蘆河

蘆河

蘆河,黃河支流無定河的支流,發源於陝西省靖邊縣白于山地,大致自南向北,於橫山區吳家溝附近注入無定河。河長157公里。蘆河屬於陝北乾旱地區、沙漠化邊緣地帶河流,是陝北農業生產的重要水源。由於流域水土流失嚴重,河水含沙量很大,水質為重碳酸質水(鈉鈣型)。 流域內農牧業屬高寒、乾旱類型,發展滯後,人民生活水平不高。20世紀中始,地區經濟逐步以油、氣、煤、鹽為主的化工為主的經濟類型,國民生產總值增長很快。蘆河及其幹流定邊河為工農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水源。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蘆河
  • 所屬水系:黃河支流無定河的支流
  • 地理位置:陝西省北部
  • 流經地區:靖邊縣、橫山縣
  • 發源地:靖邊縣白于山北坡新城鄉柴崾毗村
  • 主要支流:西蘆河、古水溝、陽小川
  • 河長:157公里
  • 平均流量:3.52立方米
  • 河口:橫山縣西部石碼坬
幹流概況,河道走向,河道特徵,水文特徵,主要支流,治理開發,引水渠道,水庫,流域概況,歷史文化,經濟發展,自然環境,

幹流概況

河道走向

蘆河,古稱圁水,舊志記大概因上游有蘆溝和蘆子坪得名。發源於陝西省靖邊縣白于山北坡,流經靖邊、橫山兩縣區,在橫山區北部注入無定河。全長157公里。
蘆河
蘆河
蘆河,主源於白于山北麓的靖邊縣新城鄉柴崾毗村,有蘆西與蘆東兩大支流匯流於鎮靖,一般以西蘆河為源,自南向北,流經新城,楊米澗,在鎮靖與東蘆河匯合,繼續向北,經王家廟水庫調節,過靖邊縣城張家畔鎮,折向東流,過楊橋畔鎮,經河口廟水庫,再折向北流,出境入橫山區。靖邊縣縣內流長102公里,流域面積1670平方公里,占全縣總面積的32.8%。
年徑流量2366萬立方米,最大為4593萬立方米(1959年),年輸沙量913萬噸,最大為3440萬噸。最大洪流量為720立方米/秒,最小為0.5立方米/秒,平均洪流量為0.75立方米/秒。楊米澗鄉以上河道平均比降為2.66‰。兩岸有寬窄不等的川台地和川道,以下谷寬200-1000米,河床寬、深均在20-60米之間。
上游靖邊新城鄉一段上游靖邊新城鄉一段
上游靖邊縣楊米澗鄉鎮羅堡村一段上游靖邊縣楊米澗鄉鎮羅堡村一段
蘆河靖邊縣城一段蘆河靖邊縣城一段
靖邊縣楊橋畔鄉一段靖邊縣楊橋畔鄉一段
蘆河橫山縣塔灣鎮一段蘆河橫山縣塔灣鎮一段
蘆河橫山區城區一段蘆河橫山區城區一段
在橫山區境內,蘆河,由靖邊木瓜溝入境納陽小川河、古水河等自西南向北流於橫山縣縣境西部至石碼坬注入無定河,縣內流程55公里。在橫山區城區城流過時正常河寬8米,水深0.4米,境內平均比降每千米2.96米,水能資源理論出力602千瓦,可建電站4座。

河道特徵

蘆河,發源於白于山地,於橫山吳家溝附近注入無定河。上游山樑起伏,沿河兩岸有寬窄不等的川台地和川道,部分河床切入基岩。河道平均比降2.66‰。楊米澗以下谷寬200~1000米,河床寬20~60米,切深20~60米,間有跌水陡坎。階地僅在鎮靖以下至橋口灣一段比較發育。一級階地寬處300~500米,高出河水面2~5米,由全新統粉、細砂及黃土狀土組成。二級階地高出河水面15~20米,上覆全新統黃土狀土。新構造運動對蘆河中、下遊河道有較大影響,沿河有多處瀑布,還有下降泉出露,個別泉眼高出河床5~10米,形成懸掛泉,說明蘆河河道受地殼上升、河谷下切的影響是明顯的。

