蟒河

蟒河

蟒河,亦稱漭河、莽河,黃河支流沁河的支流。發源於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南指住山麓花野嶺,由北向南,流經晉城市陽城縣、河南省濟源市孟州市,分為兩支,再經溫縣武陟縣,在武陟縣分別入黃河和沁河。 全長130公里(一說106公里), 流域面積1328平方公里。

山西境內水利效益較好,建設有引沁濟蟒灌區。河南省境內歷史上災害較多,建國後採取流域綜合治理措施,河流治理效果明顯。山西陽城縣源頭區開發有風景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蟒河
  • 別稱:漭河、莽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沁河支流
  • 發源地:山西省陽城縣南指住山麓
  • 流經地區:山西省東南部、河南省西北部
  • 河口:河南省武陟縣沁河口
  • 全長:106公里
  • 流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
幹流概況,主要支流,流域地理,水文特徵,開發治理,水利建設,流域治理,旅遊開發,

幹流概況

蟒河幹流,由北向南,流經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河南省濟源市孟州市,分為兩支,再經溫縣武陟縣,在武陟縣分別入黃河和沁河
蟒河源頭蟒河源頭
在山西省境內,蟒河發源於晉城市陽城縣南指住山麓花野嶺,流經桑林鎮拐莊東南入河南省境。山西省境內長19公里,河床寬約5~10米。發源於大溶洞,相傳洞中曾有巨蟒,故名。
在蟒河源頭有蟒河泉,位於晉城市陽城縣南桑林鎮蟒河自然風景區內。由東西兩泉組成,相會於蟒河風景區的中心地帶黃龍廟前。二泉以東泉為最,泉水清澈晶瑩,在蟒河風景區形成出水口、水簾洞、大瀑布三大景觀。
在河南省境內,蟒河在濟源市西北的克井鄉窟窿山入境,經孟州市、溫縣在武陟縣南部董宋村入黃河,全長130公里(一說106公里),流域面積1328平方公里,以上稱新蟒河。在孟州市東南,蟒河分出一支,經溫縣,在武陟縣城南匯入沁河,河長73.4公里,主要排澇水,稱老蟒河,也叫沁蟒河。
蟒河河南濟源市梨林鎮瑞村段蟒河河南濟源市梨林鎮瑞村段
在濟源市內,在亞橋鄉濟河匯入。自西向東穿越濟源市區,在市區南趙禮莊以上有南蟒河(湨河)匯入,東南流經白牆水庫入孟州市境。

主要支流

湨河,又稱南蟒河,發源於濟源市承留、恩禮,由五指河、虎嶺河匯人曲陽湖,經塌七河匯入的三河水庫流出,在濟源市區南的河口處與蟒河匯合。
蟒河支流湨河濟源市區段蟒河支流湨河濟源市區段

流域地理

蟒河從源頭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入河南濟源,大致由北向南橫切山地流入平原。流域面積1203平方公里,其中山區237公里,丘陵區180平方公里,平原786平方公里。在上游山區部分,河谷深切石灰岩層,成峽谷狀,岸坡高達50米,谷寬約30米,個別地段僅寬1~2米。谷地岩石裸露,比降很大,約1/30~1/40。平常水流很小,洪水量很大,出山以後,支流匯集,水量漸增,但由於比降驟降至1/2000,渲泄能力運不及上游,極易引起河水漫溢。

水文特徵

據趙禮莊水文站統計,蟒河的多年平均天然徑流量為0.923億立米,年最大徑流量為1964年的2.3億立米,年最小徑流量為1972年的0.37億立米,二者相差62倍多。汛期6~9月天然徑流量只占全年總量的46%,森林對徑流的調節的作用比較明顯。
蟒河平時河水很小,一到汛期山洪暴發,洪峰流量一般在500—700秒立米,最大洪峰達1000—2000秒立米。濟源境內蟒河水槽可通過1000—2000秒立米不成災,而孟州市只能通過80秒立米,故每年汛期暴雨季節,水患嚴重,連年成災,沿河村莊20多萬畝良田常遭水淹。例如:1958年7月16日,蟒河流域降大雨,在濟源趙莊以上6小時平均降雨178.7毫米,此次降雨產生洪水總量8935萬立方米,趙莊水文站流量為832秒立米,入孟縣1183秒立米,使17萬畝土地被水淹沒,倒塌房屋35000間,造成97人傷亡,成災地12萬畝,絕收8萬畝。

