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經濟風險

虛擬經濟風險是指與虛擬資本以金融系統為主要依託的循環運動有關的經濟活動,簡單地說,就是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虛擬經濟起到資本有效配置的作用,資本流動的國際化使得資本可以以更大規模和更快的速度在全球範圍內流動,一方面便於企業、政府、機構在更大的範圍內融資,另一方面也便於投資者在全球範圍內選擇投資項目,實現更高的投資預期追求;當代經濟金融化和金融全球化事實說明:虛擬經濟已經逐步取代實體經濟成為經濟運行和發展的主流。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經濟風險
  • 外文名:The virtual economic risk
  • 作用:資本有效配置
  • 介紹:直接以錢生錢的活動
形成成因,行為主體,治理措施,預警系統,構建系統途徑,

形成成因

虛擬經濟的風險主要來自以下幾個方面:
虛擬經濟風險
1.實體經濟贏利能力的不確定性
虛擬經濟源自於實體經濟,但不能脫離實體經濟。從經濟整體運行過程來看,固然實體經濟的發展需要虛擬經濟在資金、信息上的支持,但是虛擬經濟的運行也脫離不了實體經濟的支撐。實體經濟領域效益的高低起伏,決定著虛擬經濟領域的微觀基礎——虛擬資本價格的變化。在實體經濟運作過程中,受經營者能力和外部市場環境的影響,微觀企業的信用能力、盈利能力以及技術革新進度等將面臨著不確定性的威脅,這一系列不確定因素會通過實體經濟的外觀經濟指標迅速波及到虛擬經濟領域,造成虛擬經濟中虛擬資本價格的強烈波動,從而給投資者帶來巨大的風險。
2.虛擬經濟的投機性
投機是虛擬經濟的本質屬性。一般認為,投機分為三種:一是溫和或適度的投機。即投機者根據市場行情,利用合理的預期轉移風險,謀取適度正向差價的社會經濟活動。二是過度的投機。即利用資金、信息優勢,大規模利用差價獲利的社會經濟活動。三是惡性的投機。即依仗先進的金融工具和雄厚的資金實力操縱市場,使市場朝著有利於自己的預定方向發展,從而獲取暴利的社會經濟活動。習慣上,在虛擬經濟活動中,有心計的投機活動家通過哄抬虛擬資本價格,製造過度繁榮,從而使虛擬經濟中出現泡沫,在炒作泡沫的混亂中尋找獲利機會,同時,大部分的參與者將蒙受巨額損失。
3.信息不對稱性
一般來說,影響虛擬經濟活動的信息可分為兩種:一是實體經濟的信息;二是虛擬經濟自身的信息。實體經濟是虛擬經濟的基礎,實體經濟運行的若干經濟指標直接影響到虛擬經濟的有序、有效運行。而受現行財務會計制度及公共政策的制約,真實信息由實體經濟領域向虛擬經濟領域提供的激勵機制不足,導致與虛擬經濟相關的信息供給不充分,這就為信息在不同的投機者之間不能公平分配埋下了隱患。 投機者,特別是個體投機者鑑別真實信息的能力不強,信息的發掘不到位、不專業、不經濟,再加上個別投機者對信息的惡意歪曲,信息在交易者之間呈不對稱分布狀態。這樣,使得很多的交易在盲目的經驗預測中進行,虛擬經濟活動就出現了混亂,很多參與者也就遭受了損失。
4.虛擬經濟體系中的制度性風險
虛擬經濟活動是以信用保證產權交易的順利進行的。因此,虛擬經濟風險治理活動便主要圍繞信用手段進行創新。從虛擬經濟風險的治理過程中,可以看出,任何創新都力圖突破“高風險——高收益”定律,朝“低風險——高收益”邁進。然而,這些創新卻在減少了短期風險的同時,增大了長期風險。毋庸置疑,信用手段的創新可看作是從被動接受風險到積極應對風險的一種意識改進,有利於降低短期風險,但是虛擬經濟的運行秩序還受巨觀經濟政策、實體經濟運行狀態、以及國內外經濟環境不確定等因素的影響,且所謂的創新又與這些因素關越來越密切,高度的相關性使得虛擬經濟在長期內不可能平穩地按照既定方式運行,叉因其活動通常涉及大宗業務,規模相當龐大,一旦長期不能按預定契約進行,必然帶來更大的風險損失。
虛擬經濟風險

