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新聞事業

蘇聯新聞事業,世界新聞事業發達的國家之一。由蘇聯共產黨直接領導。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聯新聞事業
  • 外文名:Soviet Journalism
創建初期,代表報刊,廣播電視,

創建初期

世界新聞事業發達的國家之一。由蘇聯共產黨直接領導。
俄國新聞事業開始於18世紀初,因受沙皇封建統治壓制,發展緩慢。一些革命民主主義者的報刊,只能在國外編印後秘密運入國內。19世紀後期,俄國社會民主黨人和共產黨人在國外印刷發行革命報刊,推動國內革命。十月革命後,新聞事業才得到迅速發展。
20世紀80年代中期,蘇聯全國有8200多種報紙。其中中央級30多種,加盟共和國級160多種,各州、區、市以及規模較大的機關、高等學校、企業和集體農莊都辦有報紙。總發行量達1.8億份。

代表報刊

最具有權威的是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機關報《真理報》(蘇聯)和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機關報《訊息報》。工會、共青團、軍隊、作家協會等都辦有機關報,還有許多專業性報紙。直屬蘇共中央領導的還有《社會主義工業報》、《農村生活報》、《蘇維埃文化報》、《經濟報》等。
全國有雜誌5300多種,用45種民族文字和24種外文出版,年發行量33億冊以上。中央級主要期刊有蘇共中央主辦的《共產黨人》、《黨的生活》、《鼓動員》等。闡述國際問題和對外政策的主要刊物有《新時代》和《國際生活》。《在國外》周刊是唯一以轉載外國報刊材料為主的刊物。
1922年開辦廣播。1939年開辦電視(1941年停辦,1945年恢復)。1967年採用法國SECAM制式正式播出彩色電視。1985年有廣播電台176座,製作和播出節目的電視中心120個,93%可播出彩色節目。境內居民的98%和80%能分別收聽到全蘇廣播電台的第1套和第2套節目。90%的居民能看到1套電視節目,70%能看到2套節目。1987年有收音機1.87億架(有線廣播收音機9600萬架),電視接收機9000萬架(彩色電視接收機1500萬架)。

廣播電視

廣播電視事業由國家電視和廣播委員會領導。廣播電台、電視台基本上按行政區劃設定。加盟共和國和州、市等行政區設有地方性廣播機構。全蘇廣播電台、蘇聯中央電視台是全國性廣播電視中心。加盟共和國一級廣播電台一般自辦1套節目,並用專門頻率轉播全蘇廣播電台節目。州以下自辦部分節目,主要為轉播。地區性電視台主要轉播中央電視台節目。
蘇聯是最先發展有線廣播的國家。1925年在莫斯科開始轉播全國性和地區性廣播電台的節目,普及到全國各基層單位和居民住宅,有專用線路3000萬公里,莫斯科市普及到90%的家庭。1962年開始逐步用能收聽3套節目的接收機取代只能收聽1套節目的設備。
全國有大功率發射台約500座,小功率轉播站數以千計。1965年4月,使用第1顆通信衛星“閃電”Ⅰ型在莫斯科和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參崴)間試傳電視節目成功,衛星傳送網迅速發展。用於傳送電視節目的通信衛星有移動衛星“閃電”Ⅰ、Ⅲ型,同步衛星“虹”、“地平線”,廣播衛星“螢光屏”。相應的地面站網包括“軌道”、“莫斯科”、“螢光屏”3種。共有地面接收轉播站3500個。
蘇聯是國際廣播規模最大的國家之一。從事國際廣播的有“莫斯科廣播電台”、“和平與進步廣播電台”以及列寧格勒和各加盟共和國的廣播電台10多座。共用77種語言,每周廣播2167小時,包括24小時連續廣播的英語、法語一般性節目各1套。
有2家通訊社:塔斯社和蘇聯新聞社是中央通訊機構,隸屬蘇聯部長會議。塔斯社在100多個國家設有分社或記者站,是國際性通訊社之一。蘇聯新聞社是“社會性通訊機構”,主要不是發布訊息,而是向國內外新聞機構提供有關蘇聯的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方面的稿件,向國內新聞機構提供國際方面的材料,還定期出版各種專題的通訊稿和小冊子。蘇聯新聞事業
蘇聯新聞事業蘇聯新聞事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