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

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

蘇聯國家圖書館,世界上最大的圖書館之一。前身是建於1862年的莫斯科魯勉采夫博物院圖書館。1924年1月改名為俄羅斯列寧圖書館。1925年2月根據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的決議改為現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
  • 類別:國家圖書館
  • 地點:俄羅斯
  • 竣工時間:1862年
  • 館藏精品:《資本論》
  • 前身:魯勉采夫博物院圖書館
基本職能,歷史沿革,藏書,

基本職能

該館的基本職能有:①蘇聯全國各種出版物和國外文獻的收藏中心。該館在建館之初就開始接受國內出版物的呈繳本。②讀者服務和館際互借中心,主要通過閱覽、諮詢、複製和館際互借等方式行使這一職能。③全國推薦書目 和書目情報中心,1940 年蘇共中央通過的《關於文學評論與書目的決議》,明確規定該館有幫助大眾圖書館編制推薦書目的任務,1964年蘇聯文化部又規定了該館協調全國圖書館推薦書目工作的任務。④全國文化和藝術問題的情報中心,任務是為有關領導機關和專家學者提供有針對性的情報服務,編輯出版各種書目索引和文摘等。⑤全國圖書館學、目錄學和書史等研究中心,從事圖書館業務等方面的研究。⑥全國圖書館科學方法研究、指導和諮詢中心,負責對全國圖書館(科技圖書館除外)的科學方法指導和諮詢。
到1987年,該館共藏有247種文字(國內各民族文字91種,國外文字156種)的文獻3500多萬冊(件)。國外文獻占40%。每天通過定購和交換可獲得最新文獻7000~8000冊。館藏中有大量珍貴文獻,如6~20世紀的著名學者、作家的手稿;俄羅斯和斯拉夫最早的印刷文獻;15~18世紀的國內外古版書;馬克思恩格斯列寧著作的最初版本和世界文化名人著作的最初版本等。1976年增建了書籍博物館,從事書史的研究並對外開放,傳播古文獻知識和宣傳本國文化。
1987年,該館有工作人員3100多人,其中受過高等教育的占55%,受過圖書館學高等專業教育的占22.5%,全館設有國內採訪和國內交換部、外文採訪和國際交換部、編目和字順目錄部、文化和藝術問題情報中心、複製部、 外國圖書館學與國際圖書館界聯絡部、 輿圖部、樂譜和音樂部、軍事書籍部、讀者服務部、外借部、出版部、讀者服務工作理論與方法研究部、藏書組織與利用的理論與方法研究部、科學研究與方法工作協調部等41個部門。 1987年,該館同世界上102個國家的3500多個機構建立了書刊交換關係。該館設有閱覽室18個,有2334個座位,每天接待讀者 8000~10000人次。以科研人員為主。該館與本國7600多個單位有館際互借關係,與30多個國家的370 多個圖書館有國際互借關係。該館基本上不辦理個人外借。每年解答讀者諮詢13萬件,其中人文科學方面的問題占57%,自然科學與技術方面的占43%。出版物有《蘇聯圖書館學》(1952~1972 年名為《蘇聯圖書館》,1973年改為現名,雙月刊)、《國外圖書館學與目錄學》(不定期),以及各種專題文集。該館與本國各大圖書館合作,於1960~1968年編輯出版了30卷的《蘇聯圖書館—書目分類法》。 (見彩圖)

