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耳麗椋鳥指名亞種

藍耳麗椋鳥指名亞種

藍耳麗椋鳥指名亞種體長為21~22厘米,體重61~112克。屬中型鳥類,體形大小適中。成鳥前額,後頸,翕,背部和尾上覆羽藍綠色,藍色覆羽兩側有黑斑。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藍耳麗椋鳥指名亞種
  • 拉丁學名:Lamprotornis chalybaeus chalybaeus
  • 別稱:大藍耳麗椋鳥指名亞種
  • :動物界
  • 脊索動物門
  • 鳥綱
  • 雀形目
  • 椋鳥科
  • 麗椋鳥屬
  • 命名者及時間:Hemprich & Ehrenberg, 1828
  • 分布範圍:茅利塔尼亞南部,塞內甘比亞
物種概述,生活習性,分布範圍,保護等級,

物種概述

眼先黑色,眼睛下方有一塊明亮的藍色和整個臉頰形成明顯的對比。頦,喉,胸和覆羽帶有藍紫色色調,有金屬光澤,並和大腿,腹部和翅膀底面形成差別。翅膀藍綠色,初級覆羽呈藍色。翼角紫青銅色,裝飾頂部邊緣。小黑斑濺滿大飛羽和次級飛羽。尾羽多偏藍。虹膜黃色或橙色,腿和嘴是黑色。
兩性相同。嘴形幾直而尖,嘴緣平滑或僅上嘴先端具缺刻;嘴須或存或缺如。鼻孔裸露或為垂羽所蓋。翅長適中,初級飛羽10枚,第1枚特短而小;尾羽短,呈平尾狀,尾羽12枚。腳長而強健,前緣具盾狀鱗。雌雄形態相似;幼鳥體羽具縱紋。

生活習性

藍耳麗椋鳥的棲息地是開放的林地和多刺高灌叢地區,常見於熱帶地區,主要是開闊的林地。在無花果成熟的季節大量湧現,它們主要是在地面上尋找食物,主食為植物果實和漿果,亦兼食昆蟲,抓蚱蜢,甲蟲。營巢於樹洞中、土崖壁洞中或裂縫洞中。將巢建在離地面3至13米以上的樹洞內,使用天然樹洞和或舊巢,巢用草、樹葉和羽毛等內襯。每巢產3~5枚卵,卵的顏色從紫琥珀棕色到各種藍綠色,平均大小27至19毫米,重量約6克。由雌鳥單獨孵化13或14天。幼鳥留巢期為23天,小鳥最初的食物是昆蟲,水果和漿果。

分布範圍

分布於茅利塔尼亞南部,塞內甘比亞,馬里南部,布吉納法索,尼日南部和奈及利亞北部,蘇丹中部,旱季到象牙海岸北部,多哥和貝寧。

保護等級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2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低危(LC)。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