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作為西部地區材料與冶金人才培養基地和科學研究基地,立足西北,面向全國,在新材料研究與開發、先進材料加工成形技術及先進冶金技術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為我國尤其是西部地區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 教職工:109人
  • 功能:培養出了一批優秀的高級專門人才
  • 所在地:蘭州
學院概況,師資力量,學科設定,人才培養,學術科研,研究方向,科研成果,學院發展指導思路,學科建設,學科建設情況,科研基地,實驗室建設概況,實驗室簡介,服務理念,實驗室對外開放,學院領導,科研方向,

學院概況

師資力量

至2009年底,學院有教職工109人,其中專任教師93人。專任教師中有:博士生導師17人;教授(研究員)27人、副教授、高級工程師34人、講師及工程師19人;具有博士學位40人,碩士學位40人。學院教師中有1人為國家級有突出貢獻專家,7人為國務院特殊津貼獲得者,6人為原機械部跨世紀學科帶頭人和學術骨幹,2人入選國家“百千萬人才工程”,8人為甘肅省高校學科帶頭人,12人為甘肅省“333、555”跨世紀學術技術帶頭人。

學科設定

學院下設三個教學系、一個研究所(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系、材料工程系、冶金工程系、焊接研究所),及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開設六個本科專業: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專業、金屬材料工程專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專業、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冶金工程專業、焊接技術與工程專業。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學科為甘肅省省級重點學科。設有材料科學與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具有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涵蓋材料物理與化學、材料學、材料加工工程、先進材料及其製備技術四個二級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冶金物理化學二級學科等六個學科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同時擁有材料工程工程碩士授予權,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建有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

人才培養

2001年至2009年,學院共授予博士學位59人,碩士學位595人,工程碩士學位59人,高教碩士12人,學士學位3046人。2009年秋季學期學院有在校博士研究生59人,碩士研究生482人,工程碩士40人,本科生3351人。
以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為依託,建有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部省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學院擁有4000餘平房米的重點實驗室大樓,6000多平方米的綜合實驗中心,擁有各種先進大型實驗儀器設備,固定資產達4300多萬元。學院與金川公司、焦作鋼鐵公司等企業建立了校企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學術科研

研究方向

學院已形成了以材料微觀結構、性能與材料的計算機設計、有色金屬新材料的研究與開發、材料先進成形理論與技術、先進焊接加工工藝及表面技術、材料加工過程智慧型控制與裝備等為主的研究方向。

科研成果

2001年-2008年期間,學院共承擔國家項目31項,其中國家“863”計畫項目4項,國家“973”前期預研項目3項,“973”子課題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6項,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3項.教育部項目15項,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計畫與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0項,與企業合作項目170餘項;完成科研進款5397萬元,其中縱向科研進款2275萬元,橫向科研進款3122萬元;完成科技鑑定項目55項;獲省部級科研獎勵17項,其中甘肅省自然科學二等獎、三等獎各1項,甘肅省科技進步二等獎6項、三等獎5項,甘肅省技術發明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中國機械工業科學技術三等獎1項;申報發明專利88項,實用新型專利4項,獲得發明專利授權44項,實用新型專利授權4項;發表學術論文1772篇,其中核心期刊以上學術論文1383篇,被SCI、EI、ISTP收錄3656篇次,出版著作8部,教材2部;邀請國內外著名學者講學82人次,參加國際學術會議201人次,國內學術會議178人次。

學院發展指導思路

緊緊抓住西部大開發和工業強省的戰略機遇,依託區域經濟和地方資源優勢,強化材料與冶金學科特色,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學科品牌,整合最佳化學科方向,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與層次,加強國內外合作與交流,努力創建一流學院。

學科建設

學科建設作為學院發展的基礎與核心,已形成了完善的材料學科體系,以一級學科博士學位點申報成功與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建成為重要標誌,學院學科建設得到了突破性發展,在博士點、碩士點、博士後科研流動站及科研基地建設均方面取得喜人成績。已形成了完善的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系列人才培養體系,學科建設體現了與區域經濟發展精密結合,材料與冶金學科並舉的特色,為學院打造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加工成型的學科品牌及西部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學科建設情況