水文特徵

據橫山水文站觀測,1957~1971年平均流量每秒3.52立方米(最大5.46,最小2.66);1972~1985年平均流量每秒1.65立方米(最大2.29,最小1.18)。1964年7月最大洪水出現時流量每秒472立方米,水位96.52米,1983年出現枯水時間流量為零。1957~1971年平均輸沙量576萬噸,1978年以來年輸沙量減為366萬噸,水溫與無定河相似,水質為重碳酸盞水(鈉鈣型)。
蘆河上設有靖邊城區下游,河口廟、入無定河口監測斷面3個。2017年半年,3個斷面水質分別為劣Ⅴ類、Ⅴ類和Ⅲ類。蘆河靖邊段水污染嚴重,靖邊城區下游化學需氧量超標2.85倍,呈劣Ⅴ類水質;河口廟斷面化學需氧量超標0.68倍,呈Ⅴ類水質。

主要支流

蘆河支流主要分布在中下游橫山縣境內,主要是發源於橫山山地的小溝,有小川溝、苦水溝,西岸有楊家溝、三沙灣溝等。
東蘆河,在靖邊縣西南,發源於大路溝鄉,經河畔水庫、柳匠台水庫,楊米澗鎮楊米澗村,與另一條支流匯合入大岔水庫,至鎮靖鎮與西蘆河匯合,為蘆河。
古水溝,發源於橫山縣艾好峁鄉牛形山下,自南而北流至古水村注蘆河。河長18.5公里。
陽小川,發源於橫山縣塔灣鄉窯界東坡,自南而北流至塔灣入蘆河。流程26.9公里。

治理開發

引水渠道

民國時期,靖邊縣僅楊橋畔有幾條零星渠道,引蘆河水灌溉少量農田。新中國建立後,共產黨和人民政府把水利事業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水利基本建設取得了巨大的成績。從50年代初至1989年,全縣先後修築引水乾渠300餘條,全長400多公里。
楊橋畔渠,民國四年(1915),楊橋畔幾戶人家合作修建了1條長1公里的渠道,引蘆河水灌溉農田。十八年(1929),靖邊縣縣長牛慶譽組織受災難民,在楊橋畔修築引水渠1條,灌地150畝。三十年(1941),惠中權任中共靖邊縣委書記時,發動楊橋畔農民拓寬了渠道,擴建水地1500畝。建國後,楊橋畔渠陸續得到擴建,至1985年,乾渠折合長度11公里,灌區面積5000多畝。
蘆西渠,1959年動工修渠,1961年建成。起自舊城水庫,直達楊橋畔公社許家沙畔大隊。1975年張峁水庫建成後,將渠道又引到該庫。乾渠長28公里;斗渠31條,全長31公里;分渠98條,全長94公里。渠道有各類建築物77處,整個工程投工221.3萬個,挖墊土方82.7萬立方米,投款45.3萬元。渠道建成後,每年灌地4000多畝。1984年前,蘆西渠實際利用乾渠11公里。近年來,為擴大灌溉面積,陸續整修了渠道。從1989年起,全部更新乾渠,當年築成10公里,其中碹襯砌渠5.02公里,土渠14.98公里,用碹1655立方米,動土方18.5萬立方米,磚200立方米。並修築公路橋2座,人行橋6座,斗門2座,總投資72萬元。
胡家灣渠,位於縣境之南蘆河右岸。民國二十八年(1939)春,由當地居民吳含英、石玉山等集資千餘元,由鷹灣砭作木柴壩,引水灌胡家灣及古水村之灘地2900餘畝。由引水口起穿鑿石渠長340公尺。卒因資盡無力而終止。胡家灣及古水等處之灘地均屬急斜沖積地,當事人不諳科學方法,只以殷望用水,冒然集資興辦,耗費良多,卒無成效。
蘆惠渠,位於蘆河中下游,渠首樞紐建於趙石畔鄉王皮莊村。攔河壩長50米,高4.3米。該工程由原綏榆水利工程處與橫山縣政府組成施工所,於1956年6月開工到同年11月底告竣。設計灌溉面積6922畝,後經1958年延長擴大,設施能力達到8870畝,實際灌溉面積8780畝。

