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盪巷

蘆盪巷

在繁華的南院門中,有一條小巷子名為蘆盪巷。北接南院門,南到五嶽廟門。小巷的原名在今天已鮮為人知,但許多老西安依然記得它的本名—— 盧進士巷,而這樣的得名也是因為明清時有盧進士居住於此。

蘆盪巷南口接南院門處,有多家畫廊,多收當代名家書畫,常有愛好者到此收畫。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盪巷
  • 地理位置:西安市(北接南院門,南到五嶽廟門)
  • 開放時間:全天
  • 著名景點:姚家大院
    盧家大院
  • 別名:盧進士巷
  • 長度:342米
概述,歷史,今日蘆盪巷,

概述

因"進士“而得名,因“商人“而出名。
蘆盪巷本名盧進士巷,因明清時有盧進士在此居住而得名。清末以後,由於臨近商業繁華的南院門,這條幽靜小巷成為商人們置宅的首選。至今,蘆盪巷還保留著一處著名的老宅——姚家大院

歷史

《明清西安詞典》中記載,盧進士巷在原唐朝長安皇城太常寺處,唐末改為新城後逐漸成為居民坊,巷內住盧姓進士而得名盧進士巷。
蘆盪巷
但也有傳說盧進士巷得名於明代,因為那時住在巷子裡的盧進士學識淵博,許多弟子為了便於學習就在他家附近居住,後期還有許多外地的學子慕名而來,拜盧進士為師,這些學生們都居住在盧家周圍,所以當時這條小巷就以桃李遍地的盧進士命名。據說以前巷子裡還有一塊有關盧進士的石碑,但因沒有人親眼見過也無法考證。
那么盧進士巷是怎么演化為蘆盪巷的呢?許多市民不解,在繁華的城區里周圍並沒有蘆盪,這一得名成了謎題。據考證在“文革”時期,後來著名的樣板戲《沙家浜》當時叫做《蘆盪火種》,因為盧進士巷的名稱中有個“盧”字,就引用《蘆盪火種》之名,改為蘆盪巷沿用至今。
盧進士巷的幽靜正好與繁華的南院門形成鮮明的對比,而正是因此也更適合居住,自古以來,居住在盧進士巷的名人就有很多,辛亥巾幗盧慧卿、愛國民主人士黨晴梵曾在此居住,遠近聞名的臘汁肉的樊家老闆,就一度居住在盧進士巷的北口,一磚到頂的青磚房,安靜怡人的住所環境,可謂是那時的黃金地段。

今日蘆盪巷

上個世紀90年代初期蘆盪巷進行改造,1991年起,蘆盪巷南段最先開始低洼改造,1993年,巷子北段也開始改造。改造後,很多過去的老住戶依然居住在巷子裡。現在,蘆盪巷裡已是小區密集,德福巷小區西區、蘆盪巷小區以及市委家屬院的一部分都在這條小巷上。
蘆盪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