄見得定,識得破,不偷一時之歡娛,壞自己與他的行止。——《三刻拍案驚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