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水

虛擬水

“虛擬水”指在生產產品和服務中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即凝結在產品和服務中的虛擬水量。1993年由英國學者約翰·安東尼·艾倫提出,用於計算食品和消費品在生產及銷售過程中的用水量。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水
  • 外文名:virtual water
  • 提出時間:1993年
  • 定義:生產產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
  • 別稱:嵌入水、外生水
  • 提出人:約翰·安東尼·艾倫
最新信息,概念,發展,分析,特徵,影響,

最新信息

最新研究表明,生產1噸小麥需要耗費1000噸的水資源,1噸玉米需要耗費接近1200噸的水資源,1噸稻米需要耗費2000噸的水資源。虛擬水戰略是指缺水國家或地區通過貿易的方式從富水地區購買水密集型農產品,尤其是糧食,來獲得水和糧食的安全。

概念

“虛擬水”是英國學者約翰·安東尼·艾倫(Tony Allan)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用以計算食品和消費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用水量。2002年以虛擬水為主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在荷蘭召開。2003年3月在東京舉行的第三次世界水論壇上對虛擬水問題進行了專門討論。2008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宣布,提出該概念的約翰·安東尼·艾倫獲得2008年斯德哥爾摩水獎。 “虛擬水”指在生產產品和服務中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即凝結在產品和服務中的虛擬水量。因此,“虛擬水”用來計算生產商品和服務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這一概念認為,人們不僅在飲用和淋浴時需要消耗水,在消費其他產品時也會消耗大量的水。比如,一台台式電腦含有1.5噸虛擬水,一條斜紋牛仔褲含有6噸虛擬水,一千克小麥含有1噸虛擬水,一公斤雞肉含有3到4噸虛擬水,一公斤牛肉含有15到30噸虛擬水。
一杯咖啡=140升水一杯咖啡=140升水
從虛擬水的概念可以看出,虛擬水以“無形”的形式暫存在其他商品中,相對於實體水資源而言,其便於運輸的特點使貿易變成了一種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用工具。傳統上,人們對水和糧食安全都習慣於在問題發生的區域範圍內尋求解決方案。虛擬水戰略則從系統的角度出發,運用系統思考的方法尋找與問題相關的影響因素,從問題發生的範圍之外尋找解決區域內部問題的應對策略,提倡出口高效益低耗水產品、進口本地沒有足夠水資源生產的糧食產品,通過貿易的形式最終解決水資源短缺和糧食安全問題。虛擬水貿易對於那些水資源緊缺地區來說,提供了水資源的一種替代供應途徑,並且不會產生惡劣的環境後果,能較好地減輕局部水資源緊缺的壓力。

發展

“虛擬水”是英國學者約翰·安東尼·艾倫(Tony Allan)在1993年提出的概念,用以計算食品和消費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用水量。
2002年以虛擬水為主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在荷蘭召開。
2003年3月在東京舉行的第三次世界水論壇上對虛擬水問題進行了專門討論。
2008年3月19日,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宣布,提出該概念的約翰·安東尼·艾倫獲得2008年斯德哥爾摩水獎。[2]
美國是虛擬水最大的出口國,通過牛肉出口,美國出口了約986.7億立方米的虛擬水。加拿大通過穀物、澳大利亞通過棉花和糖、泰國通過稻米,分別被稱為最大的虛擬水出口國之一。水資源緊缺的約旦,通過虛擬水的形式進口了所需的80%~90%的虛擬水。
中國
2004年9月,中國科學院院士、中科院蘭州分院院長程國棟等在對中國西北地區水資源形勢走勢進行分析後認為,中國應大力發展虛擬水交易,來化解中國特別是西北地區水資源緊缺的狀況,建立基於虛擬水戰略的區域經濟發展戰略和政策保障體系。
2012年10月,《中國主要木質林產品虛擬水測算和虛擬水貿易研究》一書在北京首發。該書首次提出了森林虛擬水的概念和森林虛擬水的測度理論,森林虛擬水主要是指森林生長過程中蒸發散作用耗費的水資源量,由土壤蒸發耗水量、林冠蒸發耗水量、林木蒸騰耗水量組成。
研究者還提出了虛擬水貿易理論,首次計算出我國主要木質林產品國際貿易中包含的虛擬水貿易量。依據虛擬水貿易理論,我國木質林產品虛擬水貿易應以進口為主。

