蜂窩岩

蜂窩岩

堅硬的岩石上因差異侵蝕、風化而布滿大大小小的坑洞,猶如蜂窩一般,即稱為蜂窩岩,例如蕈狀石的頭部就是一種蜂窩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蜂窩岩
  • 外文名:honeycombed rock
  • 代表地區:台灣野柳地質公園
特徵,風化侵蝕作用,成因,差別風化,生物有機體,自然現象,台灣野柳地質公園,

特徵

蜂窩岩上有許多的凹洞,遠看像蜂窩。共同特點是上面密密麻麻布滿蜂窩一樣的小孔洞,追其形成的原因大致被認為這裡的礁石主要由砂岩組成。與一般的砂岩不同,這裡的砂岩有不同成分的砂組成,成分不同硬度不同,受到海水的沖刷,海風的削磨,質地軟的被取走,於是留下了這些神奇的景觀。
蜂窩岩蜂窩岩

風化侵蝕作用

蜂窩岩風化侵蝕作用有兩種:
一種是凹洞中集積雨水或海水,經常含有機物或海水蒸發後產生的結晶鹽粒。有機物腐壞後形成有機酸,而使得圓洞中的水變酸性,酸性的水逐漸溶蝕圓洞周邊的岩石,結晶鹽粒也會破壞岩石的表面,使圓洞的岩石產生化學性的破壞。
另一種是凹洞的積水會造成日夜溫差變大,也會造成凹洞周圍岩石物理性的破壞。

成因

差別風化

岩石本身的組成成分、組織結構有差異,在差別風化侵蝕下,較軟的顆粒間膠結較差、不牢固的部分岩石容易崩解風化而剝離蝕去,產生凹陷。風化作用持續不斷進行,凹洞越來越大,密集而成千瘡百孔蜂窩狀的外觀。

生物有機體

由於生物有機體的伴隨作用,加速促進堅硬岩石的風化作用。例如菌類藻類地衣苔蘚等被覆岩石表面,有機體生理機能所產生的廢棄物酸化而促使岩石產生水解等化學風化作用或苔蘚等死亡腐敗連同岩石沙泥脫落。依附體下的岩石因而易形成凹洞。有些岩石表面因有貝類海膽穿孔貝籐壺等寄生。生物體分泌物之酸化腐蝕也容易促使岩石崩解剝落形成一個個的小洞。台灣北部濱海公路水湳洞一帶的峰窩岩之成因系與生物作用有極密切關係,而生物的附著寄生排列又受東北季風影響,因而蜂窩岩孔洞常有方向性的排列趨勢。

自然現象

岩石受風沙、雨水的侵蝕風化。尤其海岸一帶懸崖峭壁海霧浪花侵襲下鹽分的滲入、曝曬的熱作用、早晚的溫差熱脹冷縮反應不一更加速易溶部分之溶解與風化侵蝕。鹽分、溶解析出的物質與岩石中鈣質結合而形成如水泥般較紮實的硬塊癤疤保護膜,因而逐漸形成蜂窩岩。
蜂窩岩蜂窩岩

台灣野柳地質公園

野柳地質公園,位於台灣新北市萬里區。野柳是一突出海面的岬角,長約1700公尺,遠望如一隻海龜蹣跚離岸,昂首拱背而游,因此也有人稱之為野柳龜,受造山運動的影響,深埋海底的沉積岩上升至海面,產生了附近海岸的單面山、海蝕崖、海蝕洞等地形,海蝕、風蝕等在不同硬度的岩層上作用,形成蜂窩岩、豆腐岩、蕈狀岩、姜狀岩,風化窗等世界級的岩層景觀。
野柳地質公園野柳地質公園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