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軍烈士紀念塔

蘇軍烈士紀念塔

為了紀念在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駐長蘇軍在大同廣場(今人民廣場)修建了這座紀念塔。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軍烈士紀念塔
  • 別稱:飛機塔
  • 地點吉林省長春市
  • 建成時間:1945年11月7日
建築構造,碑刻銘文,歷史背景,相關資料,
蘇軍烈士紀念塔,亦稱飛機塔,位於吉林省長春市人民大街城市中心廣場正中央。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末期,當時的蘇聯政府對日本宣戰,隨即出兵中國東北,打擊這裡的日本關東軍。1945年8月15日,日本政府宣布無條件投降。這年秋天,為了紀念在反對日本法西斯戰爭中犧牲的蘇聯紅軍烈士,駐長蘇軍在大同廣場(今人民廣場)修建了這座紀念塔,於1945年11月7日落成揭幕。

建築構造

紀念塔由塔基、塔座、塔身三部分組成。設計造型別致,花崗岩條石貼面,邊角成直線,和諧勻稱、巍峨,充分體現了蘇式紀念性建築的風格。塔基呈圓形,直徑30米,高0.1米,內鋪花崗岩板塊。塔座三層,第一層直徑20米,高1米,外緣築長度相當之6堵短牆、6個通道口,牆高0.8米,第二層直徑1米,高0.5米,周圍築石墩4個;第三層緊連塔身,直徑與塔身方形對角線相同(8米,高0.42米)。塔身為方形,共分五層,1-4層層高5米,第五層高6米,通高27.5米。塔底層邊長5.7米,其它各層體積遞次縮小,最上一層邊長2米。頂部裝一鐵鑄蘇式轟炸機模型,作向北展翼翱翔狀。

碑刻銘文

紀念塔的底層四面均鐫有俄文或中文文字。北面上部刻有“蘇軍烈士永垂不朽”八個中文大字,落款為“長春市各界人士”;下部所刻的俄文,是“為蘇聯的榮譽的勝利在戰鬥中犧牲的英雄們永垂不朽”;第二層和第四層處嵌著蘇聯國徵圖案及紅軍章浮雕,西面中下部用俄文刻有14名蘇軍軍官烈士的姓名和軍銜;名單上部豎一方石,四角為捲雲浮雕,中部革命戰爭鑄鐵蘇式轟炸機側視模型,似向北穿雲飛行。東面中下部則以俄文刻有9名蘇軍準慰和軍士的姓名及軍銜等級,上部嵌有飛機鑄型和捲雲浮雕。南面中下部刻的俄文是“這時埋葬著為蘇聯榮譽和勝利在戰鬥中英勇犧牲的後貝加爾湖方面軍的飛行員”;上面刻著“中蘇友誼萬古長青”八個中文大字;東面和西面,上方分別壘砌一塊方石,嵌著一架鐵鑄綠色蘇制轟炸飛機模型,呈向北方穿雲飛行姿態。南面二、三、四層中部留15厘米凹槽將塔身一分為二。整個紀念塔被擁簇於蒼松翠柏,白樺玫瑰、西香等綠樹鮮花叢中,使其顯得格外秀麗。為長春城市的標誌性建築物。

歷史背景

根據1945年在“雅爾達會議”和“波茨坦會議”上與美英盟國達成的協定,蘇聯在結束歐洲戰役之後,立即加緊了對日本作戰的準備工作。1945年5月,蘇聯從西線調動大批軍隊開赴遠東地區。在兵力和裝備等各個方面,蘇軍都擁有絕對的優勢。
1945年8月8日下午5時,蘇聯外交部長莫洛托夫召見日本駐莫斯科大使佐藤尚武,下達蘇聯對日宣戰通告,並當面宣布:從8月9日起蘇聯與日本進入戰爭狀態。 8月9日零點鐘聲過後,蘇聯紅軍兵分4路,越過中蘇邊界,對日本關東軍發起全線攻擊。第1路蘇軍會同蒙古軍隊,取道滿洲里,越過大興安嶺,突入東北中部平原,直插長春瀋陽,切斷關東軍與華北日軍的聯繫;第2路蘇蒙聯軍向承德張家口錦州方向進軍;第3路蘇軍從東面突入東北中部平原,進擊牡丹江敦化地區,隨後進攻吉林、長春、哈爾濱;第4路蘇軍從北部強渡黑龍江烏蘇里江後向齊齊哈爾、哈爾濱進軍。在幾路蘇軍迅猛凌厲的攻勢下,日本關東軍措手不及,倉促應戰,不到一周,便被輕易擊潰。8月14日,日本宣布接受 《波茨坦公告》。8月15日,天皇廣播投降詔書。關東軍全線抵抗頃刻瓦解。8月18日,關東軍司令山田乙三命令東北日軍停止作戰、向蘇軍投降。8月19日,蘇軍進占齊齊哈爾。8月20日,蘇軍開進長春、瀋陽、哈爾濱、佳木斯等城市;8月22日,蘇軍先頭部隊進抵旅順大連;23日和24日,蘇坦克部隊乘火車進駐旅順、大連。
至此,前後3周多的蘇聯對日作戰勝利結束。在中國人民和朝鮮人民的配合下,蘇軍一舉打垮了日本關東軍和駐朝鮮日軍,加速了日本的投降,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最終勝利作出了巨大的貢獻。在遠東戰役中,蘇軍共擊斃日軍83737人,俘虜日軍59.4萬人,繳獲坦克686輛、飛機861架、大炮和迫擊炮4300門。

相關資料

[1] 長春規劃
[2] 鐵血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