行為主體

虛擬經濟領域的行為主體主要有三大類,即政府、中介機構和個體投機者。
1.政府 政府,虛擬經濟活動的行為主體之一。在我國由計畫經濟體制市場經濟體制轉軌的過程中,政府更是以“運動員”和“裁判員”的雙重身份出現。作為“運動員”,即虛擬經濟的交易者,政府的資金實力雄厚,有很強的保值增殖的願望。按理說,政府資金參與的每一項社會、經濟活動均不得以贏利為目的,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受利益的驅動,政府,特別是地方政府的投機傾向表現的很明顯。政府資金源源不斷地朝虛擬經濟領域流動,並由於政府運作的預期報酬率較高,極容易引發泡沫經濟,隨著泡沫經濟的破滅,虛擬經濟的很多參與者將在市場總價值降低時遭遇風險。作為“裁判員”,政府是政策、法律法規的制訂者,搞虛擬經濟一方面無成功經驗可借鑑,另一方面他國的運作模式叉不一定適合本國國情,因此,本著經濟安全、社會穩定的原則,出現了政府對虛擬經濟活動的強力於預。客觀地講,適度的干預是必要的,但是盲目與過度的干預將不自覺地影響到虛擬經濟的良性發展,一方面使虛擬經濟全面縮水,另一方面損害了部分交易者的利益。 2.中介機構 對於虛擬經濟來說,中介機構主要有E種:銀行、證券交易所投資基金。從銀行來看,隨著銀行業改革的進一步深化,商業銀行信用呈逐步缺失狀態。過去銀行是國家的銀行,銀行經營不善造成的虧損由國家財政全額負擔。不存在破產與信用崩潰的可能。現在,商業銀行將同一般企業一樣,實行自主經營、自負盈虧,銀行再也不可能在大面積虧損時仍然存在,其信用勢必面臨著挑戰。可以預見,如果利率市場化成為可能。虛擬經濟面臨的信用風險將更大。 從證券交易所來看,它是聯結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的樞紐,其制度規則與所運作的虛擬資本的質量將直接作為吸引交易者的依據,一旦證交所的經營出現系統性障礙或非系統性障礙,將必然影響到交易者的信心,出現大量的拋售證券現象,對整個虛擬經濟造成重大損失。從投資基金來看,基金組織的投資運作受投資理念、決策水平和運作機制的影響,其運作規模與範圍必然是參差不齊,經營業績更是高低有別。各種不同的基金互相傾軋、互相利用、互相拆台,給虛擬經濟運作帶來巨大的風險。
虛擬經濟風險
虛擬經濟風險
3.個體投機者 在虛擬經濟活動中,投機者往往被看作是風險的製造者。對這個問題應該辨證地看待。對個體投機者來說,投機無外乎兩個目的:一是捕捉潛在利潤。正當地利用市場信息與專業知識對虛擬經濟運行進行正確的預測,依據市場規則規範地操作,這對活躍虛擬經濟有利無害。但是受利益的驅使,一些投機者往往相互勾結,或實力雄厚的投機者單獨行動,人為製造鬧市,在混亂的市場中非法謀取暴利,損害被動投機者利益。二是轉移風險。風險轉移是一個主觀性很強的活動,受心理預期的影響很大,只要有大額虛擬資本持有者準備出手,其他參與者就會緊隨其後,形成虛擬資本的供過於求局面,虛擬資本發生貶值,虛擬資本總市值無形縮水。相反,則會形成虛擬資本的供不應求,虛擬資本發生膨脹,出現泡沫經濟,而泡沫的破滅隨之而來的是部分虛擬資本持有者的大幅度虧損。

