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銹皮類病毒

學名,Apple scar skin viroid,異名,蘋果斑紋類病毒(Dapple apple viroid);梨銹皮類病毒(Pear rusty skin viroid);Japanese pear fruit dimple viroid;Apple'sabi-ka'virus;Manshu ringo sabi-ka byo (fruit russet disease of Manchurian apple),一種蘋果的病毒。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蘋果銹皮類病毒
  • 別稱: 蘋果斑紋類病毒
  • 學名: Apple scar skin viroid
  • 分類地位: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科
基本信息,分布,寄主植物,危害情況,形態特徵,生物學,傳播途徑,檢疫防治,

基本信息

學名 Apple scar skin viroid
異名 蘋果斑紋類病毒(Dapple apple viroid);梨銹皮類病毒(Pear rusty skin viroid);Japanese pear fruit dimple viroid;Apple'sabi-ka'virus;Manshu ringo sabi-ka byo (fruit russet disease of Manchurian apple)
英文名 Apple scar skin viroid (縮寫:ASSVd)
分類地位 馬鈴薯紡錘塊莖類病毒科(Pospiviroidae)蘋果銹皮類病毒屬(Apscarviroid)

分布

ASSVd廣泛分布於日本(Ushirozawa 等,1968)和中國(Liu等,1957),在加拿大、法國、義大利及美國也有報導(Kristensen,1985)。

寄主植物

寄主範圍:
ASSVd的寄主範圍僅限於薔薇科(Rosaceae)的蘋果屬(Malus)和梨屬(Pyrus)植物(Liu等,1957)。侵染梨屬植物如白梨(Pyrus bretschneideri)、P. serotina、秋子梨(P. ussuriensis)、西洋梨(P. communis)通常不表現症狀(Liu等,1957)。汁液摩擦接種6個科的27種草本植物未發現有被侵染現象。很多蘋果栽培品種能用作該類病毒的繁殖寄主。

危害情況

蘋果銹果病首先由Ohtsuka (1938)描述,該病長期以來認為是由病毒引起的(Millikan, 等,1956;Smith等,1956)。直到1983年,日本和我國研究證實該病是由類病毒引起的(Koganezawa等 1983)。蘋果銹皮類病毒侵染蘋果(Malus sylvestris),症狀主要表現在果實上。果實症狀有銹果和花臉兩種類型。銹果類型:發病輕時果實表面沿萼端向果梗形成5條茶褐色木栓化銹斑,5條銹斑正好與心室頂部相對,呈輻射狀排列。重病果銹斑縱橫交錯,往往在銹斑處開裂。花臉類型:果實表面散生近圓形花斑,果實成熟後表現為紅綠相間的花臉狀。某些品種的病苗也有明顯的症狀,如在國光、雞冠等品種上,病苗葉片向背面反卷,且苗幹部產生不規則的褐色銹斑。而青香蕉品種病苗,僅在苗幹上出現壞死斑和銹斑(Liu 等,1957;Millikan,1963;McCrum 等,1960; Stouffer,1983; Ushirozawa等,1968)。
ASSVd在蘋果上引起的斑紋症狀與蘋果皺果病相似,後者也可能是類病毒病害。蘋果皺果病在蘋果Ohrin品種上引起皺果症狀,在紅星(Starking Delicious)水果上無症狀,僅引起樹皮皰斑狀,以此可與蘋果銹皮病相區別(Koganezawa 等,1989)。此外,兩者在凝膠電泳中的遷移率也不同(Koganezawa 等,1989)。

形態特徵

ASSVd為一共價閉合環狀的單鏈RNA分子,長330個核苷酸,分子量為1.1 x 105道爾頓,核酸組成為G: A: C: U = 29: 20: 31: 20,68%的鹼基配對(Hashimoto 等,1987)。ASSVd與葡萄黃斑類病毒(GYSVd)有37%的序列同源性,它們具有共同的中央區,但沒有該科中其它類病毒中具有的中央保守區(Koltunow 等,1988)。
除上述RNA外,蘋果銹皮病還伴隨著另一條雙鏈線形的RNA分子(ASSARNA-2)(Koganezawa,1983;1986), 但這條RNA分子無侵染性,且不與ASSVd探針雜交(Koganezawa,1986)。在中國,還有一條RNA分子(ASSDRNA-2)存在於得病的蘋果枝條中,ASSDRNA-2分子量較ASSVd大,且更高的熱穩定性(Chen 等1986; Chen 等,1988a)。這兩條RNA分子的作用目前還不清楚。

生物學

生態學:
在中國,很大部分梨樹被ASSVd潛伏侵染,因而靠近梨園或與梨樹混栽的蘋果樹發病率高。
株系與症狀:
一些株系在蘋果果實上誘導症狀的時間和嚴重程度有所不同(Yamaguchi等,1976),一個從栽培種American Summer Pearmain得到的分離物在非變形凝膠電泳中的遷移率比其它分離物要高。
序列登錄號:
NC_001907, NC_001340, AF040722, AF040721, Y00435, X17696, J04348, M36646

傳播途徑

ASSVd易於嫁接傳播,另外,還可能通過病健根系自然接觸傳播,潛育期為3-27個月。不能通過介體或種子傳播(Howell等,1998)。

檢疫防治

鑑別寄主反應:
很多蘋果屬種和品種被侵染後,果實表現出銹果、開裂或花斑症狀,但症狀的類型和嚴重性有所不同(Liu等,1957)。以下的蘋果栽培種在中國和日本常用作改類病毒的指示植物。
國光(Ralls Janet):苗幹部產生褐色銹斑,葉片反卷,水果出現裂紋。
印度(Indo):水果上僅表現為銹斑。
紅星(Starking Delicious):接種一年後水果上出現花斑,數年後可觀察到銹果症狀(Yamaguchi 等,1976)。
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PAGE):
ASSVd在被侵染的梨樹樹皮中很容易用PAGE法檢測到,而葉片中的濃度則較低,很難用此方法檢測(Koganezawa等,1985;Saito等,1988)。具體方法,樹皮組織在液氮中研磨後用2倍體積0.1M pH8.5的Tris-HCl,1M NaCl,1%的SDS,0.5%的DIECA,PVP(1g每10g組織)和氯仿(1 ml每10g組織)提取緩衝液抽提,低速離心後上清用預冷的無水乙醇沉澱,懸浮沉澱,再用酚,氯仿抽提。2-甲酸提取以除去多糖,CTAB沉澱核酸。提取的核酸再用CF-11纖維素柱層析純化,經雙相聚丙烯醯胺凝膠電泳電泳(變性與非變性)後能觀察到特異的類病毒條帶。
核酸雜交技術:
利用製備的互補DNA(cDNA)放射性探針在植物粗汁液中與待檢類病毒核酸進行雜交,最後用放射自顯影來進行結果的評判,該方法靈敏度極高。
RT-PCR:利用報導的ASSVd序列合成特異性的引物對樣品進行PCR擴增,與核酸雜交技術相結合,可以檢測出極其微量的ASSVd。
檢疫措施
加強內檢,特別是對嫁接材料和隱症寄主梨樹的檢測,防止該病在我國的擴散。
防治方法
ASSVd對熱處理不敏感,使用無毒繁殖材料對蘋果銹皮病控制尤為重要。在商業蘋果品種中,金冠(Golden Delicious),Mutsu,Lord Lambourne
加強對嫁接材料和隱症寄主梨樹的檢測,梨樹和蘋果分開種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