省級重點學科:2個
甘肅省一級重點學科: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
甘肅省二級重點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學科
建設情況: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0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順利利通過省級評估,評估結果為“優秀”。2001年,“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重點學科被評為省級重點學科。2005年,“材料科學與工程”與“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重點學科接受了甘肅省教育廳組織專家對2002-2005年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進行的終期評估驗 收,評估驗收結果為“完成達標”。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有色金屬冶金及新材料”二級學科被甘肅省教育廳確定為2006-2010年 度甘肅高校省級重點學科。
博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一級學科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設情況:1998年,材料加工工程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3年,材料學學科獲得博士學位授予權。2005年5月,材料加工工程博士點接受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博 士學位授權點定期評估,評估結果為“合格”,處理意見為“繼續行使博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予權。 2008年,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在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學位授權範圍原有3個二級學科基礎上,自主增設了“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二級學科。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
建設情況:2003年10月,經人事部、全國博士後管委會批准,設立了“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一級學科1個,二級學科2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冶金物理化學(二級學科) 有色金屬冶金(二級學科)
建設情況1990年焊接學科、鑄造學科分別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1995年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獲碩士學位授予權。1998年,權根據國務院新的學科目錄,原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焊接學科、鑄造學科合併更改歸入材料加工工程學科,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學科更改歸入材料學學科。2001年,材料物理與化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2003年,有色金屬冶金學科、冶金物理與化學學科獲得碩士學位授予權。2006年材料科學與工程學科獲得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08年自主增設了“先進材料與製備技術”二級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
工程碩士專業學位授權領域:1個
材料工程
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權點:1個
材料科學與工程(一級學科)
省級人才培養基地:1個
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2003年)
本科專業:5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 金屬材料工程 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 高分子材料與工程 冶金工程 焊接技術與工程
建設情況:1958年設機制專業,1959年增設鑄造專業,1965年增設焊接專業,1971年增設金屬熱處理專業。1998年6月,根據國務院新的學科目錄,原焊接、鑄造、金屬壓力加工專業取消,合併為材料成型與控制工程專業;原金屬材料及熱處理專業改為金屬材料工程專業。1998年增設冶金工程本科專業。2001年增設無機非金屬材料工程本科專業。2002年新增高分子材料與工程本科專業。2003年,申報成功“甘肅省――高新材料人才培養基地”。2008年增設“焊接技術與工程”特色專業。

科研基地

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998成立了;2008年8月,順利通過了由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建設評估驗收。
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育基地:2003年1月被科技部批准成立,依託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建設。2005年4月,順利通過國家科技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
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2003年11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依託蘭州理工大學進行建設,其前身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2006年5月,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並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正式開放運行。11月正式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2008年1月,經甘肅省經濟委員批准成立。
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 2009 年 8 月由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

