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鰻

蛇鰻

蛇鰻是鰻鱺目(Anguilliformes)、蛇鰻科(Ophichthidae)海水魚的統稱。共200多種,遍布全世界,大多在熱帶與溫帶水域。形似蛇,遠較與之近緣而富進攻性的海鱔溫良得多。尾部尖且銳利(而海鱔的尾側扁),用以在海底向後打洞,形成一保護穴。斑蛇鰻(Ophichthus ophis)見於南大西洋和加勒比海,長達120公分(4呎)。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蛇鰻
  • 拉丁學名:Anguilliformes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椎動物亞門
  • :硬骨魚綱
  • 蛇鰻科
簡介,分布,物種分類,形態特徵,價值,食用方法,

簡介

硬骨魚綱,鰻形目,蛇鰻科(Ophi-chthyidae)魚類的通稱。體細長,軀幹部圓柱形,尾部稍側扁。頭小,吻尖,口大。體無鱗。背鰭和臀鰭較發達,無腹鰭和尾鰭,尾端尖禿。

分布

熱帶、亞熱帶海洋底層魚類,分布於印度洋和太平洋西南部沿岸。中國產於東海和南海。喜穴居於沙泥底質的低潮區或港灣內,有的種類可進入淡水生活。性貪食,主要攝食底棲動物。

物種分類


蛇鰻科的通稱 。有49屬約230種 ,中國約有12屬30多種。世界蛇鰻科有41屬199種。中國產12屬26種,常見有中華須鰻 (Cirrhimuraena chinensis)和尖吻蛇鰻(Ophichthys apicalis),它們常以尾端鑽挖養殖埕地,食蟶、蛤及其他底棲動物,對蟶、蛤養殖危害大;食蟹豆齒鰻(Pisoodonophiscancrivorus)個體大,肉味美,含脂量高,為滋補食品,亦可作藥用,也是釣捕大鯊的好釣餌。

形態特徵

蛇鰻體細長似蛇狀。吻尖,突出。口裂大,後端達眼下方或後方。眼小。前鼻孔位於上唇前部上方或吻端突出部分的腹面,呈短管或緣瓣;後鼻孔常位於眼下或眼後。舌附於口底,牙尖銳,錐形或顆粒狀,排列成帶或行。鰓孔側位或腹位。背、臀鰭不相連;胸鰭發達或否,退化或消失;無尾鰭,尾端尖禿。棲息於暖溫帶及熱帶海洋到近岸淺水區,個別種類進入河口及淡水中。穴居於泥沙底質的低潮區或近岸處,吞食蛭、蛤及其他底棲動物,有些成為蟶田養殖中的主要敵害。肉味美,可供食用,也可作釣捕鯊魚的餌料。
世界蛇鰻科魚類有41屬199種。中國產12屬26種,以須鰻屬 (Cirrhimuraena)、短體鰻屬(Brachysomo-phis)、豆齒鰻屬 (Pisoodonophis)和蛇鰻屬(Ophich-thys) 的種類較多。①須鰻屬: 上唇邊緣具1行較長的流蘇狀唇須, 犁骨牙2行以上。中國僅中華須鰻(C. chinensis)1種。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至印度尼西亞、菲律賓。中國見於東海和南海。②短體鰻屬: 上下頜均具1行細小不規則的唇須,犁骨牙1行。中國產2種,常見的有鱷形短體鰻(B. crocodilinus)。分布於阿拉伯海、模里西斯、澳大利亞、日本。中國見於東海和南海。③豆齒鰻屬: 上下頜牙多行, 為顆粒狀牙帶。中國產3種, 常見有食蟹豆齒鰻(P.can-crivorus)。分布於印度洋東岸, 東至澳大利亞, 北至中國、日本。中國見於台灣海峽和南海。④蛇鰻屬:上下頜牙一行或多行, 尖錐形, 犁骨牙1~2行。中國約產11種, 常見的有尖吻蛇鰻 (O. apicalis)。分布於印度洋非洲東岸,東至菲律賓,北至中國,南至印度尼西亞。中國產於東海以南海域。

價值

蛇鰻含脂量高,肉軟鮮嫩,為滋補品,亦可作藥用。如鱷形短體鰻可治風濕性關節炎;食蟹豆齒鰻治腰骨痛。活的尖吻蛇鰻、食蟹豆齒鰻等是釣鯊的誘餌。

食用方法

鱷梨鰻魚五彩卷(鰻魚5分鐘創意料理)
原料:
鰻魚一條(300克)、牛油果一個、紅蟹籽適量、牛蒡半根、胡蘿蔔半根、山藥半根、豌豆苗一把。
做法:
1、先將鰻魚自然解凍,鰻魚身橫切成3-4厘米左右的段備用。
2、牛油果去皮切成細小的丁,也可以攪拌成泥狀。
3、牛蒡,山藥削皮,切成比鰻魚段長一些的細條狀。分別泡入鹽水中片刻,
4、胡蘿蔔,豌豆苗也切成一樣長的細條狀。
5、鍋中將水燒開,放入胡蘿蔔,牛蒡絲燙30秒取出。
6、將各種細絲分別取一些,擺放整齊,用鰻魚片卷好。
7、最後用日式黃色醃製羅卜切成細條,紮緊。上麵點綴牛油果,紅蟹籽即可。
鰻魚卷鰻魚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