治理措施

1.調整經濟結構降低實體經濟贏利能力的不確定性
只有實體經濟效益的提高,才能更好地為虛擬經濟提供現實的支撐力。當前,中國實體經濟正在經歷著全面的改革,在產業結構、所有制結構、城鄉結構、地區結構等經濟結構上都以國家的巨觀經濟政策為導向,以市場需求為著眼點進行大力調整。在經濟結構調整的問題上,政府應積極尋找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結合的最佳契機,本著“有所為,有所不為”的原則,儘快完成從“運動員”到“裁判員”的角色轉換,更好地提供適合實體經濟與虛擬經濟共同繁榮發展的公共政策,制訂相應的法律法規,處理實體經濟和虛擬經濟領域的不規範操作,消除實體經濟領域與虛擬經濟領域資金流通的障礙,平衡二者投資收益率,同時下活兩盤棋。
2.加強對虛擬經濟的監管,規範虛擬經濟中的投機活動
通過對虛擬經濟的監管,能夠為其參與者提供正常的市場競爭環境,培養健康的誠信觀念,減少惡性投機行為,消除虛擬經濟膨脹的可能性,從而維護整體經濟的上E常運行。對虛擬經濟的監管應設計合理的監管體系及其執行系統。首先,政府應在監管理論體系的創新與建設上有所作為,集中一部分人力、物力進行研究與試驗,設立專門的機構或委託科研院所進行監管理論體系的探索。其次,加強立法,健全執法機制,維持正常的市場競爭秩序,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原則,保護市場主客體的合法利益,防止中介組織違約、個體投機者惡性投機,增強法治社會的信用觀念。再次,政府發揮其在監管中的主體作用,統領銀監會證監會保監會及其相關的政府或準政府機構。通過完善法律、經濟、行政手段,對虛擬經濟系統進行監管,以達到維護市場信用、保證社會安定、促進經濟發展,防範系統與非系統風險的目的。
虛擬經濟風險
3.完善信息提供機制改變信息不對稱局面
信息是虛擬經濟運作的靈魂,它能夠影響到交易者的整個決策過程與效果。交易者受不正確信息的誤導或在未掌握完備信息的前提下盲目入市,勢必存在虧損的風險。通常情況下,信息的不對稱由兩類原因引起:一是信息的傳導機制不暢,包括傳導媒體不健全、運作效率不高、技術不先進,使得信息的鑑別、收集與處理不規範,導致信息在傳輸的過程中發生扭曲、衰弱甚至失靈;二是信息的供給方出於商業秘密不願公開信息,或因缺少供給信息的動力而不願公開信息。為此,政府應做到以下幾點:首先,政府應建立信息收發中心,並輔之以法律法規,要求信息提供方不得隱瞞本應向社會公眾提供的信息,同時不得強制要求信息提供方公開一切信息,對那種涉及商業秘密的信息應予以堅決的保護。
虛擬經濟風險
其次,建立信息付費制度,保證信息提供方供給信息的物質激勵,從而保證信息的真實性、充分性與及時性。再次,加大對虛假、誤導信息製造者的打擊力度,確保虛擬經濟的每一位參與者都能有平等獲取信息的機會和權利。
4.鼓勵金融體系再創新努力克服制度性險
虛擬經濟以金融業為依託,因此,信用手段的創新主要體現在金融創新上。在現實中,一些金融創新從設計到運作都有脫離宴體經濟的跡象,缺乏現實領域的基礎,一味追求資金逐利的最大化,使得大量資金滯留於虛擬經濟領域進行尋租活動,這極容易造成虛擬經濟膨脹,繼而引發風險。因此,政府應塒金融制度進行再創新,並建立相關的法規和信息披露機制,實行政府與社會監管並舉,行業自律與互律相結合,合理規劃制度框架,積累創新經驗。