水庫

河口廟水庫河口廟水庫
河口廟水庫,位於蘆河中游,在橫山、靖邊兩縣的接壤地帶。庫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1670平方公里,除靖邊縣的舊城、沙旋溝、張家峁、惠橋等五座中型水庫的控制面積1066平方公里,該庫實際控制面積604平方公里。該水庫屬中型水庫,1972年6月勘測設計,同年11月破土動工,1975年11月竣工後投入使用。該庫壩高39.5米,後吸取河南“75.8”型暴雨的教訓,為提高該庫防洪標準,採用了加壩與降低溢洪道兩項保全措施。將壩提高為43.5米,壩頂高程1157.5米。總庫容達到614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580萬立方米,死庫容1320萬立方米。河口廟水庫是兼有防洪、灌溉、發電、養魚多種用途的綜合性水庫,並且保證下游灌區(蘆惠、響惠、定惠)的供水調節以及響水電站發電水量調節。截止1981年已淤積1242萬立方米。
程家溝水庫,位於蘆河下游一支流——野人溝內。其主體工程亦系水墜式均質沙壤土壩。壩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該庫為縣境小型水庫,於1973年10月動工興建,1974年6月告竣。壩高18米(包括安全超高1米),壩頂寬4米。總庫容21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124萬立方米,死庫容48萬立方米,滯洪庫容38萬立方米。該庫初建時未經勘測設計,系民眾自發修建,後經縣水利隊派技術人員協助指導,建成防洪、養魚、灌溉等綜合性水庫。在1982年“三查三定”中,按照50年一遇洪水標準設計,500年一遇洪水校核,其校核洪水總量為86萬立方米,洪峰流量為39.5立方米/秒,未達安全標準,因此該庫尚需提高壩堤,汛期必須騰庫迎汛。
王沙灣水庫,位於蘆河左岸支流——楊小川溝的上游王沙灣村。主體工程系人工夯實的均質土壩。壩址以上控制流域面積23平方公里。該庫於1970年開工,至1972年建成。總庫容230萬立方米,其中有效庫容116萬立方米,死庫容51萬立方米,滯洪庫容63萬立方米。該庫亦屬兼有防洪、灌溉、養魚的綜合型水庫。冬春蓄水,夏秋灌溉,汛期調洪,除保證楊小川灌區200餘畝壩地的灌溉以外,還可以使下游千餘畝水地得到水量補給。王沙灣水庫亦屬民眾自發性修建,因防洪設計未達標準,故於1978年對該庫進行了加高加固。
舊城水庫,位於鎮靖城西北,西蘆河下游,北距縣城8公里。1958年4月,由黃河水利委員會設計院技術人員勘測設計,5月設計定案,截流動工。10月,大壩築成,高35米,長195米。19 61~1962年,加高主壩18米。水庫主建築為黃土碾壓物質壩。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輸水洞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4立方米;磚石混凝土臥管22級;控制閘1座。先後投入20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68.5萬立方米,石方2900立方米,混凝土方17.7立方米。國家投資67.1萬元。水庫設計庫容749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6110萬立方米。1964年測淤,淤積量3240萬立方米。1967年淤積3940萬立方米。之後,舊城水庫由於上游新建豬頭山水庫而漸趨乾枯。1984年測量,淤積量達6340萬立方米,庫容只有1150萬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71平方公里。
惠橋水庫,位於高家溝鄉膠泥墩,蘆河一支流的下游,西距縣城28公里。水庫工程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68年動工修築,1972年竣工。共投入14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量23.65萬立方米。總投資44.4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3萬元。水庫主建築為水墜黃土壩,高65米,長210米,頂寬45米。附建築為5級臥管1座,1978年新增12級;磚砌輸水洞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1.52立方米;平板鐵閘門1座。另建有水電站1處。水庫設計庫容446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3010萬立方米。1981年測淤,淤積量116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總淤積量1240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186.9米,蓄水860萬立方米。水庫可控制流域面積141平方公里。
張家峁水庫,位於鎮靖鄉張家峁、東蘆河下游,北距縣城11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2年動工建築,1975年竣工。工程總投資6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55.2萬元,社隊自籌7.8萬元。共投入30.6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量57.43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黃土壩,高32米,頂寬6米,長260米。附建築為8級臥管輸水洞1條,長80米,最大泄流量每秒3立方米。水庫原設計控制流域面積236平方公里,總庫容50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820萬立方米,死庫容2180萬立方米。1975年在該水庫上游8公里處又建築1座中型水庫(大岔水庫),被截去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實際控制流域面積為50平方公里,總庫容減為285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水庫淤積量為770萬立方米,蓄水880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343.35米。
楊家灣水庫,位於蘆河中游、新農村鄉楊家灣,西距縣城7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2年由新農村大隊自抽勞力動工建築,1974年竣工。工程投資1.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0.8萬元,自籌0.9萬元。共投入2.3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6.5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黃土壩,高16米,長140米。附建築為磚砌泄水洞1條,長52米;磚砌混凝土5級臥管輸水洞1條,長98米,最大泄流量每秒0.6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72.5平方公里。總庫容1525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70萬立方米,死庫容755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水庫淤積量685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313.15米,蓄水292萬立方米。
