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街道辦事處(宣威市)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虹橋街道辦事處屬於宣威市區的南大門,處於東經103˚40΄13˝――104˚20΄30˝、北緯25˚50΄――26˚24΄35˝之間,是宣威較大的一個平壩,境內最高海拔2700米,最低海拔1961米,形成西南高,東北低的扇形區域地勢。國土面積29.4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9055.65畝、林地11396.50畝,年平均氣溫13.4℃,屬溫帶高原季風氣候。全年霜期140天左右,有霜日40天左右,日照2018小時左右,年降雨量900毫米左右。宣—天高等一級公路、貴昆鐵路穿村而過,虹-落柏油公路順村而行,出入周邊鄉鎮相當便捷,轄區內水泥路面平坦無礙、四通八達,車行人走十分方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虹橋街道辦事處
  • 別名虹橋
  • 行政區類別:街道
  • 所屬地區:雲南省宣威市
  • 下轄地區:虹橋、北雲、月牙居委會和馬房村委會
  • 電話區號:0874
  • 郵政區碼:655400
  • 方言:宣威方言
  • 著名景點:月牙湖
  • 火車站宣威火車站
  • 車牌代碼:雲D
沿革,現狀,成績,發展,地圖信息,

沿革

虹橋原名“洪化站”、“洪化鋪”、“洪橋鋪”和“虹橋鋪”。
明朝以前,虹橋無人長期定居。明朝洪武十五年,明王朝置衛通驛,虹橋劃入官道轄區設“站”,稱“洪化站”,才開始定居了中原漢族人,從此,虹橋就成為中原漢族開發雲南,成為與外界政治、經濟、文化、技術、商貿等傳播和交流的必經之道。清朝雍正四年(1726),“洪化鋪”改為“洪橋鋪”。清朝嘉慶二十三年(1818),因夏雨過後,常有一彩虹呈現在虹橋東面的上空,景象十分壯觀,故改“洪橋鋪”為“虹橋鋪”。民國末年(1941),虹橋與榕城、板橋同時成為建制鎮。新中國初年(1952),虹橋與板橋又同時成為建制鄉。
由於具有獨特的區位優勢,虹橋開化較早,發展較快,清末民初,這裡的鑄造、鍛打業就曉有名氣。二十世紀七十年代大搞耕制改革,旱糧生產處於全縣領先地位。改革開放以來,鄉鎮企業長足發展,建材、化工、冶煉業迅速崛起,對虹橋經濟的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

現狀

2002年10月,原板橋鎮的虹橋、馬房兩個辦事處合併成立了虹橋街道辦事處,轄虹橋、北雲、月牙3個居委會和馬房村委會,共40個村民小組,4個自然村,2011年末有16072人。轄區內有企業6個,近700名從業人員;一所中學(宣威九中),二所國小,一所幼稚園,共有近3000名在校學生。

成績

“虹橋”吉祥而富有詩意,虹橋街道辦事處地處宣威腹地,又是交通要道,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給虹橋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自街道成立六年來:虹橋國民經濟快速增長,2009年經濟總收入5911萬元,固定資產投入取得突破性進展;社會文化事業統籌發展;深化“平安創建”,社會秩序有亂而治;黨建、組織、宣傳、精神文明工作成績顯著。

發展

在今後的發展建設中,全街道人民將在團結進取、求真務實的黨政領導班子的帶領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四中、五中全會精神,認真落實市委、政府的安排部署,緊密聯繫實際,以落實科學發展觀和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統攬工作全局,堅持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結構調整為主線,增加農民收入、提高人民民眾生活水平為根本出發點,圍繞“三村四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目標,強化勞務輸出、商貿服務、特色農產品開發和加工運銷、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四條增收渠道,著力夯實農田水利、交通網路、集鎮建設三大基礎,依靠科技增效益,突出特色闖市場,改革開放促活力,統籌發展創和諧,推進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全面進步。“彩虹映九霄、金橋通大道”,虹橋明天更美好!

地圖信息

地址:曲靖市宣威市

地圖信息

打開百度地圖查看詳情

反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