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清病

血清病是指因輸注異種血清導致的III型變態反應。廣義的血清病則泛指外來抗原引起的上述反應,有人將其稱為血清病樣反應。在臨床上常見於以兔或馬血清製備的ATG/ALG治療的患者。構成血清病免疫複合物的抗體球蛋白主要是IgG,但如IgE較多,則發病時血清通透性的增加更加明顯。可有喉頭水腫、低血壓甚至過敏性休克等。凡抗原刺激下較易產生IgG與IgE這兩類抗體者,也較易發生血清病。目前臨床上引起血清病的血清製劑主要有破傷風抗毒素、白喉抗毒素、各種蛇毒抗毒素以及抗淋巴細胞球蛋白(ATG)等;引起血清病的藥物主要為青黴素、鏈黴素、磺胺類、水楊酸鹽、保太松、苯妥英鈉,以及右旋糖酐等巨分子藥物。

基本介紹

  • 英文名稱:serum sickness
  • 就診科室:風濕免疫科
  • 常見病因:輸注異種血清
  • 常見症狀:蕁麻疹樣風團、紫癜樣皮疹或麻疹樣皮疹等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本病多在一次注射較大劑量異種血清或球蛋白後1~2周內發生;少數患者,尤其是過去有過同樣血清接種史者,可在接種後1~2天甚至數分鐘內發生。

臨床表現

症狀的發生和程度與接種途徑(靜脈注射的發病機會多)和注射血清劑量等因素有關。因注射血清而發生的血清病,臨床表現一般較輕,常在3~5天后隨著異體血清的水平逐漸下降,症狀也逐漸消失。
皮疹是本病最明顯和常見的症狀,主要為蕁麻疹樣風團,紫癜樣皮疹或麻疹樣皮疹等;常在注射部位首先發生。發熱多漸起,高達38℃~39℃,伴全身淋巴結程度不一的腫大,質軟而稍有壓痛。部分患者還可有面部、眼瞼及手足末端水腫(兒童多見),極少患者可有喉頭水腫。有的患者在發熱的同時尚有腹痛、噁心、嘔吐等症狀。由血清或球蛋白(如ATG)或其他巨分子藥物所致,在皮疹出現後2天,還可有關節疼痛、腫脹等關節炎症狀,常累及多關節,呈對稱性。少有多發性神經炎、腎小球炎或/和心肌炎等嚴重併發症。

檢查

實驗室檢查對本病的幫助不大,通常可有白細胞總數中等度升高,但嗜酸粒細胞增多少見。血清總補體與C3均可下降,有時血內可找到免疫複合物,這些雖可幫助診斷本病,但特異性不強。

診斷

本病的診斷依據,最重要的是注射血清或球蛋白史和上述特徵性的臨床表現。小分子藥物極少引起神經炎、腎小球炎或/或全身淋巴結腫大。

治療

一般說來本病的症狀不重,具有自限性。因此,應以對症治療為主。發熱或關節痛者可用水楊酸製劑。有皮疹者可用苯海拉明,同時每日套用10%葡萄糖酸鈣靜脈注射。0.1%腎上腺素皮下注射,對血管神經性水腫,喘息或嚴重蕁麻疹甚為有效,必要時可每隔半小時重複一次。
兒童在接受白喉抗毒素血清注射後第4~16天中使用足量的抗組胺藥物能明顯減少血清病的發生。
累及神經系統、腎臟或其他內臟的重症患者,應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治療,成人可用氫化可的松靜脈注射(或相當劑量的強的鬆口服),2~3日後視病情而逐步減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