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花布印染技藝

藍花布印染技藝

藍花布印染技藝具有悠久的歷史。是一門融生活與藝術於一體的傳統手工技藝,早在《光緒仙居縣誌》就有記載。藍花布印染在漢晉期間就傳入仙居,經歷唐、宋時期的孕育,到清末至解放初發展至鼎盛時期,藍印花布品種花樣達200多種,已蒐集建檔的有三十多種,搶救保護花版9種。藍花布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風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觀、秀氣典雅,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它融美術、雕刻、印刷、染色化工等藝術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結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藍花布印染技藝
  • 品種花樣:200多種
  • 保護花版:9種
  • 俗稱:藥斑布,澆花布
  • 起源:秦,漢時期
  • 文化遺產:南通藍印花布
  • 編號:Ⅷ—24 
  • 地區:南通市
製作工藝,歷史演變,題材內容,來歷傳說,仙居藍印花布,南通藍印花布,

製作工藝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藍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採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板、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精心製成。
具體操作:從蓼藍草中提取藍作染料(靛藍),把鏤空花版鋪在白布上,用刮漿板把防染漿劑刮入花紋空隙漏印在布面上,乾後浸染靛藍數遍,晾乾後颳去防染漿粉,即顯現出藍白花紋。這些花紋藍白相次、藍得濃烈、白的純潔,花型輪廓整暢劃一,線條樸拙醒目、圖案吉祥喜慶、為近世三百年來平民百姓所喜聞樂見。
藍印花布一般可分為藍地白花和白地藍花兩種形式。藍地白花布只需用一塊花版印花,構成紋樣的斑點互不連線,例如:梅、蘭、竹、菊。白地藍花布的製作方法,常用兩塊花版套印,印第一遍的叫“花版”,印第二遍的叫“蓋版”。蓋版的作用是把花版的連線點和需留白地之處遮蓋起來,更清楚地襯托出藍色花紋。另一種印製白地藍花的方法,是以一塊單獨的印花版襯以網狀物,花版的紋樣無需每處連線,刻好後用膠和漆將花版粘牢在大面積的網狀物襯底上,然後再刮印漿料。有的藍印花布還是雙面的,這就需要在正面刮漿乾透後,利用拷貝桌在反面對準正面紋樣再刮漿一次,這樣染後就可得到雙面的藍印花布。
藍印花布是一種曾廣泛流行於江南地區民間的古老手工印花織物。她那樸拙幽雅的文化韻味,在中國傳統藝術中堪稱獨樹一幟,千載之下散發著東方文化魅人的芳香。

歷史演變

藍印花布源於秦漢,興盛於商業發達的唐宋時期,《古今圖書集成》卷中記載:“藥斑布——以布抹灰藥而染青,候乾,去灰藥,則青白相間,有人物、花鳥、詩詞各色,充衾幔之用。”
在資本主義萌芽的明清之際,藥斑布已普遍流行於民間,所以《古今圖書集成》物產考曰:“藥斑布俗名澆花布,今所在皆有之。”《光緒通州志》記載:“種藍成畦,五月刈曰頭藍,七月刈曰二藍,甓一池水,汲水浸入石灰,攪千下,戽去水,即成靛,用以染布,曰小缸青。”
現代所見藍印花布的樣式,多數為明清一代的作品。這些以藍印花布製成的蚊帳、被面、包袱、頭巾、門帘等生活用品,樸素大方、色調清新明快,圖案淳樸典麗,曾深受歡迎。因此,染坊業一度成為地方上的顯業。史載宋元之際桐鄉藍印花布極為繁榮,形成了:織機遍地,染坊連街、河上布船如織的壯觀景象,其中,石門(古稱玉溪)的“豐同裕”、“泰森”等染坊店一時成為行業中的翹楚。所制“瑞鶴鳴祥”、“歲寒三友”“梅開五富”、“榴開百子”等久負盛名。

