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頭金剛鸚鵡

藍頭金剛鸚鵡

藍頭金剛鸚鵡(學名:Propyrrhura couloni)是小型金剛鸚鵡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價最高,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種類。與一般金剛鸚鵡的不同處是其臉頰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幼鳥時期仍是呈現白色裸面,此一特徵會隨年紀增長而改變。繁殖季大多成對或是兩三隻一起行動,通常都是在飛行中被人看見。以堅果類、種子類、蔬果類為必備的日常食物,人工繁殖的藍頭金剛容易馴服且相當健壯,適應力良好,與一般金剛鸚鵡一樣很愛啃咬且破壞力強,適當的洗澡會保持其羽毛色澤及健康,藍頭金剛鸚鵡適合養在較寬敞可供飛行的鳥舍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頭金剛鸚鵡
  • 拉丁學名:Propyrrhura couloni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鸚形目
  • 鸚鵡科
  • 金剛鸚鵡
  • :Propyrrhura屬
  • :藍頭金剛鸚鵡
  • 亞種:無亞種
  • 命名者及年代:P. L. Sclater, 1876
  • 英文名稱:Blue-headed Macaw
形態特徵,棲息環境,生活習性,分布範圍,繁殖方式,亞種分化,種群現狀,保護級別,相關資料,

形態特徵

藍頭金剛鸚鵡身長41厘米,體重205- 295克,平均壽命約25年。藍頭鸚鵡本類鸚鵡中最常見的品種之一,體形短胖,短方形的尾巴,頭部呈現亮麗的藍色。成鳥的頭至胸部是亮麗的藍色羽毛,耳旁有一圈黑色的羽毛,黑色為底的鳥喙,兩側有一抹紅色。身體和翅膀為深淺不一的黃綠色,尾羽帶有一些藍色的光澤。腳為灰色。 幼鳥的頭頸仍保留較多的綠色羽毛,隨著年齡增加,才漸漸換成藍色羽毛。公母外表無明顯差異,公鳥的較圓,母鳥則較呈橢圓狀。
藍頭金剛鸚鵡(圖2)藍頭金剛鸚鵡(圖2)

棲息環境

棲息於潮濕低地、常綠森林的邊緣、丘陵地、沿著河流和空地,河域旁與開放性森林區中,偶爾也在人類的村落或小鎮、城市的郊區被發現蹤跡。垂直分布從低地到海拔1550米。

生活習性

藍頭金剛鸚鵡群居性不強,大多兩三隻一起活動,常出現於集水區覓食與活動,它們也是南美洲最不容易在野外看到的金剛鸚鵡之一,所以其自然生態以及野外族群的相關記載與資料相較於其它金剛鸚鵡少了許多,野外繁殖季始於春天。
藍頭金剛鸚鵡(圖3)藍頭金剛鸚鵡(圖3)
藍頭鸚鵡屬不算太吵雜的鳥,啃咬的破壞性也較小,生性較沉穩、安靜,個性害羞,容易緊張,溫馴、高貴沒有攻擊性,不喜歡擁抱但熱愛主人的撫摸。藍頭鸚鵡是很漂亮很有魅力且很理想的寵物鸚鵡,一直深受人們的喜愛,母鳥的個性更是甜美親人。
除繁殖期外通常群居,在棲息的樹上或食物充足的地方常聚集大批的族群,夜間休息時則是小群棲息在樹頂上,通常在樹梢間覓食,偶爾也會到玉米田吃農作物,導致農業損失,除了部分地區,它們在當地算是常見的鳥類。
藍頭金剛同於一般金剛鸚鵡,需要較高熱量與多樣化的食物種類來維持良好健康,堅果類、種子類、蔬果類都是必備的日常食物,搭配適量的高品質鳥餅乾與維他命等營養添加劑會使它們更加健康,人工繁殖的藍頭金剛容易馴服且相當健壯,適應力良好,與一般金剛鸚鵡一樣很愛啃咬且破壞力強,飼養者多會提供樹枝木材供其咬嚼,適當的洗澡會保持其羽毛色澤及健康,藍頭金剛適合養在較寬敞可供飛行的鳥舍里,飼養方式與同體型大小的金剛鸚鵡相去不遠(如藍翅、栗額、紅腹金剛等)。

