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同倫

行同倫

從古到今,許多文人學者都把「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看作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頌詞,就連我們敬重的偉大思想家王夫之、魯迅也是這樣講的。其實,這是讀書不求甚解的一大誤會。尊秦的九字經典,來自《中庸》的右第二十八章。原文是「今天下,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程氏註解:「今,子思自謂當時也,軌,轍跡之度。倫,次序之體。三者皆同。言天下統一也。」如果《中庸》是孔子之孫子思的著作,那么文中的「今」,決不會是早於秦始皇「橫掃六合」三百年的春秋末期,而是指尚能維持名義上的統一的東周。如果《中庸》如清代某些考據家考據的,是西漢儒生的偽托,那么,西漢的儒生和朝廷,同秦始皇有著最直接的深仇大恨,他們絕不會用美妙的詞句去歌頌秦始皇的。所以,把「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當作歌頌秦始皇統一中國的經典詞句,是從古到今一些文人學者很大的誤讀和誤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行同倫
  • 含義:指人們的日常行為要遵從統一的
  • 出處:《禮記·中庸
  • 詞性:動詞
行同倫是指人們的日常行為要遵從統一的道德與規範。
其實此語的最早出處是東周春秋時期的《禮記·中庸》第二十八章:“今天下車同軌書同文,行同倫。”
那么,用「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來描述西周的鬆散統一或東周名義上的統一,是否站得住呢?完全可以。關於「書同文,車同軌,行同倫」,從《易經》、《尚書》、《詩經》、《春秋三傳》等文獻和地下出土的竹簡、金石銘文來看,最遲在西周以後,漢字的符號、文法和文章結構,就是統一的。秦朝李斯作小篆,程邈作隸書,只是書寫方法的簡化,並不是首次統一文字。何況,程邈作隸書,至今尚無實物證明,現在發現最早的是漢隸而非秦隸。關於「車同軌」,史書上說的是秦始皇修馳道,統一車輛軌道的寬度。可是,秦始皇並不是「修馳道」的創始者。西周就有國家一級的道路,稱為「周道」或者「周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