歷史沿革

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的前身是1862年成立的魯勉采夫博物館附設的圖書館,是莫斯科最早的公共圖書館之一。它的第一個組織條例是1862年7月1 日批准的,正式開放接待讀者是1863年土月14日。尼·彼·魯勉采夫(1754—1826年)是十八世 紀來,十九世紀初俄國的政治活動家。他的藏書二萬八千五百卷和七百多冊手稿是該館的的藏書基礎。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座落在莫斯科紅場附近, 老館舍是根據俄國著名的建築家瓦·伊·巴仁諾夫方案,於1780年修建的“巴旋柯夫宮”,是當時莫斯有名的建築物之—。
該館從1862年起,就接受免費呈繳書。由於當時出版事業並不發達,每年通過這種方式補充的圖書為數很少,漏繳的情況又相當嚴重,以致造成該館藏書中十九世紀後期與二十世紀初這一段時間內,出版物缺少很多的情況。
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的前夕,該館藏書只 有一百二十多萬冊,全年接待讀者只有九萬多人次,借閱書刊三十多萬冊次.在該館的讀者中,有 當時著名的文學家列· 尼·托爾斯泰,費·米·陀思妥耶夫斯基、安·巴·契訶夫、瓦·雅·布留索夫和科學家德·伊·門捷列夫等人。偉大的革命導師列寧,在十月革命前,曾兩次到該館閱讀。第一次是1893年8月26日,當列寧去彼得堡,路過莫斯科做短期停留時,曾在該館的閱覽室中登記為讀者。第二次是1897年2月19—21日,當列寧到西伯 利亞流放地去,路過莫斯科時,雖然只在莫斯科停 留了四天,但大部分時間,仍是在該館閱覽室中度 過的,寫他的《俄國資本主義的發展》一書。偉大的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勝利以後不久,1917年11月,列寧在他寫的《論彼得格勒公共圖書館的任務》一文中,提出了用新的方式來改革圖書館工作的意見。列寧的這些指示.對於成為蘇維埃國家中央圖書館的魯勉采夫博物館的圖書館,具有重要的意義。 十月革命後,魯勉采夫博物館的圖書館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時期.1921年俄羅斯聯邦蘇維埃社會主 共和國人民委員會決定撤消魯勉采夫博物館,並將其附設的圖書館改組成獨立的機構,命名為“國立魯勉采夫圖書館”。同年十二月,人民委員會決定給予該館以接受全國所有出版物的第二份繳送本,從這時起,國立魯勉采夫圖書館正式成為國家書庫。
1924年1月24日,偉大的革命領袖和導師列寧逝世後的第三天,人民委員會決定把國立魯勉采夫圖書館改名為“俄羅斯列寧公共圖書館”。當時的 教育人民委員阿·瓦·盧那察爾斯基為圖書館改名,他在給圖書館全體工作人員的信中說,政府將採取一切措施來進一步提高圖書館的作用,並把它變為蘇維埃社會主義共和國聯盟的國家圖書館。一 年以後,根據蘇聯中央執行委員會主席團1925年2 月6日的決議,該館改名為“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由於發展較快,原有的館舍已不復使用,於1939年開始進行館舍擴建,1941年9月建成了十八層高的大書庫。
1941年6月22日法西斯德國背信棄義,進攻蘇聯。蘇聯人民進行了偉大的衛國戰爭。圖書館在戰爭開始後,採取了一切措施來保護藏書和館舍的安全,並把自己的工作改組成適應戰時的需要。在戰爭年代裡,圖書館的一切日常工作,從書刊補充,整理到為讀者服務的各項工作,一天也沒有停止過。 1942年5月在舊館舍中的“魯勉采夾大廳”開闢了兒童閱覽室。1942年7月1日,雖然處於戰爭年代,仍隆重地舉行了慶祝該館建館八十周年大會,並且出版了題為《為我們祖國科學與文化服務的八十年》的論文集。
偉大的衛國戰爭即將勝利結束的前夕,1945年2月6日是魯勉采夫圖書館改組為蘇聯國立列寧圖 書館的二十周年紀念日。在這個有歷史意義的日子 里,1945年3月29日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為了表彰該館在蒐集、保存藏書和廣泛地為讀者服務工作中的出色貢獻,決定授予該館列寧勳章,並且對多年來辛勤勞動的五十九名工作人員,分別獎給了勛 章或獎章。同年,該館接受了第三份全國出版物的繳送本,並在此基礎上,成立了保存本書庫。 在戰後年代裡,該館陸續地開闢了一些專科閱覽室,進一步加強了推薦書目工作和科學情報工作,開展了國際書刊交換與互借等項工作。

藏書

蘇聯國立列寧圖書館是蘇聯各民族印刷出版物、外國文獻、手稿和資料的國家書庫。目前,該館收藏有世界上二百四十七種語言文字,近三乾多萬件圖書,雜誌、樂譜,地圖,報紙年訂本等,其中本國文字書刊一千八百多萬冊。該館收藏有阿拉 伯文,土耳其文,印地文,中文,日文的手寫本。十二世紀的西歐文手寫本和六世紀的希臘文手寫本等。該館還保存著從十一世紀開始的手寫本,十五世紀中葉以來的印刷本書籍。1550年到1917年出版的俄文書約有六十萬種。該館藏有俄國十八世紀偉大革命家拉季謝夫的著作《從彼得堡到莫斯科旅行記》一書的早期版本,1867年出版的馬克思的《資本論》和1872年的俄文譯本的第一版等。該館收藏 有百種以上文字的列寧著作。此外,還有亞·謝·普希金,米·尤·萊蒙托夫,尼.瓦·果戈里,維 ·格·別林斯基、列·尼·托爾斯泰等人著作的第一版,以及一些作家的手稿。
在該館收藏的書刊資料中,俄文和蘇聯其他民族文字的書刊資料約占64%,外文的約占36%。 在期刊和報紙收藏方面,該館藏有從1800年到 1918年的《彼得堡公報》和《莫斯科公報》的全份。從1912年起的《真理報》合訂本,以及《訊息報》、《勞動報》、《貧農報》、《文學報》等幾十種中央級、加盟共和國、邊疆區、州的報紙等, 都比較齊全。
根據1944年9月2日全蘇高等教育委員會的規定,該館有權接受除醫學之外,所有各學科的副博士,博士的學位論文。
該館與世界各國的3500多個圖書館與科學情報 單位有書刊交換關係。該館國外出版物的主要來源是國際書刊交換占總入藏量的62.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