預警系統

在經濟活動中,風險是指人們預期的收益與實際收益之間的差異,這種差異既來自客觀世界的不確定性,也來自人們對客觀世界認識能力的局限性,虛擬經濟在帶來高收益同時,也帶來高風險性,為了分散風險,風險投資家通常運用組合投資的方法,即投資於一個包含10個項目以上的項目群,利用成功項目兌資後所取得的高回報來抵償失敗項目的損失並取得收益。在分析虛擬經濟風險時,必須充分考慮到金融市場主體的決策行為,特別是非理性的行為。金融市場風險投資是一種權益資本,而不是一種借貸資金,因此其著眼點並不在於其投資對象當前的盈虧,而在於它們的發展前景和資產的增值,人們之所以願意投資高風險項目,主要期望於其未來的高回報。風險投資升溫時,不僅風險投資者對未來的預期會估計過高,也會吸引一些傳統的投資者進入風險投資領域,這時其選擇項目的實際標準就會降低。當風險投資形成熱潮時,投資者甚至會放棄風險與收益應當對稱的理性原則。
虛擬經濟風險是指虛擬經濟市場主體從事股票、債券、金融衍生工具、信用交易過程中遭受損失的可能性,虛擬經濟市場風險是一種經濟現象,必須加以防範和化解。虛擬經濟風險預警系統主要有兩部分構成:警源分析和警兆辨識。警源是指導致風險發生的根源性因素,投資者進行投資時,需要將某些關鍵性因素控制在一定的範圍,這些因素如果發生異常將導致虛擬經濟動盪,所以要加以防範。研究虛擬經濟風險預警系統首先要確定警源,進而採取措施加以防範。警兆是指投資風險發生前的先兆。任何風險的出現都會有預兆,通常某些指標發生異常波動,預警系統就根據一定的原則撲捉到這些異常。需要通過兩方面的工作來實現風險警兆的辨識:一是定性分析原則,即通過對有關項目從決策到運營等幾面的定性描述判別是否出現警兆;二是定量分析原則,即通過預警指標體系的指標計算來確定警兆是否出現。最後,採取有效措施化解風險。
虛擬經濟風險

構建系統途徑

建立虛擬經濟風險預警系統,應把握好資金流向和流量等核心指標,才能建立合理有效的指標監測體系,增強對風險的免疫能力,其有效途徑有:
1、探索防範虛擬經濟風險的良策,關鍵在於追根溯源,把握虛擬經濟風險產生的前兆、深層原因及其風險運行規律,不斷進行金融創新。除了在金融工具、金融市場、金融法制上創新外、更主要的是在預警服務上創新。虛擬經濟風險預警系統作為監測金融穩定運行的有機組成部分,它的構建將為我國巨觀調控和風險防範發揮重大的作用。
2、要構建巨觀經濟運行分析平台,將虛擬經濟監測系統中所發現的新情況、新特點、新問題從經濟方面找原因,通過巨觀經濟運行平台進行綜合分析和判斷,找出金融風險產生的深層根源,才能對症下藥。
3、從根本上轉變已有的經濟成長方式,著力提高資源利用率、降低物質消耗、保護生態環境,實現實體經濟可持續發展,重視和加強虛擬經濟領域的巨觀調控,充分而有效的發揮資本市場的要素配置作用,來保證經濟成長目標的實現;推動技術創新,加快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擴大國內市場需求,增加生產的有效供給,提高經濟成長的質量和效益,為虛擬經濟發展創造條件,夯實實體經 濟。
虛擬經濟風險
4、建立信用管理系統,市場經濟其實質就是“信用經濟”,入世、經濟一體化和國際市場的激烈競爭對中國企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虛擬經濟發展也面臨著更加開放的環境。國際的市場競爭優勢,不僅在於產品的技術含量,而且來自虛擬經濟市場信用的競爭。信用是進入國際市場的通行證。在更為開放的市場環境中,是否具有一套先進的信用管理制度、良好的信用形象和信用風險控制能力,是決定虛擬經濟發展的關鍵因素。加入WTO意味著中國的市場經濟運作必須遵守國際規則,更需要用信用管理的武裝保護自己。信用環境的好壞,不僅代表著中國的國際形象,而且是國際投資者衡量我國投資環境的重要標 準。
5、建立全象資金流量觀測系統,其出發點是將整個經濟看作是一個由成本支撐的價格系統——實體經濟系統和心裡支撐的價格系統——虛擬經濟系統所構成的價值系統,將二者聯合為一個整體的是貨幣資金流,其目的是監測國民經濟的整個運行過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