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曲

蛙曲

《蛙曲》是清代小說家蒲松齡創作的文言短篇小說。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蛙曲
  • 創作年代:清代
  • 作品體裁:小說
  • 作者:蒲松齡
  • 作品出處:《聊齋志異》(卷四)第三十五篇
信息,原文,注釋,譯文,作者簡介,

信息

拼音:wā qǔ
字義:以蛙類動物發出的叫聲,所組成的“曲調”
語出:《聊齋志異》(卷四)第三十五篇

原文

王子巽言[1]:“在都時,曾見一人作劇於市[2]。攜木盒作格,凡十有 二孔[3];每孔伏蛙。以細杖敲其首,輒哇然作鳴。或與金錢,則亂擊蛙頂,如拊雲鑼[4],宮商詞曲[5],了了可辨[6]。”

注釋

[1]王子巽:見前《念秧》注。
[2] 作劇:玩雜耍。
[3] 凡:總計。
[4] 拊:敲擊。雲鑼:與編鐘相應的一種樂器。以多面(十、十二、十 五、二十四面不等)大小相同厚薄殊異的小銅鑼懸繫於帶格的木架間;架下 有長柄,左手持之,右手用小木棰擊鑼作響。又叫雲。
[5] 宮商詞曲:謂詞曲習用的聲調。宮、商,代詣音樂聲調。
[6] 了了: 清晰。

譯文

王子巽說:“在京城時,曾見到一個人在街市上演雜耍。他帶著一個木盒子,裡面做了許多格子,共有十二個孔。每個孔格里都趴伏著一隻青蛙。演雜耍的用細棒敲青蛙的頭,青蛙就呱呱鳴叫。若有人給他錢,他就亂敲青蛙的頭頂,如同打擊雲鑼奏出的樂聲,五音曲調,一一可辨,聽得清清楚楚。”

作者簡介

蒲松齡(1640~1715 年),清代傑出的文學家,字留仙,一字劍臣,別號柳泉居士,世稱聊齋先生,山東淄川(今山東淄博市)人。蒲松齡一生熱衷功名,醉心科舉,但他除了十九歲時應童子試曾連續考中縣、府、道三個第一,補博士弟子員外,以後屢受挫折,一直鬱郁不得志。他一面教書,一面應考了四十年,到七十一歲時才援例出貢,補了個歲貢生,四年後便死去了。一生中的坎坷遭遇使蒲松齡對當時政治的黑暗和科舉的弊端有了一定的認識。生活的貧困使他對廣大勞動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和體會。因此,他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寫了不少著作,今存除《聊齋志異》外,還有《聊齋文集》和《詩集》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