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扎木聶彈唱

藏族扎木聶彈唱

“札木聶”又叫六弦琴,藏族傳統的彈撥樂器。主要流傳於拉薩、山南、阿里、拉孜(巴諧)、薩迦 、昂仁、定日等地。藏語可譯意為“美妙悅耳的聲音”, 是民間歌舞堆諧、囊瑪和札木聶彈唱的主要伴奏樂器。亦可用於日常生活中的自娛自樂。扎木聶彈唱廣泛流傳於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區影響較大,流傳久遠的彈唱藝術。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藏族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 現代藏族社會的歷史,在民族語言、音樂、演唱、舞蹈動作上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

2008年6月7日,藏族扎木聶彈唱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藏族扎木聶彈唱
  • 批准時間:2008年6月7日
  • 申報地區: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
  • 遺產編號:Ⅱ-131
歷史淵源,藝術特色,扎木聶介紹,

歷史淵源

札木聶:又稱“木聶”或“占木聶”。(音zang或cang)族較古老的彈撥樂器。歷史悠久,廣泛流傳於(音zang或cang)族地區。因有六條琴弦,漢族稱為“(音zang或cang)族六弦琴”。音色渾厚、響亮,是西(音zang或cang)古典歌舞囊瑪和民間歌舞堆謝的主要伴奏樂器,也用於獨奏。
(音zang或cang)族是個能歌善舞的民族,早在1300多年的松贊乾布時期以前,就有了較完整的歌舞。札木聶於唐代從內地傳入西(音zang或cang),從古代壁畫上,可見到既有用手拔彈的札木聶,也有用弓拉奏的札木聶。
《辭海》:“札木聶,……形制大小個一,琴身木製,共鳴箱似切開的葫蘆狀,以蛇皮或羊皮蒙面,琴桿較長,無品,張六弦,相鄰兩弦各為一組,分三組,按四度關係定弦”。

藝術特色

“扎木聶彈唱”廣泛流傳於青藏高原,是青海藏族聚居區影響較大,流傳久遠的彈唱藝術。距今已有1000多年歷史。“扎木聶”是一種歷史悠久的藏族彈撥樂器。藏語“扎”是聲音,“聶”為悅耳好聽之意,“扎木聶”意為悅耳的琴聲。扎木聶為四度關係音域琴,有三弦琴、四弦琴、六弦琴和八弦琴等種類。
扎木聶彈唱以獨有的藝術形式記錄了近、現代藏族社會的歷史,在民族語言、音樂、演唱、舞蹈動作上有著鮮明的個性特徵。充分體現了近現代藏族社會的人文精神、藝術品格、生存狀態和社會風貌,在文化人類學、民族藝術學、民族宗教學方面具有特殊的研究價值。
藏族扎木聶彈唱於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扎木聶介紹

扎木聶,又稱扎年。藏族彈弦樂器。因其設六弦,故又稱六弦琴。流行於西藏自治區、四川、雲南、青海、甘肅等地。據藏文史書《紅史》載,扎木聶於唐代從內地傳入。用紅木核桃木或檀香木制,全長108厘米。音箱為半葫蘆形,長29厘米,上部較小呈棱形,下部較大呈橢圓形,蒙山羊皮或獐子皮。琴桿細長,指板無品。琴頭向後半弧形彎曲,六軸分列兩側,頂端雕刻成龍頭或無飾。常用於歌舞和彈唱伴奏,也用於器樂合奏或獨奏。獨奏曲目多為歌舞伴奏曲,有《阿媽勒火》、《達娃雄奴》和《耶幾長木》等。
藏族彈弦樂器扎木聶藏族彈弦樂器扎木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