分析

從我國糧食生產區域格局分析,我國歷史上形成的“南糧北運”格局是符合自然條件和生態環境特點的。而改革開放以來,糧食增長主要在北方,產糧區與水資源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銳。在1985年以前,中國長江以南地區的糧食生產總量占全國糧食生產總量的比重略高於人口占全國人口的比重。改革開放以來,由於南方經濟高速發展,南方糧食生產比較效益下降,農田水利建設比北方明顯減緩,導致糧食增產在全國的貢獻率大幅度減少。隨著南方糧食增產速度的減緩和消費水平不斷提高的逆向組合,導致了南方糧食總量不足,供求失衡。按現在的發展趨勢,缺口還會迅速擴大。
糧食流向格局逆轉為“北糧南運”,即糧食增長的主要區域轉移到北方,這種格局的急劇變化,使北方地區水土資源地域組合不相匹配的矛盾更加尖銳,缺水乾旱問題更加嚴重,水資源匱乏問題成為難以逾越的障礙。這對未來50年糧食生產總量的增長將產生極大的影響。如果未來糧食生產總量配置的格局不發生根本性的區域性轉移,北方地區水資源短缺的矛盾又不能得到圓滿解決,那么糧食增產計畫將會落空。
目前每年“北糧南運”的糧食約1400萬噸,若按1立方米的水生產1公斤糧食計,則相當於140億立方米的水從北方運到南方,這種布局和配置是否合理?這涉及區域水土資源及國家巨觀決策問題。因此,研究利用南方豐富的水資源,重振南方糧食生產,提高南方糧食自給能力,減輕北方農業用水壓力,是我國區域水土資源配置的重大戰略之一。
虛擬水是英國學者Tony Allan在20世紀90年代初提出的新概念。目前較為準確的定義為:在生產產品和服務中所需要的水資源數量,被稱為凝結在產品和服務中的虛擬水量。
2002年以虛擬水為主題的第一次國際會議在荷蘭召開。
2003年3月在東京舉行的第三次世界水論壇上對虛擬水問題進行了專門討論。
最新新聞
中國日報網站環球線上訊息: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19日宣布,提出“虛擬水”概念的英國學者約翰·安東尼·艾倫獲得2008年斯德哥爾摩水獎.
艾倫1993年提出“虛擬水”概念,以計算食品和消費品在生產和銷售過程中的用水量。這一概念認為,人們不僅在飲用和淋浴時需要消耗水,在消費其他產品時也會消耗大量的水。
艾倫目前在英國倫敦大學國王學院、東方和非洲研究學院擔任教授,被稱為當今全球水資源領域最具影響力的思想家之一。

特徵

虛擬水的特徵主要有三點:
第一,非真實性。顧名思義,虛擬水不是真實意義上的水,而是虛構的水,是以“虛擬”的形式包含在產品中的“看不見”的水,因此虛擬水也被稱為“嵌入水”和“外生水”。“嵌入水”指特定的產品以不同的形式包含有一定數量的水,如生產1kg糧食需要用1000L水來灌溉,1kg牛肉需要消耗1.3萬L水,這就是在產品背後看不見的虛擬水。“外生水”暗指進口虛擬水的國家或地區使用了非本國或本地區的水這一事實。
第二,社會交易性。虛擬水是通過商品交易即貿易來實現的,沒有商品交易或服務就不存在虛擬水,並且強調社會整體交易,非個體交易,商品交易或服務越多,虛擬水就越多。
第三,便捷性。由於實體水貿易運輸距離長遠、成本高昂,這種貿易通常是不現實的,而虛擬水以“無形”的形式暫存在其他的商品中,相對於實體水資源而言,其便於運輸的特點使貿易變成了一種可以緩解水資源短缺的有用工具。

影響

瑞典斯德哥爾摩國際水資源研究所認為,“虛擬水”概念對全球貿易政策等產生了重大影響,它促使人們改進水政策和對水資源的管理,提高了人們對水資源的利用率。
“虛擬水”概念提出以來,其理論已經在水資源短缺的國家和地區得到了一定的套用。約旦以色列等一些乾旱國家已經有意識地制定了規劃政策以減少高水分產品的出口,特別是農作物的出口。實際上這些國家已將虛擬水視為非常重要的、增加的水資源,他們以虛擬水形式進口的水量已經遠遠超過了其出口的虛擬水量。
據有關專家估算,中東地區每年靠糧食貿易購買的虛擬水數量相當於整個尼羅河的年徑流量。因此,通過增加虛擬水,可以平衡區域水資源,緩解缺水國家和地區水資源短缺,保障當地水資源安全。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