實驗室建設概況

實驗室簡介

材料工程實驗教學中心(原材料學院實驗中心-簡稱實驗中心)組建於 1996 年,由原來的金屬材料熱處理實驗室、鑄造實驗室和焊接實驗室三個專業實驗室合併而成,2000 年設立了冶金工程實驗室,2002 年組建了無機非金屬實驗室,2005 年組建了高分子實驗室。實驗中心承擔材料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的全部教學實驗,外院(系)的部分教學實驗。
甘肅省有色金屬新材料重點實驗室是在甘肅省科技廳的直接指導下、依託於蘭州理工大學建立,並經國家科技部批准建設的省部共建國家重點實驗室培養基地,是甘肅省從事有色金屬材料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的主要的一家科研機構。重點實驗室於 2003 年 1 月 3 日 正式獲準省部共建, 2003 年 4 月 12 日 正式揭牌,並成立了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2003 年 9 月 16 日 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組織的建設計畫專家現場論證。 2005 年 4 月通過了國家科技部建設期驗收。
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其前身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重點實驗室,於 2003年 11 月經國家教育部批准命名為“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進行省部共建,是甘肅省有色金屬材料先進加工成形技術套用基礎研究方面的重要科研機構。 2004 年 5 月 9 日,實驗室通過了由甘肅省教育廳組織的重點實驗室建設計畫現場論證,並成立了重點實驗室第一屆學術委員會。 2006 年 5 月,重點實驗室順利通過了國家教育部組織的建設期驗收,並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的名義正式開放運行。2006 年 11 月,經教育部批准重點實驗室正式更名為“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有色金屬合金省部共建教育部重點實驗室
甘肅省有色金屬及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於 1998 年由甘肅省科技廳批准成立,主要從事鎳、鈷、銅、鋁、鋅等有色金屬新材料及其複合材料的工程基礎、套用及行業重大技術問題工程化研究、企業技術難題解決和成果中試、轉化等。中心建有 1 個試驗研發基地和 1 個企業化運行實體。2008 年中心順利通過了甘肅省科技廳對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建設評估。
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技術中心於 2008 年 1 月 18日 經甘肅省經濟委員會批准成立,隸屬甘肅省經濟委員會管理。中心已建成了冶金有色新裝備及其控制、冶金有色深加工技術、有色金屬高新材料三個研究部,圍繞甘肅省冶金有色新材料行業企業發展需求,開展了相關技術研究開發與推廣套用,產品檢測、分析、測試,行業信息諮詢,人才培訓及技術評價等服務。
甘肅省有色金屬合金及加工工程實驗室於 2009 年 8 月由甘肅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成立,主要開展有色金屬合金新材料、先進加工技術和關鍵裝備的研製等,完善結構表征與性能測試中心和工程服務中心,為甘肅的有色金屬企業的產業升級和技術改造提供產業化技術支撐。2010年建設新型合金及其製備、熔體處理及鑄造、壓力加工模擬與仿真、焊接與表面處理、冶金與加工過程新裝備五個研發平台。
學院所轄實驗室共有使用面積約為 7100M 2 ,設備儀器 1000 多台件, 10 萬元以上設備 20 多台套,設備儀器總值 3900 多萬元。 實驗室專職人員 14 名,其中高級工程師 4 人,中級職稱3人,具有碩士學位 9 人。教師兼職本科教學實驗人員 5 人。 已具備了材料製備、加工、性能測試與結構分析表征的基本條件,可滿足全學院本科生、研究生的課程教學和教師、研究生進行科學研究實驗的需要。

服務理念

“服務”——要認真服務於學生,嚴謹服務於教師,熱情服務於外界 。
“創新”——要求實驗人員積極思考,探索整合實驗內容。
“團結”——實驗室內部要相互體諒,實驗室人員要與教師相互配合 。
“提高”——要積極學習和接受新知識和技能 。

實驗室對外開放

材料學院實驗室在承擔學院本科生、研究生培養、科研實驗任務的同時,實行全面對外開放。在本科實驗教學方面,學院承擔了蘭州高等工業專科學校,蘭州理工大學技術工程學院、蘭州理工大學生命學院、蘭州理工大學外院學院等單位與部門的實驗教學任務。
在技術服務方面,實驗室對全社會開放,承擔來自社會各界的相關科研實驗服務,並接受人才培養與培訓。已經為中科院蘭州化學物理研究所蘭州大學蘭石蘭化、蘭煉、金川公司、白銀公司等省內外企業和科研院所進行了多種服務。