姬灘水庫,位於東蘆河上游、楊米澗鄉姬灘村,北距縣城30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2年由楊米澗公社組織勞力動工建築,1981年竣工。工程總投資25.6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8.6萬元,社隊自籌7萬元。先後投入7.5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34萬立方米,混凝土20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黃土壩,高50米,長118米,頂寬10.8米。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結構分級圓形臥管1座;磚砌鋼筋混凝土輸水洞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1.14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75平方公里。總庫容358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292萬立方米,死庫容1296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水庫總淤積量2228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401米,蓄水200萬立方米。
豬頭山水庫 ,位於西蘆河上游、楊米澗鄉洞灣,北距縣城29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3年動工建築,1975年竣工。工程投資49.6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33萬元,社隊自籌16.65萬元。共投入18.46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51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41.5米,頂長151米,寬11米,底長374.5米,寬41米。附建築為磚砌20級圓形臥管1座;輸水洞1條,長41.4米,最大泄流量每秒1.67立方米。1982年測量,水庫總庫容348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680萬立方米,死庫容80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總淤積量為1080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409.13米,蓄水420萬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216平方公里。
河畔水庫,位於東蘆河上游、楊米澗鄉河畔村,北距下游大岔水庫12.5公里,距縣城41.5公里。水庫由楊米澗公社設計。1973年動工建築,次年竣工。工程總投資21萬元,其中國家投資7萬元,社隊自籌14萬元。投入7.3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36萬立方米,混凝土120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40米,頂寬13米,長124米。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水塔上接分級臥管1座,高5米,內徑80厘米;混凝土板方型輸水洞1條(現全部報廢),最大泄流量每秒0.8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60平方公里。總庫容1228萬立方米,有效庫容748萬立方米,死庫容48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淤積總量1048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444.15米,蓄水80萬立方米。
柳匠台水庫 ,位於東蘆河上游、楊米澗鄉韓伙場村,北距縣城35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6年動工建築,1980年完成第一期工程,1983年全部竣工。工程投資17萬元,其中國家投資7萬元。先後投入19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54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50米。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分級臥管1座;涵洞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1.65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58平方公里。總庫容29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2180萬立方米,死庫容72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水庫總淤積量為920萬立方米,蓄水348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408.4米。
大岔水庫, 位於東蘆河上游、鎮靖鄉大岔村,北距縣城19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7年動工建築,1984年竣工。國家投資90萬元,完成土方量130餘萬立方米。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52米。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分級臥管1座;涵洞挑流式輸水道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1.6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186平方公里。1984年測量,淤積量260萬立方米,蓄水1000萬立方米。
土橋水庫 ,位於蘆河支流寺灣河上游龍州鄉龍州村,西北距縣城25公里。水庫由龍州公社設計。1966年動工建築,次年竣工。1977年經靖邊水電隊組織施工,完成臥管、涵洞工程。工程總投資23萬元,其中國家投資13萬元。先後投入23萬個工日,完成土石方量165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62米,長108米,頂寬18米。附建築為5級臥管1座;40米輸水洞1條,最大泄流量每秒1.32立方米。水庫控制流域面積38平方公里。總庫容2400萬立方米,有效庫容590萬立方米,死庫容1810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水庫淤積量1800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266米,蓄水380萬立方米。
王家廟水庫王家廟水庫
王家廟水庫, 位於蘆河中游新農村鄉陳家畔,北距縣城1公里。水庫由靖邊縣水電隊設計。1977年動工,1979年竣工。工程總投資13.5萬元,其中國家投資9萬元,社隊自籌4.5萬元。共投入4.5萬個工日,完成土方量12.8萬立方米。水庫主建築為水墜土壩,高20.5米。附建築為磚砌混凝土臥管1座;磚砌鋼筋混凝土輸水洞1條,長105米,最大泄流量每秒1.25立方米。水庫總庫容1134萬立方米,有效庫容479萬立方米,死庫容655萬立方米。1984年測量,淤積總量144萬立方米,水位高程1324.46米,蓄水348萬立方米。

