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工廠

所謂“虛擬工廠”是指產品全部外包給其他生產廠家加工製造。通過虛擬工廠模式,不僅能節約大量的生產基建投資、設備購置費用以及人工費用,而且能充分發揮其他廠家更強的生產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虛擬工廠
  • 含義:產品外包給其他生產廠家加工製造
  • 實例:哈工大生產技術中心
  • 性質:工廠
  • 特點:節約大量的生產基建投資
簡介,定義,理解,哈工大,

簡介

定義

MBA百科裡對“虛擬工廠”的解釋有以下定義:
定義1
虛擬工廠就是指在虛擬空間的虛擬現實工廠把輸入變換為輸出的生產功能仿真(模擬實驗、模擬現實)的全部行為。具體來說,就是在計算機內的虛擬空間仿真生產現場(模擬現實),在虛擬世界設計、製造、檢查產品,用虛擬控制生產全體的方法,它是理想地控制現實在生產過程的全部行為。這是廣義的解釋。
狹義來說,可以認為:虛擬工廠是在計算機內的虛擬空間使工廠建模,考慮現實工廠的狀況使虛擬工廠運行,進行動畫處理的仿真功能,實現虛擬工廠需要三大技術:虛擬生產技術;由現實工廠獲取信息的技術;由虛擬世界控制現實的技術。實現這些技術的手段,涉及到計算機圖形學、網路技術、多媒體技術,現在已研製出虛擬工廠和最先進的工具QUEST,虛擬工廠是信息系統整體的有機結合。在虛擬世界,從三個側面來模擬生產的仿真器,為得到最優解的資料庫,選擇用的專家系統。在現實空間,把由仿真器驗證的數據和加工指令送給現場的機器,調度器根據生產計畫無誤地進行生產,現場機器的控制採用了遙控機器人技術的感測技術,由直接與仿真器相連的遙控操作完成。虛擬工廠化有節省空間、擴大生產面積、縮短生產時間、省人、減少庫存等優點。
定義2
虛擬工廠是指生產活動不全在一個工廠內進行,而是使一部分生產活動由作為戰略聯盟的供應商或夥伴企業完成的一種生產方式。這裡的虛擬工廠是正確使用生產功能以外的資源,把原材料和零部件轉化成客戶所需要的價值,將供應商、行銷與銷售、工程師、甚至是客戶的各種資源動員起來,加以提升、利用從而實現生產任務。
耐克公司是全球虛擬工廠模式的先驅。耐克公司將產品的生產加工任務外包給東南亞等地的許多開發中國家,這些地方的勞動力成本極其低廉,從而使耐克公司獲得了較大的競爭優勢。虛擬工廠模式一般可以分為三種類型:第一類是工序外包製造;第二類是定牌製造,又稱OEM製造;第三類是定牌設計製造,又稱ODM製造。