題材內容

簡單、原始的藍白兩色,創造出一個淳樸自然、千變萬化、絢麗多姿的藍白藝術世界。藍印花布的紋樣圖案都來自於民間,反映了百姓的喜聞樂見,寄託著她們對美滿生活的嚮往和樸素的審美情趣,在題材和內容上,老百姓那種健康和質樸的心靈,在民間藍印花布上得到了形式和內容的完美統一,因而藍印花布確實真實地反映了一種深厚的文化和藝術積澱。
藍印花布的圖案取材於百姓喜聞樂見的民間故事戲劇人物,但更多的是由動植物和花鳥組合成的吉祥紋樣,採用暗喻、諧音,類比等手法盡情抒發了勞動人民憧憬美好未來的理想和信念,因此在傳統習俗上,藍印花布占有相當位置。以前,女兒出嫁時一定要帶上母親早已準備好的一條用靛藍布做成的飯單,這樣的習俗是顯示女兒嫁到男家後“上得廳堂,下得廚房” 的治理家政能力。姑娘出嫁時的衣被箱裡必定會有一、二條藍印花布被面,大都是龍鳳呈祥,鳳穿牡丹圖案的“龍鳳被”,稱之為“壓箱布”。可見在當時藍印花布是老百姓生活中必不可少的。

來歷傳說

藍印花布是一種歷史悠久的傳統手工印染製品。傳說有一個姓梅的小伙子不小心摔了一跤,摔在了泥地里,衣服變成了黃顏色,怎么洗也洗不掉,但人們看到後卻很喜歡,然後他就把這件事告訴他一個姓葛的好朋友。後來他倆就專門從事把布染成黃色,又有一個很偶然的機會,他們把布晾在樹枝上曬乾時不小心被風吹到了地上,地上正好有一堆蓼藍草,也就是現在所說的板藍根草,它裡面有一種成分叫靛藍,可以把布染成藍色,等他們發現這塊布的時候,黃布已變成了一塊花布,“青一塊、藍一塊”他們想這奧秘肯定在這個草上,此後,兩人又經過多次研究,終於把布染成了藍布,梅葛兩位先生也就成為了藍印花布的祖師爺。

仙居藍印花布

仙居藍印花布是土生土長的農家一寶,選料獨特。布坯為俗稱“家機布”的農家自織的土布和俗稱為“湖布大布”的機織粗布(湖北產)。面料布質厚重,堅固耐用,用它製成棉被或衣服等越用越軟,冬暖夏爽,舊時農家嫁女兒,藍印花被是必需嫁妝。
仙居藍花布印染的技藝十分獨特。其花布圖案充滿濃郁的鄉土氣息和民俗風情,柔切、自然、清新、美觀、秀氣典雅,具有鮮明的地方色彩和民族特色。仙居藍花布印染的重要價值體現在:
1、獨特的工藝價值。其所採用的礬漿壓印防染法是中國傳統的印染技術的一大傑作,它融美術、雕刻、印刷、染色化工等藝術技術於一體,是中華民族傳統智慧的結晶。
2、深厚的人文價值。仙居藍印花布藍底白花,陰陽相濟,端莊祥和、質樸厚重,充盈著中華民族中庸致和的哲學理念,洋溢著中華民族簡約生動的審美傳統,是民族情感的美學標本。

南通藍印花布

2006年5月20日,國務院公布了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總計518項),南通藍印花布印染技藝成功入選 ,編號: Ⅷ—24 。
藍印花布的製作生產源於唐宋。由於南通自古盛產棉花和較早從江南地區引進了織造技術,並利用從南方傳來的蓼藍種子種植作為藍色印染原料的藍草,因而土布紡織業以及藍印花布印染業十分發達,各集鎮都相繼建立了染坊,接受農家來料加工的印花布。棋羅棋布的染坊使南通民間藍印花布"衣被天下"。
清代藍印花布上精美的鳳凰清代藍印花布上精美的鳳凰
南通民間至今仍繼承流傳著這一古老的印染工藝,並在藍印花布製衣、布藝等方面不斷創新發展,使該市成為全國著名的藍印花布特產地,其產品遠銷海內外,並多次在五洲各國舉辦展示活動,深受好評。南通藍印花布藝術館作為我國首家集收藏、研究、展示和生產為一體的藍印花布藝術中心,珍藏有明清以來的藍印花布製品及資料千餘件,這裡染制和開發生產的藍印花布服飾、工藝品系列產品多次獲得國家金獎。
隨著人們生活審美追求的日趨多樣化,南通藍印花布的市場在今天也更加廣泛,每天都有許多遊人慕名來到南通藍花布藝術館參觀,並帶走一批又一批的藍印花布製品。藍印花布因它充滿魅力的民間姿彩和吉祥內容,成為市場上的熱銷工藝品。
藍印花布是傳統的鏤空版白漿防染印花,又稱靛藍花布,俗稱“藥斑布”、“澆花布”,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年歷史。最初以藍草為染料印染而成。藍印花布用石灰、豆粉合成灰漿烤藍,採用全棉、全手工紡織、刻版、刮漿等多道印染工藝製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