蟠虺紋圓形金帶飾

蟠虺紋圓形金帶飾

1978年在魯國故城的52號墓中考古發掘出土一組金帶飾,位置在今曲阜市孔林林道西側的“望父台”墓地的西南。根據墓中隨葬器物的器形組合比較,確定52號墓為戰國早期墓。此墓是一槨兩棺的大型墓,隨葬器物放於槨室周圍和棺內。金帶飾是在棺底人架的腰下出土的,同時出土的還有漩渦紋小圓形金帶飾、三角形金帶飾、金葉、骨石串珠、玉塊、玉飾等。圓形金帶飾成東西排列,底朝上;三角形金帶飾面朝上。從出土跡象看,應是墓主腰帶上的裝飾,作器物嵌件用。現由曲阜市文物管理委員會孔府文物檔案館收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蟠虺紋圓形金帶飾
  • 出土時間:1978年
  • 出土地點:今曲阜市孔林林道西側
  • 出土墓穴:魯國故城的52號墓
大小,說明,

大小

此組金帶飾圓形,金胎包金衣,有大小兩種,大的九件,直徑6.7厘米、重0.03千克。背面呈淺盤狀,正面微鼓,紋飾模壓而成。中心飾“火”紋,五條盤曲相交的蟠虺紋圍繞一周,外圈飾兩道弦紋,蟠虺紋和弦紋中間皆飾有凸起的小連珠紋。器邊緣兩側各有對稱雙穿。小的四件,直徑4.5厘米。器形如上而較小,飾模壓漩渦紋。三角形金帶飾模壓雙鳥雙獸紋。

說明

春秋戰國時期的金銀器物,主要發現於東周貴族墓和戰國時期遊牧民的貴族墓中。多數為服飾品,金銀器皿為數不多。內蒙古準格爾旗西溝畔2號墓出土金飾片30片,其中有鹿紋圓形飾片,銀製品中有臥馬紋飾片5件;河北易縣辛莊頭30號墓出土了20件金飾片,器作圓片形和葉片形,有的中有穿孔,有的背有環鈕,有的鑲嵌綠松石,均為服裝上的裝飾物,飾片大多為駱駝紋飾或其他動物圖案。這兩批出土的金銀飾片時代均屬戰國後期。此外,河南洛陽金村周墓,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山東臨淄齊墓,浙江紹興306號越人貴族墓,河北平山中山靖王墓、易縣燕下都遺址辛莊頭30號墓,內蒙古杭錦旗阿魯柴登的匈奴墓以及曲阜魯故城戰國墓,均出土了不少製作精美的金銀器。從已出土的金銀器可看出,春秋戰國時期金銀器製作技法已具相當高超的水平,有范鑄、模壓、錘打和抽絲等工藝,紋飾有蟠虺紋、漩渦紋、獸紋、鳥紋以及虎、鹿、馬等動物形紋飾。
除了用於服裝裝飾的金飾片外,還有不少金箔片是用於包、貼非金銀器的。包金的金片較厚,出土時大多已從器物上脫落,貼多的金片使用塗料貼上,極薄。包金器物均屬小件,如銅貝、銅泡;貼金器物亦以小件為主,但在車馬器、帶鉤、銅劍等較大的器物上也能見到。曾侯乙墓出土940片金箔;河南淅川下寺春秋中晚期楚墓出土金箔共重749克,金箔上部壓印有幾何圖案以及夔龍紋飾;蔡侯墓發現的各種金箔片也有數十片之多。金箔片色澤鮮艷明亮,包貼在非金銀器物上,顯得富麗華貴,不僅在大墓中出土,一般的中型墓也有發現。而銀箔片發現的較少。
魯故城出土的此組金帶飾金色璀璨,模壓紋飾清晰,製作精美。體現了當時高超的金屬加工技術,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