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淚篇(清代棋手黃龍士與徐星友的讓子對局)

血淚篇(清代棋手黃龍士與徐星友的讓子對局)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血淚篇》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棋聖黃龍士,與後起的徐星友之間的授三子局。因為這十局棋對抗得異常激烈,對局者又先後光耀於中國棋壇,於是這十局棋便受到了古今棋家的格外看重。清人李汝珍評論道:“間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終後,徐遂成國弈。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血淚篇
  • 類型:棋譜
  • 弈棋者徐星友黃龍士
  • 年代:年間清代康熙
“血淚篇”是清代康熙年間的棋聖黃龍士,與後起的徐星友之間的授三子局。因為這十局棋對抗得異常激烈,對局者又先後光耀於中國棋壇,於是這十局棋便受到了古今棋家的格外看重。清人李汝珍評論道:“間各竭心思,新奇突兀乃前古所未有,十局終後,徐遂成國弈。
圍棋起源於中國,歷朝歷代都有代表性的國手成為傳說。從弈秋到王積薪、顧師言,再到劉仲甫、過百齡,群星璀璨。不過這些高手在自己所處的時代多為一枝獨秀,罕有同等級對手。直到清朝康乾盛世,圍棋技藝在數百年醞釀的基礎上出現突飛猛進的局面,大批高手湧現,群雄爭霸之勢前所未有。
同期出現眾多國手,誰是第一人自然成為大家關注的話題。於是高手間互相較勁,以番棋的形式分出強弱,其中真正以“十番棋”成為系列對抗的首推一代棋聖黃龍士與其學生徐星友共譜的“血淚篇”。
黃龍士天縱奇才,十八歲即以七戰全勝的佳績挫敗老一輩國手盛大有,蜚聲海內。其後縱橫棋壇,所向披靡,被時人列為清代“十四聖人”之一,與黃宗羲、顧炎武等大儒並稱,尊為“棋聖”。
徐星友比黃龍士年長七歲,學弈較晚,棋藝本不出眾,但因勤奮鑽研,後來居上,成為名手。徐星友為求棋藝精進,拜比自己年幼的黃龍士為師,從受四子開始,步步緊追。待到受三子可與黃龍士一爭勝負時,徐星友棋名已盛,與其他高手角技多有斬獲,便認為自己已達“二手(被國手讓兩子)”高度。偏偏黃龍士心高氣傲,認為徐仍屬“三手(被國手讓三子)”,兩人遂約定以黃龍士讓徐星友三子的棋份來一場十番棋大戰,這就是圍棋史上著名的“血淚篇”。
由於當時的歷史條件所限,“血淚篇”的十局棋其實並未能完整記錄流傳,所以關於究竟哪十局棋才是“正品”,以及最後的勝負結果,一直存在爭議。不過客觀而論,以彼時徐星友的棋力,黃龍士要讓其三子確實勉為其難。但是黃龍士一代天驕,自視極高,加上長期缺乏夠分量對手的寂寞感,情願給自己加壓,挑戰極限。
此前市面上通行的“血淚篇”順序,基本是採用鄧元鏸所編的《黃龍士先生棋譜》中的順序,該書直接註明了“血淚篇第一局”、“血淚篇第二局”等,被後人採用。不過鮑鼎在《國弈二刊》中卻有著不同的看法,他的順序以及所確定的棋譜另成一說,按理推論,更加準確。陳祖德先生的《中國古譜大系精解》中《血淚篇》一書也採用鮑鼎的說法。
對於“血淚篇”的勝負結果,多數人認為最終是徐星友大勝,比分為8比2。不過也有人認為是黃龍士6勝4負,或者是兩人平分秋色。造成這種異議的主要原因是兩人所下的三子局甚多,記錄並不準確,一些本不屬於“血淚篇”的對局被混淆其中。
但無論如何,傳世的“血淚篇”十局棋譜精彩度毋庸置疑,代表了中國古代圍棋讓子棋的最高峰水準。徐星友固然在對弈過程中不斷提升,黃龍士也竭盡所能,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這一場龍爭虎鬥激發了兩大高手的所有潛能,無愧血淚之作。
十局戰畢,善於總結的徐星友思路大開,一躍進入國手行列。而黃龍士可能損耗過甚,逐漸不知所終,成為棋壇一段疑案。
這兩位國手也曾與其他名手有過多次番棋大戰,如黃龍士與周東侯在弈樂園激鬥近三十局,神乎其技,時人稱為“黃龍周虎”。徐星友在棋壇風雲約四十年,既有擊敗老輩高手周東侯之壯舉,也有暮年與年輕一輩高手程蘭如十番大戰告負之滄桑。
“血淚篇”十局不僅反映了清代國手的精湛棋藝,也是當時棋壇風起雲湧大局的一個縮影。血淚之爭,數百年後仍令好弈者感慨萬千。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