螲蟷(中藥)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螲蟷,中藥材名。本品為螲蟷科動物螲蟷的全蟲。功能主治為:主一切丁腫,附骨疽蝕等瘡,宿肉贅瘤,燒為束和臘月豬脂敷之。亦可同諸藥為膏,主丁腫出根。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螲蟷
  • 漢語名稱:Xi Xi
  • 別名:土蜘蛛,蛈蝪,顛蟷蟲,蛈母
來源,性味歸經,功能主治,形態特徵,生產區域,注意事項,相關論述,特別說明,

來源

本品為螲蟷科動物螲蟷的全蟲。

性味歸經

①《本草拾遺》:有毒。
②《陸川本草》:鹹,寒,有毒。

功能主治

《本草拾遺》:主一切丁腫,附骨疽蝕等瘡,宿肉贅瘤,燒為束和臘月豬脂敷之。亦可同諸藥為膏,主丁腫出根。

形態特徵

體長橢圓形,長約1厘米餘。全身黑褐色。頭胸部比腹部較大,口小,位於頭端,適於吮吸;頭胸部上面前端有單眼4對;下面有附肢6對,第1對螯狀,第2對為腳須,似觸角,雄者末節膨大成交配器。餘4對為步足。胸部背面中央有U狀溝。腹部卵圓形,有7對白色帶紋,前腹面中央有生殖孔,並有生殖板覆蓋。尾端有疣狀紡錘突2對,尖端有小孔,內通紡績腺,能分泌粘液,而抽絲。穴居土中,抽絲作圓筒形的巢,上面有橢圓形的蓋,可以啟閉;常仰開其蓋,俟其他小蟲誤入而捕食之。

生產區域

分布於湖北、湖南、四川、西藏等地。

注意事項

《中國藥用動物志》:“本品有毒,用之宜慎。”

相關論述

《本草拾遺》:主一切丁腫,附骨疽蝕籌瘡,宿肉鼓癌,燒為末和臘月豬脂效之。

特別說明

本詞條僅用於中醫藥知識的科普,對於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和野生植物的使用均須遵守國家的相關法律法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