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蝗(環節動物)

螞蝗(環節動物)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螞蝗,水蛭的俗名,屬環節動物蛭綱類,世界上有400—500種,我國約有100種,已發現89種。螞蟥主要特徵呈扁平紡錘形,有多數環節;背部黑褐色或黑棕色,稍隆起,用水浸後,可見黑色斑點排成5條縱紋;腹面平坦,棕黃色。兩側棕黃色,前端略尖,後端鈍圓,兩端各具1吸盤,前吸盤不顯著,後吸盤較大;質脆,易折斷,斷面膠質狀;氣微腥。

螞蝗多生活在淡水中,少數生活在鹹水之中,還有一些陸生和兩棲的。它們中有以吸取血液或體液為生的種類,也有捕食小動物的肉食種類。人們在稻田裡常見的螞蝗叫日本醫蛭,以吸食人、畜、青蛙的血為生。海南島和台灣山林里生活著一些山螞蝗,常潛伏在草叢、樹上。螞蝗經炮製後可作一味貴重的中藥材。近年來,由於化肥、農藥等威脅其生存環境,加之人類進行掠奪性捕捉,螞蝗的野生資源日益減少。為滿足市場需求,螞蝗的人工養殖業正在快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水蛭
  • 別稱:螞蝗
  • :動物界
  • :環節動物門
  • :蛭綱
  • :顎蛭目
  • :水蛭科
  • 種類:世界上有400—500種
  • 特徵:吸取血液或體液為生
簡介,形態特徵,對付措施,捕捉方法,常見問題,

簡介

螞蝗是環節動物門、綱動物的俗稱。這類動物與蚯蚓沙蠶等其他環節動物不同,多數營暫時性的體外寄生生活。與這種生活方式相適應,螞蝗的體上無剛毛,前、後端有吸盤,體內肌肉發達,體腔被肌肉和結締組織分割充填而縮小。
螞蝗
螞蝗是一類高度特化的環節動物。目前已知全世界共有三百多種。多數生活於淡水中;少數為海水或鹹淡水種類;還有一些陸生或兩棲的;多在溫濕的地區。大小在4—200毫米之間。螞蝗有環帶,雌雄同體。所以,一般認為它是由一類適應外寄生寡毛類祖先演化而來。
許多種螞蝗以吸取脊椎動物或無脊椎動物的血液為生。有的或多或少是固定生活於一個動物的個體上,接近於體外寄生蟲;有的只是一時性地侵襲一下宿主,吸飽血液後掉下來;但也有屬於普通的掠食性或腐食性的。

