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紋陶鬲

蛇紋陶鬲為鄂爾多斯(朱開溝)青銅文化的典型器物,炊具,薩滿教傳統認為蛇為可通天的神物,蛇紋圖案可能反映了鄂爾多斯青銅文化人群的蛇和天的敬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蛇紋陶鬲
  • 時代:古代
  • 實質:陶製炊器
  • 圖案:蛇形
涵義,起源,流向,

涵義

陶鬲為古代陶製炊器。其形狀多為侈口、圓腹、三個袋狀足,有的頸部有雙耳。使用時,在三個袋狀足下直接燃火煮食。其中一類陶鬲其袋足上有縱向分布的成組的附加泥條堆紋,泥條或為直線,或為波折曲線,或者二者配合使用。這種帶縱向的泥條直線或泥條波折曲線的鬲就是所謂的蛇紋鬲。蛇紋陶鬲為命名內蒙古鄂爾多斯青銅時代朱開溝文化的典型器物之一。朱開溝文化陶鬲分為侈口和斂口袋足鬲,這兩種鬲中的部分陶胎較薄,大部分飾有細繩紋和所謂的蛇紋,只有個別飾籃紋或不飾蛇紋。多數鬲的口沿外有小紐形鏨,均為袋足,無實足根。在薩滿教傳說中,天有很多層,每層都有神靈居住,起初各層天不相通,是蛇鑽洞打通各層天,所以蛇是薩滿教崇拜中能通各層天的大神,是百蟲之首。蛇紋陶鬲是原始宗教的一個物化形式,它反映了在西起遼西、東到甘青、南起長城、北到外貝加爾的廣大地區內有著共同的宗教信仰。

起源

關於朱開溝文化的來源,在學術界備受關注,已有本地起源說。但是,在甘肅省莊浪地區和東北的遼河流域也發現了時代較早的蛇紋器 ,這是應予以重視的蹤跡。然而要深入探討這個問題,目前還有一定的局限。蛇紋是豎向的直或彎曲的泥條堆紋。無論是在西北,還是在東北,陶器上的蛇紋出現比鬲出現早。陶器蛇紋在西北見於馬廠類型和齊家文化,在東北流行於偏堡子文化,出現的時間都在新石器時代末的公元前第三千紀的晚期。在外貝加爾還沒有發現這樣早的泥條蛇紋。但是在貝加爾湖岸邊的烏蘭·哈達遺址距今4000年左右的地層內出土的陶器上有刻畫的蛇像,頭上尾下,有刻畫的神偶像,而用淺齒的片狀工具壓印出的豎向的條紋,也可能是蛇像的簡化。

流向

在甘肅毛家坪、慶陽、內蒙古毛慶溝、蒙古國的若干石板墓遺址以及前蘇聯的外貝加爾地區,出土了與朱開溝文化有一定差別的蛇紋器 ,時代晚至春秋時期。從公布的幾件復原鬲的形態分析,外貝加爾的鬲與東北的蛇紋鬲比較接近,與夏家店上層文化的鼓腹鬲最為近似,而與西部地區高領、足向外叉的特點差別明顯。東北遼西的夏家店下層文化已經存在少量的蛇紋鬲。夏家店下層文化年代早於外貝加爾含陶鬲的石板墓文化。所以外貝加爾的鼓腹陶鬲可能是從東北遼西經過蒙古東部草原和呼倫貝爾草原傳播過去的。值得注意的是,向西直到額濟納旗的中蒙邊界地帶也有蛇紋鬲陶片的發現,額濟納旗位於內蒙古的西端,看來,陶鬲向北傳播的路線可能不只一條。另一方面,黃土高原地區二里頭文化其蛇紋陶鬲在這裡突然發生,而後又隨即消失,這說明顯然它應是外來品,即受近鄰的畜牧、遊牧文化影響所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