分布範圍

分布於南美洲,包括玻利維亞多民族國家、巴西和秘魯。
藍頭金剛鸚鵡分布圖藍頭金剛鸚鵡分布圖

繁殖方式

卵生。在繁殖方面的數據也很少,藍頭金剛一年約可以繁殖2次,通常一次會產下3到4枚卵,孵化期26天,雛鳥羽毛長成需要12周。
藍頭金剛的繁殖成果是非常少見的,主要因素還是數量太少且多在歐洲地區,其價位高昂也是原因之一,籠養鳥繁殖季大多起於春天,一年可繁殖2次,有些親鳥會全年繁殖,繁殖期時公鳥明顯變的有攻擊性與侵略性,繁殖者多使用一般木製直式巢箱(12x12x24),一窩約產2至4顆蛋,孵化期約26天,幼鳥約3個月後羽毛長成。
繁殖期因地而異,巴拿馬2-4月、哥倫比亞2-5月、委內瑞拉2月、厄瓜多多2-5月,一窩卵數約2-4顆;剛引進的藍頭鸚鵡很害羞,尤其台灣進口的藍頭鸚鵡大多是野生鳥,死亡率高,易緊迫,適應力非常差,繁殖機率極低,但是人工繁殖鳥強健許多,易適應環境,好好注意飲食及環境衛生飼養不會有太大問題,因為這類鸚鵡容易因黴菌感染呼疾道疾病,飼養上難度較同科鸚鵡困難一些,Pionus 鸚鵡在營養需求方面應求均衡,尤其是對維他命A的需求特別多也重要,Pionus 鸚鵡若缺乏維他命A會常導致消化系統、呼吸道與眼部的疾病,尤其是繁殖期間維他命A更是必須充足。
藍頭鸚鵡在歐洲的鸚鵡養殖中是最常被繁殖的種類,主要是因為早期進口的數量比其它同屬鸚鵡都來的多,它們不需太大的鳥舍即可繁殖,不過建議用較大籠子對它們比較好,也會讓它們更健康、自在;繁殖難度較其同屬的鸚鵡高一些,購買繁殖配對成鳥或繁殖過的成鳥來繁殖應該會較快見到成果,一窩約有3-5顆,孵化期約26天,羽毛長成約70天。

亞種分化

單一物種,無亞種。

種群現狀

主要生活在秘魯東部,巴西極西部和玻利維亞西北部。在其分布範圍內的某些地區也被認為是不常見的,在其他地區則更為稀少,或者甚至不存在。藍頭金剛鸚鵡在野外處境相當艱難,由於棲息地與分布範圍小、盜捕情形嚴重、棲地破壞以及野外繁殖力低等種種因素,數量一直處於稀少且危險的地步,據悉2008年野外總數量約在100~200隻上下,在高利潤的盜捕販售至國際間惡行下(國際間價位相當高,歐洲繁殖場售價多在一萬多美元以上),數量更是日益下降。
藍頭金剛鸚鵡(圖7)藍頭金剛鸚鵡(圖7)
曾經科學家已經認定斯皮克斯鸚鵡(藍頭金剛鸚鵡)已經在野外絕跡,並將其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中的極危級別。2012年估計其人口規模是9,200-46,000隻。比之前(2007年)要多很多。瀕危級別降到易危級別。

保護級別

列入《華盛頓公約》CITES 附錄Ⅰ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3.1——易危(VU)。

相關資料

在小型金剛鸚鵡中,最稀少、最不普及、身價最高的種類不外乎是知名度最低的神秘種類-藍頭金剛了。在20世紀90年代以前鸚鵡養殖界中人們對藍頭金剛所知極為有限,但自80年代起有合法到後來非法的走私鳥進口到歐洲後,其習性與相關信息才開始慢慢為養鳥業所熟知,所以其繁殖成果也多出現在歐洲,藍頭金剛其在野外處境相當艱難,由於他們棲地與分布小、盜捕情形嚴重、棲地破壞以及野外繁殖力低等種種因素,藍頭金剛的數量一直處於稀少且危險的地步,據悉野外現有總數量約在100~200隻上下,,數量更是日益下降,它們與一般金剛較為不同,其面部裸面部位呈灰黑色,但幼鳥時期仍是呈現白色裸面(如下圖),此一特徵會隨年紀增長而改變,近來華盛頓公約也再度針對數種鸚鵡種類作加強保育行動與落實的申令,而藍頭金剛則為其中一樣重點鳥種,由此可見其稀有與珍貴。
藍頭金剛鸚鵡藍頭金剛鸚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