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

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是蜀漢政權為穩定大後方在南中少數民族地區實施的一項重大戰略決定。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正式稱帝,改元章武。章武元年,劉備結合當時蜀國形勢和南中實際,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毅然決定在南中地區的平夷縣(今畢節市七星關區)設定地方軍政合一的最高指揮管理機構——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以總攝南中益州、犍為、牂牁、朱提四郡,加強對少數民族地區的治理。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的設定,使平夷縣成為蜀國之要塞重鎮,並屯重兵把守。

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第一任都督為李恢。李恢(?——231),字德昂,建寧俞元(今雲南澄江)人。蜀漢大臣,在諸葛亮平定南中時貢獻甚大。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劉備在成都領益州牧,李恢擔任其功曹書佐主簿,後升別駕從事。劉備稱帝後,李恢被劉備任命為平夷庲降都督府都督,駐平夷縣。蜀漢平定南中,李恢以軍功領建寧郡太守、封興亭侯、加安漢將軍,仍駐平夷都督府。《三國志·李恢傳》:“(先主)遂以恢為庲降都督,使持節領交州刺史,住平夷縣。”建興九年(公元231),李恢卒,張翼繼任都督。
張翼(196?-264),字伯恭,犍為武陽(今四川彭山)人。名門出身,為漢初三傑張良之後裔,高祖父張浩曾擔任司空,祖父張綱官至廣陵太守。張翼在先主劉備定益州領益州牧時,為書佐。建安末,舉孝廉,為江陽令,徙涪陵令,遷梓潼太守,累遷至廣漢、蜀郡太守,是三國蜀漢後期著名將領,文武雙全。建興九年(公元231),繼任李恢為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都督。《三國志·張翼傳》:“建興九年,為庲降都督,綏南中郎將。”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張翼離職,馬忠繼任都督。
馬忠(?-249),本名狐篤,字德信,巴西閬中(今四川閬中)人。三國後期蜀漢著名將領。後主建興元年(公元223),諸葛亮開府治事,馬忠為門下督。蜀漢平定南中,馬忠以軍功領牂牁太守。建興十一年(公元233),南中豪族劉胄叛亂,各郡騷動。諸葛亮以馬忠接替張翼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都督職。馬忠不負使命,一舉平定劉胄之亂。諸葛亮任馬忠為監軍、加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同年,馬忠移蜀漢平夷庲降都督府於味縣(今雲南曲靖)。《三國志·馬忠傳》:“十一年,南夷豪帥劉胄反,擾亂諸郡。(後主)征庲降都督張翼還,以忠代翼。忠遂斬胄,平南土,加忠監軍奮威將軍,封博陽亭侯。初,建寧郡殺太守正昂,縛太守張裔於吳,故都督常住平夷縣。至忠,乃移至味縣,處民夷間。”
七星關在兩漢、三國及兩晉時期叫平夷縣,平夷縣從西漢設定起至東晉改平蠻縣止,歷經五百一十五年時間,是七星關歷史上延時最長的稱謂。其間,在三國蜀漢時期,七星關曾是南中地區的一大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和重要的交通樞紐。劉備稱帝的當年,蜀漢朝廷就在七星關設定總攝南中四郡的平夷庲降都督府,以代表蜀漢政權全權處理南中少數民族地區的一切事務。庲降都督府都督經歷了三任,跨時達十三年,蜀漢政權在南中地區的很多重大歷史事件都是在平夷庲降都督府三任都督任期內發生的。七星關三國蜀漢文化是黔西北所特有的歷史文化,較之雲南、四川來說,其占有不可忽視、不可替代的重要歷史地位,是研究三國文化的一塊重要寶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