蚩尤環

蚩尤環

一種“首尾銜帶”的臂飾。多為玉質材料。蚩尤環是可以上下相扣的一種手鐲,兩環環面上下共四個位置,各書寫了十二個字,乃是乾隆的御筆題詩:“合若天衣無縫,開仍蟬翼相連;乍看玉人鐲器,不殊古德澹禪;往復難尋端尾,色行底是因緣;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蚩尤環
  • 出土地點:北京、河南、陝西、山東、甘肅、青海等地
  • 館藏地點:故宮博物館
  • 所屬年代:清代
蚩尤環,本是一種臂飾。
臂飾指套在腕間或臂上的飾物,主要指瑗、臂環、鐲一類飾物。它們一方面可能與原始人佩戴狩獵工具環形石斧的習慣有關。古代圓形器孔徑大於邊的為瑗,原名應叫作瑗。鐲字從金,是掌握了金屬冶煉術之後的名稱。前面已經講到瑗有石、牙、陶、玉種種質料,出土物以玉瑗最多。
在北京、河南、陝西、山東、甘肅、青海、四川、雲南、江蘇、浙江,以及廣東等地新石器遺址均有發現。出土時,有套在人骨雙手或右手腕部的,可見瑗也作為臂飾。瑗的造型,多作扁形圓環狀,器身呈方形斷面或長方形、梯形斷面,這種造型戴在手臂上並不舒服,故後來發展為管形圓環狀,器身斷面呈圓形、橢圓形或半圓形,戴在手臂上就舒服了。在江浙一帶出土距今4000年前良渚文化的玉瑗,多數內壁光滑而平直、外壁呈圓弧形、孔大而邊小,出土報告稱之為鐲。
這些臂飾製作得非常精美,有的把器身拉長成筒狀,有的在外壁雕琢紋飾,把表面做成絞絲狀,有的在外壁表面雕琢出4組獸面紋,過去有人把這種類型的臂環稱作“蚩尤環”,說是黃帝戰敗蚩尤,把蚩尤人首像琢在鐲子上作為紀念,看來不過是一種傳說罷了。
新石器時代的臂飾,還有一種由兩個半圓形拼合,兩端各有1個或2個鑽透的小孔可以繫結,以便根據手腕粗細去調整鐲子大小的。也有把鐲子鋸出一個小裂口,使之在佩戴時具有一些伸縮性的,則是出於實用方便的考慮。
在仰韶文化和龍山文化中,陶臂釧大量出現,山東兗州王因墓地出土的人骨,有的雙臂佩戴10餘對陶臂釧。
故宮玉器展也曾展出過白玉蚩尤環。立環上刻 “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另半環上刻 “合若天衣無縫,開乃蟬翼相聯”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