學院領導

路文江,教授,博導。教育部金屬材料與冶金專業指導委員會委員、全國焊接學會堆焊與噴塗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矽酸鹽學會特種陶瓷專業委員會理事、甘肅省高等教育學會副秘書長、理事、甘肅省高等院校設定評議委員會委員、全國高職高專評估專家組成員、《蘭州理工大學學報》編委。主要從事表面改性技術與塗層材料、金屬焊接性、非平衡快速凝固薄帶製備等方面的研究。蘭州理工大學校長助理兼材料學院院長。
院長路文江院長路文江
蘭曄峰,男,副教授,碩士生導師。1983年畢業於西安交通大學。任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黨委書記兼副院長,全面負責學院黨委工作,分管學院行政及學生工作,並從事鋁基複合材料的製備及工藝方面的研究工作。
李旭東,男,教授,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1959年12月生於上海。留英、留美博士。1985年7 月在西安交通大學獲碩士學位。1991年初到英國 Sheffield 大學的結構完整性研究所( SIRIUS )進行訪問研究。隨後,在英國 Open大學材料工程系攻讀博士學位及博士後研究。1998年初赴美國 Utah大學冶金工程系做博士後研究。2001年7月由美國歸來,為蘭州理工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任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研究生管理工作。
副院長李旭東副院長李旭東
閻峰雲,男,教授,碩士生導師。1962生,中共黨員。於 1983年7月畢業於甘肅工業大學獲工學學士,留校任教;1990~1993年在西安交通大學鑄造專業攻讀碩士研究生,獲工學碩士學位。學科及研究方向為材料加工工程,主要進行成形工藝和模具設計方面的研究。為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科研與實驗室管理工作。
寇生中,男,教授,博士生導師,工學博士學位,1962年10月出生。1992年於哈爾濱科技大學獲碩士學位;2005 年在蘭州理工大學獲工學博士學位。主要從事金屬的凝固理論、熱型連鑄技術、金屬基複合材料等方向的科學研究和新材料開發工作。為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基地建設和科研管理工作。
杜雪岩,男,副教授,中共黨員,博士學位。1971年3月生。2000年6月畢業於北京科技大學冶金物理化學專業,獲得博士學位。隨後在北京大學物理化學研究所從事博士後工作。2002年9月作為客座研究員到日本山口東京理科大學從事科研工作,並獲得JSPS的資助。2005年9月回國到蘭州理工大學材料學院從事科研教學工作。獲得部級科技進步二、三等獎各1項,專利4項(其中國外1項)。出版著作3部,發表論文30餘篇。主要科研方向:納米磁性材料、納米感測材料及固體資源的綜合利用。為蘭州理工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副院長,分管教學管理工作。

科研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
1).材料計算機設計與斷裂行為研究
主要研究內容:新的解理斷裂的統計物理模型,局部解理臨界應力與斷裂韌性指標,鋁合金車身動載變形破壞規律,材料結構弱點及其特性理論,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計算機設計與性能預測,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虛擬失效分析,材料微觀組織結構的計算機模擬與表征。
研究特色:從理論與實驗兩方面研究了短裂紋擴展的動態性,通過細觀力學建模,尋求建立微觀裂紋擴展與材料巨觀疲勞性解理參量之間的內在聯繫,計算了由材料晶粒取向、幾何形狀引起的各向異性的應力場強度因子,探索和定量總結了材料微觀組織結構中“材料組成物幾何結構-材料組成物取向-材料結構弱點-材料性能”之間的內在規律。結合鋼鐵結構材料,從巨觀與微觀相結合的角度建立了新的斷裂統計物理模型和相應的力學理論,對正確預報材料的使用可靠性、穩定性和使用壽命以及對結構材料的強韌設計具有重要理論指導和實際意義。
2)材料加工過程智慧型控制與自動化
主要研究內容:材料加工CAD/CAM/CAE,弧焊機器人柔性加工單元與智慧型控制技術,數位化控制的焊接電源及設備,CO2、TIG、MIG/MAG、SAW、雷射及攪拌摩擦等焊接過程智慧型監測與智慧型控制,電解鋁生產過程監測與控制,鑄造過程建模及CAE,焊接過程數學建模及數值模擬,雷射—電弧複合焊接控制技術,活性化焊接理論及套用,鋁合金拼板雷射拼焊過程控制,鑄造缺陷分析專家系統及人工神經網路模型等。
研究方特色:將現代控制理論、圖像處理與信號分析方法、計算機技術、人工智慧技術、感測技術、機器人技術等成功地與材料加工成形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研究開發取得了多項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材料加工控制方法與技術,如“CO2焊接過程神經網路控制系統”、“弧焊機器人柔性焊接加工單元”、“焊接電弧數學物理模型與數值模擬”、“數控焊接變位機的研製”、“攪拌摩擦焊設備研究與套用”、“表面活性劑材料研製及活性焊接法研究”、“基於鑄件充型凝固過程的鑄造CAE技術及套用軟體開發”等等,多數成果成功套用於生產實際,取得了顯著經濟社會效益,並結合甘肅有色金屬資源豐富的地區優勢,將在有色金屬材料加工過程智慧型監測與控制方面取得新的突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