螢光小蘑菇

螢光小蘑菇

最近研究人員在巴西靠近大西洋的雨林里發現了可以發出螢光的小蘑菇Mycena luxarboricola,這種蘑菇僅靠樹皮生長。舊金山州立大學的德斯賈爾丁說:“當你在雨林中穿行時,會發現樹木旁邊閃閃發光。”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螢光小蘑菇
  • 外文名:Mycena luxarboricola
  • 地點:巴西
  • 發現人:舊金山州立大學教授
發光原因,光劑污染,植物重現,

發光原因

螢光小蘑菇Mycena luxarboricola
螢光小蘑菇
據最新研究,這種剛剛被發現的蘑菇可能有助於科學家更好地了解此類醒目的展示意圖何在。例如,蘑菇可通過夜間發出螢光,吸引喜歡在夜間活動的昆蟲,昆蟲降落在它們上面,它們的孢子可能會粘在昆蟲身上,它們通過這種方式把孢子傳播開來。在濃密而少風的雨林里,這種方法是蘑菇繁衍後代的重要戰略之一。
真菌的發光原因目前仍是個謎。蘑菇通常是蘊含孢子的部位發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有助於吸引昆蟲注意,幫助它們把孢子擴散到其他地方,生成新蘑菇。但是在狐火現象中,像線狀的菌絲體(讓真菌獲得營養的部分)會發光。
如果它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發光結構,昆蟲被菌絲體所吸引對它們可能有害無益。德斯賈爾丁說:“目前我們還不清楚菌絲體發光的原因。也許它們發光是為了吸引這些昆蟲的天敵,在這些蟲子破壞菌絲體前被它們的天敵消滅掉。但是我們還沒有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任何數據。”

光劑污染

2010年12月,北京西城阜外一個六年級的小學生張皓,在實驗室對消費者常吃的16種食用菌進行檢測後發現,來自北京、福建等市場上超九成的鮮蘑菇都被螢光增白劑污染。專家稱,增白劑被人體過量吸收,會成為潛在的致癌因素。儘管北京工商局相關人士隨後表示,其結果“不具科學性”,但依舊引發了消費者對於食品安全的擔憂。
新鮮的蘑菇採摘下來後,在18℃以上的常溫天氣容易 “變色”,因此新鮮蘑菇採摘下來後,一定要低溫冷藏,可以保存5天—6天,但長途運輸而來的蘑菇有時保存條件沒有這么好。如果在採摘、運輸過程中,不小心碰擦到了蘑菇,其表面很容易出現黃褐色的銹斑,影響外觀。如果蘑菇是來自福建等較遠的產地,運輸所用的時間長,就更容易在路上整體“變色”,為了賣出一個好價錢,經銷商往往會對其進行“美容”。 “這樣不但外表好看,而且因為浸水增重價格反而便宜,所以市場不小。”
在所有菌菇中,雙孢蘑菇是使用漂白劑的“重災區”,因為香菇、草菇等菌菇本來就有顏色,即使是杏鮑菇、白靈菇也微微泛黃,只有它是白色傘狀。 “其實雙孢蘑菇有兩個品種,一種是我們常見的雪白傘面,另一種則天生的淺棕色,但大部分消費者只知道前者,覺得雪白的蘑菇才新鮮,所以後者也常常被‘漂白’。”
螢光增白劑
事實上,蘑菇漂白早已不是業內的秘密,記者在網上輸入 “蘑菇漂白劑”後發現,除了被禁止使用的螢光增白劑和最常見的漂白粉,不少打著“綠色環保”旗號的蘑菇漂白劑正在網上銷售,二氧化鈦、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等成分均有出現,並統統主打不含硫。
鑑別螢光增白蘑菇鑑別螢光增白蘑菇
“二氧化鈦又稱為鈦白粉,食品級二氧化鈦可以作為食品添加劑,加入飲料、果凍等產品中,使用後產品會呈現乳白色。”不過,吉鶴立表示,沒有任何國家規定,允許其作為漂白劑來使用。 “在其作為食品添加劑的使用範疇內,國家標準對二氧化鈦的用量、用法有著嚴格規定,但它突破了這一範疇,無標準可循,就可能存在安全隱患。”此外,穩定態的二氧化氯則可以添加在食品中,不少出口國外的罐頭蘑菇就是用它來漂白的,但鮮蘑菇由於含水量不足,並不能起到作用。而螢光增白劑等屬於化學物質,用其漂白肯定有危害, “和人體接觸就會產生危害”。
辨別螢光增白蘑菇
一看二摸三聞:
對於如何分辨蘑菇是否含有螢光增白劑等,業內人士說,一看顏色:含螢光增白劑的食用菌,表面白亮,有水洗的感覺,不含螢光增白劑的,菇面呈白色或稍微帶黃;二摸蘑菇表面:含有螢光增白劑的,表面滑爽,手感好,有濕潤感,還有些表面有粉末狀東西,不含螢光增白劑的菇面發澀,表面沾有泥巴,摸上去比較粗糙、乾燥;三聞味道,正常白蘑菇聞起來有一股自然清香,被漂白的蘑菇可能會有漂白粉的刺激性味道。