開發治理

水利建設

1964年以前,濟源、孟縣蟒河乾、支流已修建水庫和谷坊。1965年,於濟源縣北沁河右岸紫柏灘處鑿渠引沁水入蟒河流域,形成引沁濟蟒灌區,包括濟源縣城關、克井、辛莊、坡頭、只城、承留、思禮,孟縣北部的趙和、穀旦、槐樹、石莊、東小仇、西虢和洛陽市吉利區的耕地面積66萬畝。引沁濟蟒總乾渠,首起沁河右岸濟源縣紫柏灘,西南至克井村西北,跨蟒河,經思禮、李八莊、承留、雁門至孟縣槐樹口止,長120公里,引水流量23立方米/秒,下分15條幹渠並與蟒河大小支流的水庫、水池連結,構成能蓄能灌的水利網,1965年興修,1968年總乾渠建成通水。1983年濟源、孟縣兩縣實灌面積達36.5萬畝,洛陽市吉利區的灌溉面積為0.96萬畝。
1960年建成孟州市(時為孟縣)在蟒河幹流建成白牆水庫,水庫位於孟州、濟源、沁陽三市交界處,1958年興建,1960年建成。水庫占地面積6000畝,可蓄水4000萬立方米,是一座以防洪為主,兼灌溉、養殖為一體的半平原中型水庫。

流域治理

蟒河流域,由於山區被覆遭到破壞,因而一遇暴雨,山洪驟發,下遊河道不能宣洩,經常造成泛濫災害,同時上游山區水土流失嚴重,無保水抗旱能力,遇到缺少雨水年份,又往往因旱成災,以致生產低落,人民貧困。解放後,黨和政府決心領導民眾治理蟒河,但是在治理方針上曾碰到過困難,曾經採取過“寬河築堤、輸水入黃”的方針,這樣既要國家投入較大資金,又要占用民眾較多的土地,不能為民眾所接受,這個計畫無法實現。1952年提出在山區造林,修小水庫;丘陵坡地搞梯田水窖;低洼地帶搞排水改種等措施。依靠民眾力量,搞小型水利工程。採取了“坡溝兼治,從支溝到乾溝,從山上到平原,全面規劃,綜合治理”的方針和“荒山綠化,坡地梯田化,溝地川台化,平地水利化”的口號,從1953年起開始進行。初期在土地還是私有的情況下,進展緩慢,1955年合作化後,在一年多的時間裡,在治理蟒河的措施上有突飛的躍進。創造了流域治理的典型。流域生態環境,起了根本性的改變。1959~1978年蟒河趙禮莊水文站的實測資料與附近未治理而流域自然條件大致相似的東洋河八里胡同同期觀測對比。治理後的蟒河流域,由於森林植被的涵養作用,其多年平均降雨量比東洋河多100毫米,年徑流量多1565萬立米。而最大洪峰流量只有東洋河的47%。最大含沙量只有東洋河的43%,最大侵蝕模數只有東洋河的1/10。

旅遊開發

1983年12月,經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在蟒河建立以保護獼猴和森林生態系統為主的省級自然保護區。1993年6月,國家林業部就建立中條山等8處國家森林公園予以批覆,蟒河被列入國家森林公園。1994年4月,山西省林業廳編制《山西省中條山國家森林公園總體規劃》,蟒河被規劃為第一公園。1998年8月18日,經國務院批准,蟒河升格為山西陽城蟒河獼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005年11月29日,陽城縣人民政府下發《關於加快開發蟒河景區的實施意見》。開始了蟒河風景區開發建設。景區以蟒河源水體及水源地森林資源為載體,景區總面積120平方公里。
蟒河風景區景觀蟒河風景區景觀
2010年3月,蟒河景區榮獲“中國(行業)十大影響力品牌”稱號。2010年9月16日,蟒河生態旅遊區開業,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揭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