形態特徵

螞蝗一般背腹扁平,前端較窄,全體呈葉片狀或蠕蟲狀。體形可隨伸縮的程度或取食的多少而改變。體分節,前、後端的體節演變成吸盤前吸盤較小,常常圍繞在口的周圍;後吸盤杯狀,多朝向腹面。除棘蛭外,體的分節比較固定,表示它們的親緣關係相近,特異程度較高。
蛭類是體節數目少而固定的唯一一類環節動物,因此它們比大多數的其它環節動物更加敏捷。體節數是通過計算神經節和側神經支的數目而得知的。所有螞蝗的身體都由口前葉加上33個體節,一共34個體節所組成。各體節用羅馬數字I-XXⅪV表示(有時為了方便,也用阿拉伯數字表示)。身體各部分包括相同的體節:頭部6節(I-Ⅵ);環帶前部3節(Ⅶ-Ⅸ);環帶部4節(X-ⅪH);環帶後部(或稱軀幹部、中央部)11節(XlV-XXlV);肛部3節(XXV-XXⅦ)和後吸盤7節(XXⅧ-XXⅪV)。由於構成後吸盤的7個體節難以區分,所以在敘述螞蝗的節數時皆略去不計,僅提身體分27節。每個體節的表面又被橫溝再分成幾個體環。每體節分3環是基本的類型。有些螞蝗的體節也有不分環或僅有2環的。但多數螞蝗的體節由這3個體環(用a1,a2,a3表示)的再次分割而形成更多的環——6個環(b1-b6),還可以進一步分為12環(c1-c12)或24環(d1-d24)。惟多數螞蝗只有a和b兩組,有d組的螞蝗為數極少。
一般說來,體前端和後端各節的環數較少,自兩端向中間,組成體節的環數逐漸增多。體中段的許多體節環數相等,如各節均分3或5環(也有更多的體環,因種類而異),這些體節稱為完全體節。與此相對應,前、後端的其餘體節稱非完全體節。如果一個體節多於3環,則這3個原始體環的分割程度通常有不同:有的環進一步分割,有的不分割或較少分割。以醫蛭為例,它的完全體節為5環,是由於a1、a3各自分割一次,a2不動,結果形成b1、b2、a2、b5、b6。各節中間的一環(a2)是感覺環,在這一環上有體節感覺器和側神經的主支。
螞蝗有豐富的感覺器,各種不同類型的單眼、感覺突、乳突遍布全體。眼只是由許多位於色素杯之後的感光細胞組成。
頭部明顯。眼在頭部前端的背面,它們的數目、位置和形狀是鑑別種類的標誌之一。某些蛭類眼的數目和排列可能有變異。頭部腹面的前吸盤可以很突出,或者僅是口周圍的唇稍加厚而成。
環帶的表面有環帶腺的開口。在生殖期,環帶增厚並帶有不同的色澤,此時易與身體其餘部分相區別。環帶區的腹面中央有雄性及雌性生殖孔各一個。雄孔在前,雌孔在後,相間數環。兩孔相間的環數,通常在舌蛭科為2環,顎蛭目為5環,石蛭科為2—6環,甚至11環。也有兩孔同在一個圓形突起上的,如寬身舌蛭。個別種類,如淡色舌蛭的雄孔和雌孔合為一個。
中央部位是身體最大的部分,一般其背面呈弧狀隆起,腹面較扁平。
體的後端由7個體節構成後吸盤,這7節已合在一起,外表上無分節的痕跡。最後一節有肛門,稱尾節。少數螞蝗的肛門位於後吸盤中,但多數螞蝗的舊肛門已封閉,而在後吸盤的緊前方產生一個新的背肛門來代替它,後吸盤是一個強有力的吸杯,運動和取食時少不了它。吸人畜血液的螞蝗後吸盤尤其發達。
螞蝗一般通過體表進行呼吸,少數在體側有吸呼器,如魚蛭的呼吸囊(搏動囊)或鰓蛭的

對付措施

河流稻田比較常見,小時候在小河玩耍時多次中招。當它吸附於皮膚時,切不可強行拉扯,否則螞蝗吸盤將斷入皮內,有時可引起感染。應在螞蝗吸附的周圍用手輕拍,或用鹽、醋、酒、清涼油等塗抹,螞蝗即自然脫出。傷處可塗碘酒或撒九一丹,以預防感染。
這種嗜血動物會不知不覺地爬上你的腿部,悄悄吸飽了血之後自行掉下來,當你發現腿上血流不止時,它已沒了蹤影。

捕捉方法

①在水稻田、池塘、水渠等水域,不管白天黑夜都可捕捉。水蛭對水的動靜十分敏感,只要用網兜在水中攪幾下,水蛭就會從泥土中、水草間游出來,此時即可乘機用網兜捕捉。
②用豬血誘捕。先將乾稻草紮成兩頭緊中間松的草把,然後將生豬血(每畝大田用0.5公斤)注入草把內,橫放在大田進水口處,進水不宜過大,一般以水能通過草把慢慢流入大田為宜。讓水慢慢沖洗豬血成絲狀漂散全田,利用血的腥味把田中水蛭引誘到草把中吸取尚未流出的豬血,待水蛭吃飽、身體膨大時,就很難再爬出來了。放入草把後4至5個小時即可取出草把,收取水蛭。如無生豬血,也可用雞、鴨、鵝等畜禽的血液代替,也能收到同樣效果。

常見問題

被山螞蝗吸血怎么辦?
答:先找到螞蝗的頭盤(在整體形態上看起來細長的一端),用指甲挑開,再挑開尾盤——注意以上次序不要顛倒——它就會自動脫落。脫落後常規地清潔傷口後,貼上創可貼即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