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外溶血

血管外溶血是指紅細胞在網狀內皮細胞內破壞的現象。

血管外溶血是紅細胞所受的損傷較輕,紅細胞在脾 、肝內被巨噬細胞識別併吞噬破壞;由於脾功能亢進而對正常紅細胞的過度破壞也屬血管外溶血。血管外溶血主要是血紅蛋白代謝產物增多而引起的相應變化。血管外溶血一般呈慢性溶血過程,多見於遺傳性球形紅細胞增多症、血紅蛋白 病、溫抗體型自體免疫性溶血性貧血。
巨幼細胞貧血、骨髓增生異常綜合症等因造血有缺陷,幼紅細胞在成熟前已在骨髓內破壞,稱為無效性紅細胞生成或原位溶血,可伴有溶血性黃疸,是一種特殊的血管外溶血。
提示血管外溶血的檢查
1. 膽紅素
血管外溶血時常伴高膽紅素血症,總膽紅素增高。其中以血清游離膽紅素增加為主,結合膽紅素少於總膽紅素的 15% 。慢性溶血性貧血患者由於長期高膽紅素血症導致肝功能損害,因此可合併肝細胞性黃疸。
2. 24 小時糞膽原和尿膽原排出量檢查
臨床上較少套用。
血漿高鐵血紅素白蛋白試驗有助於鑑別血管內或血管外溶血,陽性表示嚴重血管內溶血。如陣發性睡眠性血紅蛋白尿時,出現一條高鐵血
紅素白蛋白區帶,而球形細胞增多症系血管外溶血則無此區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