理解

理解“虛擬產品”應該從這樣幾個層面入手: (1)以單一客戶的個性化需求為管理對象,不再是市場區隔的概念,而是把每一個客戶都視為具有獨特需求的對象。這種個性化需求是具體的,非概念化的,是根植於客戶的具體
業務活動而產生,並通過客戶的交易信息、非交易信息、歷史信息、實時信息和未來信息體現出來的,需要如客戶的保姆一樣設心處地的體會與交流來發掘。
(2)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並不能直接傳遞給生產者。因為生產者與客戶使用的不是同樣的語言,關注的不是同樣的東西。在客戶眼裡看到的是能夠解決它的問題的功能,在生產者眼裡看到的生產這種產品的材料、工藝、設備、工裝、工時等“人機料法環”諸因素。因此需要一個“中介轉換器”來作為翻譯者。
(3)把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與相應的生產能力組合這類信息和知識提煉為一個客戶和生產者都能力理解的概念,就是“虛擬產品”。這個虛擬產品是實現客戶與生產者對話的共同語言,或者說是一個界面。
(4)“虛擬產品”所標識的生產能力需要經過“抽象”,形成不同的“家族”,不然就顯得在雜亂無章。抽象後的生產能力單元被歸類,同類能力單元具有可互換性。但是還需要一個“從抽象到具體”的過程,那就是在具體履行訂單的過程中,不斷積累客戶的個性化要求,並內化到對能力單元的具體要求之中。由於一個客戶的個性化需求不是對應一組固定的能力單元,而是分布在不同資本主體之中的能力單元組合,而不同客戶個性化需求被分解後也能夠提煉出相似點,把能夠滿足這些相似性的需求的能力賦予特定的能力單元,對於這個能力單元來說,個性化就變成了規模化,特殊要求就變成了常規。“虛擬產品”這箇中介就具有把個性化與規模化相統一的神奇功效。而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與滿足個性化需求的能力單元組合以及相應管理信息通過系統不斷內化到“虛擬產品”中,客戶就相當於在供應網路上擁有一個針對自己特殊需求的“專屬工廠”。“虛擬產品”越是成熟、信息越是豐富,對客戶與能力單元的“粘性”就越強。
(5)客戶的實際訂單通過“虛擬產品”激活一組能力單元組合,即時履行客戶的個性化訂單,從而實現個性化、及時性和低成本的統一,而這三者的統一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談到這裡,大家應該看到了,“虛擬產品”不僅僅是供應網路的秩序之源,它還是做為平台經營者的財富之源,是作為網路平台的生命力所在。深刻理解“虛擬產品”,就找到了個性化需求時代的一把經營金鑰匙。有趣的是,第一個網路聯結生產系統在上線運行後曾遭到一位新任總經理的抵制,並在業務活動中部分篡改為單一工廠計畫邏輯,僅僅三個月的時間,就出現了與北牛案例相類似的亂局,並在恢復“虛擬產品”邏輯後一周內得到根本好轉。這也算是對網路聯結生產系統的一次破壞性檢驗。

哈工大

“虛擬工廠”
哈工大的“虛擬工廠”,就是哈工大生產技術中心。這裡沒有機器的轟鳴,沒有鼎沸的人聲,把設計變成實實在在的產品,它靠的是悄無聲息的網際網路。   在哈工大記者看到,歐洲最大的模具設計公司———德國海拉公司將一種模具的概念通過網路傳到哈工大的計算機上;中心的技術人員通過網路與德方討論後,開始設計;還是通過網路,中心就生產問題與聯盟廠家,如哈風華機械廠等加工企業進行分析,將需加工的產品設計和製造數據傳到聯盟企業進行加工;而下一道生產環節———另一家聯盟企業也同時做好準備,等待下一道工序的生產指令;產品組裝完成後交給用戶。全部的生產過程都通過網路實現。   該中心的主任王剛說,“虛擬工廠”的最大優勢是靈活性、敏捷性。例如我們組成一個動態的生產聯盟,產品生產完成後,動態聯盟自動解體;當我們有了新的產品時,又可以組成新的動態聯盟。這種快捷反應機制,更能適應國際經濟全球化的特點。   據了解,該中心只有20幾人,但卻可以在全世界組織生產,他們已與德國、日本成功合作開發產品。   據統計,我省有近400台加工中心,分布在100餘戶企業中。省經貿委的負責同志說,我們可以通過建立虛擬工廠,把這些加工中心連線起來,實現資源共享,以提高我省製造業的整體競爭力,迎接即將到來的WTO的挑戰。   遺憾的是,哈工大的虛擬企業一年的產值還不到二百萬,還不能形成規模以帶動全省的製造業。這棵小苗要長成參天大樹,形成產業化,還需要給予政策、資金的支持。 “虛擬工廠”與敏捷製造   在國際上,虛擬企業也被稱為敏捷製造,它代表了21世紀國際製造業的發展趨勢。它由美國於1992年提出,帶動了全世界製造業的一場深刻變革。在我國,一些發達省市的部分企業也採用了敏捷製造模式。   敏捷製造強調提高企業對多變的市場環境的適應能力(敏捷性),通過把動態靈活的虛擬組織機構,將企業群體中的經營管理、技術和人進行高度集成,使企業能從容應付快速變化和不可預測的市場需求。哈工大生產技術中心是我省敏捷製造的雛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