植物重現

台北時間2011年7月12日訊息,最近科學家在巴西雨林發現一種自從1840年後再沒有人見過的螢光蘑菇,並收集了樣本,這種螢光蘑菇會發出很亮的詭異綠光,甚至可以借著它的光閱讀。這種螢光蘑菇是由舊金山州立大學的科學家丹尼斯·德斯賈爾丁和他領導的一個科研組在2009年發現的。目前他們已經收集了樣本,並將其重新命名為Neonothopanus gardner。研究人員希望,通過仔細研究這種蘑菇(它發出的光非常亮,甚至能借著它的光閱讀)和分布在世界各地的它的螢光近親,能有助於他們找到困擾他們很久的答案:一些真菌類是如何發光,以及為什麼會發光的。1840年人們最後一次見到Neonothopanus gardner,當時英國植物學家喬治·加納德看到一群小孩正在玩一種名叫“flor-de-coco”的螢光物體。
螢光小蘑菇
為了捕捉到這種螢光蘑菇發出的詭異綠光,德斯賈爾丁博士及他在巴西的研究合作夥伴卡修斯·史蒂瓦尼博士不得不在“新月夜進入雨林,在茂密的樹叢里艱難前行,四處找尋,他們時不時會撞到樹”,而且還要時刻提防毒蛇和正在覓食的美洲虎。他們利用數位相機拍下他們認為在暗室里可能會發光的蘑菇的照片。然後他們會分析這些照片,看一看有沒有蘑菇發光(有時肉眼根本看不到)。
生物螢光是一種普遍現象,是指生物體能夠自己發光的能力。水母和螢火蟲可能是大家最熟悉的螢光生物,不過細菌、真菌、昆蟲和魚類等生物體也能通過不同化學方法發光。數個世紀以來,生物螢光真菌一直備受關注。從亮橙色有毒蘑菇奧爾類臍菇(jack o' lantern mushroom),到狐火(腐爛木頭裡的蘑菇蜜環菌發出的微弱、詭異的螢光)現象,可謂五花八門,令人驚嘆。
螢光真菌為世界各地的文化提供了想像空間,德斯賈爾丁說:“人們通常都很害怕這些東西,常稱其為‘幽靈蘑菇’。”研究人員認為,螢光真菌發光的方式同螢火蟲一樣,通過螢光素化合物和螢光素酶這些化學物質混合在一起發出螢光。螢光素酶是一種酶,它有助於螢光素、氧和水發生互動,生成能夠發光的新型化合物。不過科學家還未在真菌里發現螢光素和螢光素酶。他解釋說:“只要水和氧氣充足,它們可以24小時發光。而動物只有在活動時才能發光。這告訴我們,也許蘑菇體內與酶發生作用的這種化學物質很容易獲得,而且數量很豐富。”
真菌的發光原因目前仍是個謎。蘑菇通常是蘊含孢子的部位發光,一些科學家認為這或許有助於吸引昆蟲注意,幫助它們把孢子擴散到其他地方,生成新蘑菇。但是在狐火現象中,像線狀的菌絲體(讓真菌獲得營養的部分)會發光。如果它們是非常具有吸引力的發光結構,昆蟲被菌絲體所吸引對它們可能有害無益。德斯賈爾丁說:“目前我們還不清楚菌絲體發光的原因。也許它們發光是為了吸引這些昆蟲的天敵,在這些蟲子破壞菌絲體前被它們的天敵消滅掉。但是我們還沒有能夠支持這一觀點的任何數據。” 此項研究成果將發表在《真菌學》(Mycologia)雜誌上。
螢光小蘑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