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醫學院

蘇州醫學院

蘇州大學醫學部是學校醫學和生命科學教育管理的實體單位。其前身為創立於1912年的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1956年更名為南通醫學院,1957年遷址蘇州後更名為蘇州醫學院,隸屬核工業部,1981年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0年蘇州醫學院併入蘇州大學後,成立蘇州大學醫學院,2008年組建蘇州大學醫學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蘇州大學醫學部
  • 英文名:Medical Collage of Soochow University
  • 簡稱:蘇州醫學院
  • 創辦時間:1912年
  • 所屬地區:中國江蘇省蘇州市
  • 類別:公立大學
  • 學校類型醫學
  • 主要院系:基礎醫學與生物科學學院、放射醫學與防護學院、公共衛生學院、藥學院、護理學院等 
  • 知名校友阮長耿
地理位置,簡介,歷史沿革,學校領導,專業設定,師資力量,研究機構,國際交流,

地理位置

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99號
蘇州工業園區仁愛路199號

簡介

蘇州大學醫學院前身為以放射醫學為鮮明辦學特色的原蘇州醫學院,後者前身是創辦於1912年的南通醫學專門學校,於1957年遷址蘇州成立蘇州醫學院,1981年成為全國首批博士學位授予單位,2000年4月併入蘇州大學,至今已有100年的辦學歷史。學院設有綜合、教學科研、學生工作三個職能辦公室和基礎醫學系、藥學系、臨床醫學一系(醫學影像學系、護理學系)、臨床醫學二系、臨床醫學三系、臨床醫學四系、兒科學系7個教學單位。有附屬醫院5個(都為三級甲等醫院),教學實習基地63個(分布於江蘇、浙江、上海、北京等地)。
蘇州醫學院

歷史沿革

1912年,清朝恩科狀元、我國著名的實業家和教育家張謇先生與其兄張詧創建了私立南通醫學專門學校,張謇親自為學校寫下校訓“祈通中西 以宏慈善”。先後更名為私立南通醫科大學(1927)、私立南通大學醫科(1928)、私立南通學院醫科(1930)、國立江蘇醫學院(1938年與江蘇省立醫政學院合併)、私立南通學院醫科(1946年復校重建)、蘇北醫學院(1952)、南通醫學院(1956)。
1957年,學校整體搬遷至蘇州,易名為蘇州醫學院。1962年底,經國務院批准,劃歸第二機械工業部(後改為核工業部、核工業總公司),1981年11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全國首批博士和碩士學位授予單位。1999年歸屬江蘇省,2000年4月併入蘇州大學。
蘇州大學生命科學教育可追溯至創建於1903年的蘇州蠶桑專科學校、創建於1900年的東吳大學以及蘇州醫學院,蘇州蠶桑專科學校的前身為史量才先生創辦於1903年的上海女子桑業學堂,1912年遷址蘇州滸墅關,1958年更名為蘇州蠶桑專科學校,1995年併入蘇州大學。
2008年1月,蘇州大學整合醫學、生命科學等相關學科,組成蘇州大學醫學部,蘇州大學醫學部是蘇州大學醫學和生命科學教育管理的實體單位。

學校領導

名譽主任:杜子威、阮長耿
主任:吳慶宇
黨工委書記:鄒學海
常務副主任:黃瑞
副主任:龔政、徐小樂、夏超明田啟明
黨工委副書記:解燕、黎春虹、姜海燕(兼)
黨政辦公室主任:席擁軍
教學辦公室主任:鐘慧
臨床教學質量管理辦公室:唐軍
科研辦公室主任:徐小樂(兼)
研究生辦公室主任:夏超明(兼)
發展辦公室主任:徐嫻
學生工作辦公室主任:溫洪波
實驗中心主任:陳乳胤
實驗動物中心副主任:周正宇

專業設定

學院現有7個本科專業(臨床醫學(5年制、7年制)、醫學影像學法醫學醫學檢驗學護理學口腔醫學、藥學)和1個本科專業方向(臨床醫學(兒科學)) ,2個博士後流動站,12個博士點,1個一級學科專業博士學位點,31個碩士點,1個碩士專業學位點,有國家級重點學科3個:內科學(血液病)、骨科學、放射醫學(共建);省部級重點學科5個:免疫學、影像醫學與核醫學、血液病學、急診醫學、放射治療學;校級重點學科2個:藥理學、免疫學;省部級重點實驗室1個:核醫學生物技術實驗室;省135重點醫學學科3個:血液病學、骨科學、小兒骨科學;省建設學科2個:心血管病學、神經外科學;省臨床重點專科10個。

師資力量

學院共有前後期教師865人(學校編制226人,其中後期118人),其中正教授46人,副教授160人,具有博士學位者129人,碩士學位者269人。在編教師隊伍中,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博士生導師40人,碩士生導師148人。

研究機構

學院設有江蘇省血液研究所、蘇港合作蘇州中藥研究所、生化工程研究所、醫學生物技術研究所、神經科學研究所、兒科醫學研究所、核醫學研究所等7個研究所,器官移植中心、血液透析中心、肝病防治中心、介入治療中心、心理衛生中心、核事故醫學應急中心、臨床藥物監測中心、創傷急救中心、高級專家會診中心等10個研究中心。

國際交流

學院重視與國內、國際的學術交流和技術合作。99年以來聘請國外和港澳台專家30人為客座教授或兼職教授。邀請國內外專家教授來校短期兼課或作學術報告,舉行學術報告126次。注意發揮高等學校的社會服務功能,開展業務諮詢、技術服務和科普活動等,社會反映好。與香港合作的中藥研究所出成果育人才,取得可喜成績。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