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秋夜

《蝶戀花·秋夜》是詩人曾廉創作的一首詞。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蝶戀花·秋夜
  • 作者:曾廉
  • 創作年代:清末民國初 
  • 作品體裁:詩
作品原文,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翠閣朝朝還暮暮。
十顆青楓,九顆成紅樹。
寒壁秋蟲偎枕語。
鵝更警夜同衙鼓。
人在江南將上住。
夜夢不成,夢即江南去。
容易江南煙水誤。
夢魂怪熟江南路。

作者簡介

曾廉(1856-1928),字伯隅,湖南寶慶邵陽縣石牛山(今湖南邵東縣汪塘鄉境內)人。光緒二十年(1894),中舉人。翌年會試後,任國子監助教,參與編修《大清會典》,為大學士徐桐賞識。戊戍維新運動中,曾上書朝廷,指責康有為、梁啓超為“舞文誣聖,聚眾行邪,假權行教”之徒。時雀塘鋪(今新邵縣境內)人樊錐在邵陽組織“南學會”反舊教,倡新學。曾於邵陽學宮會集群儒斥樊“倡邪說,背聖教”,將其驅逐出邵陽。清末,列強入侵,日寇占琉球,蝕高麗(朝鮮),進而圖犯遼邊,“國將不國”。曾慷慨陳詞,反對乞和,主張啟用剛正忠義將帥,力拒外敵,以固邊疆。八國聯軍侵華(1900),曾隨李秉衡出兵抗擊。兵敗,李自殺,曾投江為部卒營救。後調任陝西候補道,繼續支持義和團保衛北京、天津的反帝愛國鬥爭。光緒二十八年(1902)曾因支持義和團而獲罪,遂隱居貴州錦屏縣的梅屏山下,築“掘閱園”從事教學與著述。1902年客居貴州後從事於改編元史,著成《元書》102卷,1911年刊行,另有《元史考證》4卷。他雖取同鄉先賢魏源的《元史新編》為藍本,而宗旨卻與魏源以來諸家致力於廣搜中外史料、考訂史實以補正《元史》者全然不同,自稱欲繼孔子作《春秋》之志,申明綱常大義。宣統二年(1910),曾返故鄉,長楊塘書院。其時已廢科舉,興學堂,曾仍力倡舊學,尚孔孟之道,以“仁學”自勉。民國2年(1913)邀同仁籌募錢糧,建立“岩畔村積穀會”,解饑民之困。民國17年農曆六月初三日逝世。著有《元書》等書傳世。有《瓠庵集》、《瓠庵續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