流域概況

歷史文化

周以前,靖邊屬北方遊牧民族地,周敬王八年(前512),晉人滅翟,直到周烈王七年(前369),縣域一直屬晉。晉滅後,先屬魏,後屬秦。秦統一六國(前221)後,縣域屬上郡。漢置上郡奢延縣。三國西晉後為羌胡、後趙、前秦、後秦所據。後秦劉勃勃建大夏國在縣境北部築都統萬城。南北朝時,北魏建統萬鎮、設岩綠縣、夏州、山鹿縣。北周設寧朔縣。隋分屬朔方郡長澤、岩綠、寧朔縣。恭帝義寧元年( 617),屬梁。唐將岩綠縣改為朔方縣、設寧朔縣。宋時,縣域為北宋、西夏反覆爭奪之地,後屬元陝西行中書省延安路。明設靖邊衛、靖邊道、靖邊營。清設靖邊所。雍正九年(1731),置靖邊縣。
蘆河下游橫山區,歷史上因地近河套,戰火連綿,從秦漢至明清,地域時失時復,夏始為熏育、犬戎、西申(白翟)、林胡。魏、秦置膚施縣,西漢為上郡奢延縣、膚施縣,東漢屬上郡膚施、奢延縣、圈陰縣。三國、西晉、東晉、十六國、晉、北魏、西魏屬北方少數民族政權統治。隋、唐、五代十國回歸中央政權。北宋為西夏、宋分割。南宋分屬西夏、金。元為陝西行省延安路米脂縣。明分屬陝西省榆林衛和延安府米脂縣。清取“懷柔邊遠”之意,置懷遠堡為縣。民國依境內橫山山脈更名橫山縣。

經濟發展

流域內天然氣、石油、煤炭和岩鹽等礦產資源豐富。以靖邊為中心的陝甘寧盆地中部天然氣田,控制面積5500平方公里,探明儲量4666億立方米,控制儲量3200億立方米,是中國發現最早的陸上最大世界級整裝大氣田,建成了年淨化能力達50億立方米的目前中國最大的天然氣淨化廠,承擔著向北京、西安、銀川、上海等全國20多個大中城市供氣的重任,是“西氣東輸”的樞紐;南部山區蘊藏著豐富的石油資源,已探明儲量約在3億噸以上;境內北部煤炭資源分布面積達800多平方公里,是神府煤田連線部分,已探明儲量達35億噸以上;岩鹽資源也十分豐富,全縣4970.33平方公里範圍內有近80%的面積含岩鹽,鹽層深度在2400-3500米之間,預計岩鹽儲量在1500-2000億噸。而橫山區境內煤炭預測儲量500億噸,探明100.8億噸;石油預測儲量4500萬噸,探明2700萬噸;天然氣預測儲量2萬億立方米,探明1.56萬億立方米;岩鹽預測儲量6萬億噸,探明8855億噸;高嶺土預測儲量10多億立方米。
2017年靖邊縣全年實現生產總值(GDP)303.91億元,人均GDP達81489元。全年財政總收入88億元,增長22.2 %。全體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440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114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99 元。2018年,榆林市橫山區實現生產總值189.44億元。

自然環境

蘆河流域地處地處鄂爾多斯地台南緣與黃土高原北部過渡地帶,白于山橫亘於南,毛烏素沙漠綿延於北,靖邊平原呈東西走向居中。靖邊縣屬半乾旱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變化較大,冬季主要受西伯利亞冷氣團影響,嚴寒而少雪。春季因冷暖氣團交替頻繁出現,氣溫日較差大,寒潮霜凍不時發生,並多有大風,間以沙暴。夏季暑熱,雨量增多,多以暴雨出現,同時常有夏旱和伏旱。秋季多雨,降溫快,早霜凍頻繁。由於受沙漠影響,一日之內,氣溫差異懸殊,故當地有“早穿皮襖午穿紗,晚抱火爐啃西瓜”的民諺。
下游地區溝谷密集,地形破碎。風沙危害和水土流失嚴重。由於受極地大陸冷空氣團控制時間長,受海洋熱帶暖氣團影響時間短,寒季長,熱天短,日照富,溫差大,降水少,風沙多。季風氣候特徵明顯,四季乾濕冷熱分明,是典型的溫帶大陸性季風半乾旱草原性氣候。近百年來,氣候趨向轉暖。農作物一年一熟有餘,災害頻繁且危害較重。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