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礦車

蘇聯礦車

蘇聯礦車是《紅色警戒3》蘇聯陣營的資源採集單位,蘇聯礦車擁有的隨時可以展開的反應裝甲使它能夠無懼襲礦的敵人。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礦車
  • 外文名:Soviet ore collector
  • 設計用途:資源採集
  • 製造方:卡茲米諾夫設計局
  •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 技能:反應裝甲
  • 建造時間:20秒
  • 價   格:1400
基本信息,關鍵指標,歷史資料,作戰摘要,

基本信息

設計用途:資源採集
製造方:卡茲米諾夫設計局
原產國: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
蘇聯礦車蘇聯礦車
量產方:蘇聯裝甲工廠/造船廠/礦石精煉廠

關鍵指標

>“一觸即開”式反應裝甲披掛(開啟之後防禦力提升300%+)
>可摺疊水敏式浮筒
>棚蓋風格的駕駛艙
>粗糙耐用的貨艙
>記帳的算盤
(註:反應和爆炸反應是不同的,請大家注意分辨=004=)

歷史資料

蘇聯那些不透明的軍費支出需要國家能夠儘可能快的把自己的錢櫃塞滿可直接用於生產的資源。所以由礦車組成的龐大車隊成了資源富集區域的一道亮麗風景線。有人說現代礦車有不少蘇聯意識形態方面的象徵(不包括對重武器的迷戀):畢竟,每輛礦車都是由忠誠的蘇聯男女老少從戰爭中損失的其他蘇聯車輛上拆下可用部件後細心組裝起來的。因此,每輛礦車都代表著自豪與堅強不屈的蘇聯精神,儘管它們所從事的是吃力不討好而又單調乏味的礦石運輸工作——在礦井和最近的精煉廠之間不斷的來回來回來回來回來回來回……
你幾乎無法想像這么多來自其他車輛的雜七雜八的配件是如何組裝成礦車的:它們的駕駛艙來自與防空炮塔和卡茲米諾夫設計局自家的KDB-2牛蛙式運兵車一樣的氣泡式艙蓋;可摺疊浮筒取自打開的施普尼克勘察車[的確,它展開之後不用移動了,浮筒輪胎都沒用了];反應裝甲是把鐵錘坦克天啟坦克的邊角料熔化後冶煉出的裝甲板組成的;貨艙是從墜毀的米格機里回收的機身,諸如此類等等等等。每輛礦車的加工都是盡心盡力,而每個礦車駕駛員都獲得了一個裝幀好的紀念表格,列出了長串忠誠士兵的姓名與地址,他們的座駕正是創造這台特別的車輛所用的配件來源。諷刺的上,無論礦車所使用的原始設計理念有多么保守,每輛車子還是要花費大量的加工時間和資金,這部分是因為對使用回收部件表示敬意的各種繁雜典禮與儀式。
為了降低成本,礦車沒有武裝,而且這樣還能夠降低對平民駕駛員的最低標準——這些人獻身與共產主義事業,但原因各有不同,至少不用像那些勇敢或更具有自我獻身精神的同志們那樣在前線戰鬥。蘇聯精心策劃了一場花費不菲的公關活動,從各個階層的蘇聯愛國者中招募了數千名礦車駕駛,並對這些志願司機保證他們不會因沒有服兵役而以不服從蘇維埃領導的罪名鋃鐺入獄。這些司機也得到了相人身安全保障的承諾,因為礦車的技能是展開全身反應裝甲板,在測試中可以輕易抵擋70mm坦克炮的炮彈。一些在數學方面特別有天賦的傢伙被分配到了最佳採礦位置,在那裡他們可以運用自己的技能輕易採集大量資源,為祖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這是一份不錯的工作,就是偶爾要抵擋一下來自盟軍的反擊。
某個有良心的蘇聯軍事情況批評家曾經起草了一份題為“過分依賴礦車的白痴行為”的17頁文章,在裡面他痛斥了蘇聯使用舊配件組裝礦車,卻使用全新的軍用車輛。他決心揭露礦石精煉與軍事生產之間關係的真相,但他在兌現諾言前就不幸自然死亡了。無論如何,礦車仍舊是蘇聯前線不可或缺的設備。

作戰摘要

戰場偵察已經揭示了至少以下數點關於蘇聯礦車的情報:
壞了就換——每個蘇聯精煉廠都配備有自己的礦車,不需要直接監管就能正常運做。如果這些車輛因為種種理由趴窩了,精煉廠仍舊擁有足夠的配件再造一輛。當然,蘇聯軍工廠和造船廠也能在需要時組裝額外的礦車。
反應裝甲——如果遭到攻擊,礦車司機們知道如何利用反應裝甲的厚重金屬披掛把車輛完全包裹起來。不過並不建議他們使用這種自衛手段,因為這會影響他們的主要職責——採礦。
離他遠點——雖然缺乏武器,但礦車也不是完全任人宰割的,他們還是能夠壓死沒頭沒腦跑到面前擋路的傢伙的。礦車司機知道如何利用這個最後手段,有些人甚至已經在不經意中殺死了不少敵人士兵,當時他們無視已經打開的反應裝甲仍舊橫衝直撞。
兩棲資源——和他們的同胞姐妹施普尼克勘察車一樣,礦車可以在超過1米深的水中轉換為水上模式。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