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宮夜宴

蜀宮夜宴

《蜀宮夜宴》由作曲家朱舟、俞抒、高為傑創作於1981年。樂曲根據成都市郊五代前蜀王建(907-918在位)墓所刻二十四幅樂舞石刻圖象,虛擬蜀宮夜宴的歌舞場面,具有獨特的曲調和藝術構思。全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夜空寧靜,月色清涼,樂工侍宴,賓主在典雅的樂聲中就席;第二部分,女樂表演《霓裳羽衣舞》;第三部分,變化再現第一部分的旋律,宴畢送客。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蜀宮夜宴
  • 作者:朱舟、俞抒、高為傑
  • 創作時間:1981
  • 音樂類型:民族管弦樂
創作背景,樂曲賞析,社會評價,作者簡介,朱舟,俞抒,高為傑,

創作背景

樂曲《蜀宮夜宴》是由作曲家朱舟、俞抒、高為傑於1981年所創作的大型民族管弦樂作品。該曲描寫的是我國五代十國時期(公元10世紀)前蜀宮廷歌舞音樂的一個場面。在成都西郊的五代前蜀皇帝王建(847-918)的陵墓中,鐫有二十四幅石刻樂舞圖像,這些圖像反映了當時蜀宮伎樂工表演樂舞的情況。朱舟、俞抒和高為傑曾在墓前流連忘返,“無心惆悵君王跡,著意低回古樂情”。
樂曲根據前蜀皇帝王建墓所刻的二十四幅樂舞石刻圖象,虛擬蜀宮夜宴的歌舞場面,具有獨特的曲調和藝術構思。曲作者為求再現古代《霓裳羽衣舞》的音樂,參考了宋代姜夔《白石道人歌曲》中的《霓裳中序第一》曲譜及白居易詩《霓裳羽衣舞歌》等有關文獻。在素材的使用、曲式的設計、樂隊的編制、配器等方面都做了有意義的探索。

樂曲賞析

樂曲由三部分組成,第一部分由AB組成。A段在管子、雲鑼和碰鈴所奏出的引子後,笛子、中胡輕聲演奏出委婉柔美的旋律,表現了明月深宮照的幽靜夜景;B段樂隊齊奏迎賓曲,典雅堂皇。第二部分:作者根據白居易詩《霓裳羽衣歌和微之》的描寫,將變奏迴旋曲式與唐大曲的「散序——中序——曲破」的結構結合運用,古樸華麗,生動地描繪了舞伎的優美姿態。第三部分:是第一部分的倒裝再現,即先是B段的鐘鼓齊鳴,管弦紛奏的送客曲;然後由二胡、中胡和橫簫緩慢奏出的A段,哀怨悲切,表現一種宴罷之後寂寥冷清的意境,旋律有感傷的餘韻耐人尋味。

社會評價

1981年10月由四川省文化廳、四川省音樂家協會主辦的“蓉城之秋大型”音樂會中,民族管弦樂曲《蜀宮夜宴》首次公開亮相,古樸雅致的音調將觀眾帶回盛世唐朝,作品不同凡響的音樂構思和曲式結構賦予其極富雕塑感的藝術魅力,聽眾讚不絕口,頗有“難得幾回聞”之感。同年,樂曲赴京匯報演出,再次得到首都各界人士的肯定和讚譽,產生了廣泛地影響,成為四川民族器樂精品之一。
1989年台灣“實驗國樂團”排演了大型民族管弦樂《蜀宮夜宴》,並於同年1月26日在台北市公演,台灣《自立早報》發表《“實驗國樂”26目彈奏(蜀宮夜宴)》的專文介紹《蜀宮夜宴》,細緻深刻地註解了樂曲的寫作構思、歷史背景、樂曲曲式結構特點,盛讚它是一首不得不聽的優秀器樂作品。台北市音樂專業報《北市國樂》以《實驗國樂元月26日擺夜宴》為題,稱讚音樂會“韻味濃厚..使人回昧思索”。
原四川省歌舞劇院旗下的天姿國樂團音樂總監、著名指揮家唐青石先生於2006年為樂團量身打造《蜀宮夜宴》精簡版——小型民族管弦樂,將這部作品改版為8分鐘長度,由樂團24名美女樂員扮作永陵24伎樂圖中的宮廷樂師.用多種樂器共同演繹盛世唐朝的歌舞昇平、雍容之音,表演中還配合古典抒情的舞蹈動作,全面復活唐朝的“流行音樂”。唐青石先生說:“其實24伎樂就是中國最早的樂坊之一,是當時最時髦的流行樂”。樂團率先在歐洲、北美推出了《蜀宮夜宴》,在演出中將樂曲的歷史背景和中國優秀的宮廷樂舞大曲作了詳盡介紹,並通過樂團樂員精湛的技藝,用音樂詮釋中國神秘、璀璨的歷史文化。每次曲終,一片驚艷的呼聲,為樂團帶來了無比的榮耀和驕傲。《蜀宮夜宴》成為樂團的保留曲目,是樂團占領國內外演出市場的重要曲目之一。

作者簡介

朱舟

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作曲家,代表作有《明月皎皎》、《蜀宮夜宴》等。

俞抒

四川音樂學院音樂學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1931年出生於上海。1957年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後先後任教於四川音樂學院作曲系和音樂學系,從事作曲、西方音樂史學和音樂美學(研究生班級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

高為傑

作曲家。1938年5月生於上海。196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曾任四川音樂學院及中國音樂學院作曲系主任,1983年創建中國第一個現代音樂團體“作曲家創作探索會”。現任中國音樂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上海音樂學院博士生導師及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外聘聯繫導師,首都師範大學博士生導師,四川音樂學院現代音樂研究中心特聘研究員,延邊大學客座教授,美國辛辛那提大學音樂學院兼聘教授,黑龍江大學兼聘教授,天津音樂學院榮譽教授,貴州師大客座教授,瓊州學院客座教授,《中國音樂》、《愛樂》等刊物編委。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