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溪古城獨角縮龍

蘆溪古城獨角縮龍

蘆溪古城獨角縮龍是江西省萍鄉市的傳統民俗舞蹈。蘆溪燈彩藝術的種類較多,如魚燈、獅燈、劃旱船、板凳龍等,尤以縮龍最為出名。蘆溪縮龍起源於蘆溪鎮古城村,相傳為家住蘆溪鎮新田村嚴家沖的明代宰相嚴嵩遠房族人從北京按圖索驥而來,因嚴氏家族勢單力薄,無力發起縮龍表演,遂聯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經幾百年變遷,這條縮龍就保留在古城。縮龍的特點是:形體龐大,長約30米,直徑0.5米,龍頭重達30公斤,制一條縮龍要用500公斤竹木等材料;形狀逼真,造型獨特,尤以“獨角龍”為全國罕見;雄壯恢弘,聲勢浩大。

基本介紹

基本信息,表演方式,淵源傳說,現狀,

基本信息

文化遺產名稱:蘆溪古城獨角縮龍
蘆溪古城獨角縮龍表演蘆溪古城獨角縮龍表演
申報日期:2006
申報人/申報單位:萍鄉市蘆溪縣
遺產級別: 省

表演方式

表演需150人。其中牌燈手40個,鼓樂手50個,執龍表演的約60人。在鑼鼓、嗩吶、鞭炮聲中,牌燈手開道,執龍者邊走邊舞,並不時地施放地銃,近10隻通紅的小魚燈在黃色的縮龍前後左右上竄下跳,綿延百餘米。縮龍表演分為金龍鬧海(大之圖),盤龍繞柱(繞屋柱),真龍報春(鬧新年),神龍歸位(團龍)等十餘個小節。最絕的表演是“團龍”,若大的一條龍,數十個執龍者層層疊疊如寶塔盤旋而上,龍頭居頂,龍尾在龍頭前舞動。不少國內外專家學者對古城縮龍讚嘆不已。稱該龍乃溶鱷、蛇、魚、犀牛等為一體的綜合藝術形象,屬河姆渡圖騰文化,具有獨特的審美價值和觀賞價值。

淵源傳說

縮龍燈彩,全國罕見。唯江西省蘆溪縣蘆溪鎮獨有。關於蘆溪縮龍的由來有這樣幾種傳說。
一種傳說是明萬曆年間,朝中吏部大員嚴清華,年老請旨還鄉養老,皇上予以恩準,並為感其一生忠心為國、清正廉明,許以珠寶厚贈,而嚴清華均婉言謝絕,只求皇上恩賜皇宮中僅有的兩張縮龍燈圖紙中的一張帶回家鄉,以作永久的紀念。皇上恩準,嚴清華帶圖紙還鄉途中,舟行長江,恰逢狂風,一時間江上船翻舟覆,而嚴清華所乘之舟,突現黃龍,身托輕舟,平穩而行,安然無恙。後來皇上聞知此黃龍現出真身顯靈之事,即下詔嚴清華:“此圖不得外傳,否則子孫滅絕。”後嚴家衰敗,此圖帶到了古城。
另一種說法相傳為明代宰相嚴嵩在蘆溪新田村嚴家沖之遠房族人從京都按圖索驥而來。嚴家沖嚴氏家族勢單力孤,無力發起縮龍表演,遂聯合古城村民一道行事。經過幾百年的變遷,嚴氏無後裔,這爿縮龍就保留在了現今蘆溪鎮的古城村。
《中國民間藝術大辭典》這樣記載:“萍鄉縮龍,又稱‘獨角龍’,民間舞蹈。流傳於江西省萍鄉市蘆溪鎮,上埠鎮等地,盛行於蘆溪鎮古城村。縮龍長39米,分為11節,頭大,身子逐漸縮小,張開大嘴,口含龍珠,額頭有‘王’字,頭頂有一獨角,身子可長可縮。相傳縮龍源於明代,嚴嵩之子嚴世藩下野離京返鄉時,帶回宮廷‘縮龍製作圖’回分宜縣。後被其族人攜圖遷居到萍鄉市蘆溪鎮下灣村定居。由於龍的身體大,玩耍的人要多,特邀本村異姓人耍龍。從那時起,每三年玩一次。”
《萍鄉市志》上記載:“縮龍,以蘆溪鎮古岡村(今蘆溪鎮古城村)為代表,可稱萍鄉一絕。相傳源於明代,嚴嵩之子嚴世藩下野離京返鄉回分宜,帶回明宮廷縮龍製作圖,後其族人攜圖遷居萍鄉蘆溪古城,縮龍從此傳入萍鄉。蘆溪縮龍的製作非常精密,龍長39米,分為11節,龍頭重50公斤,張開血盤大口,口含龍珠。喉頭沾著一道符,額頭有王字。頭頂有一獨角(故又稱獨角龍)。龍身可伸可縮,玩龍鬚150餘人同步進行,同時要配7組樂隊,加之魚仔燈、引燈、散燈等全部出動共300多人,耍法有金龍鬧海、太極圖、小極圖、頭尾繞柱、盤龍、穿龍等。每三年出燈一次,自正月十一始至十六日,出燈時氣勢磅礴,十分壯觀。”

現狀

近 日,江西省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公布,涉及民間文學、民間音樂、民間舞蹈等9大類別總計102個項目。蘆溪縣古城獨角縮龍入選民間舞蹈類,全市僅有4個。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