薹菜霜霉病

薹菜霜霉病

寄生霜霉芸薹屬變種,分甘藍型和白菜型兩個生理小種,屬鞭毛菌亞門真菌。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薹菜霜霉病
  • 病原中文名:寄生霜霉芸薹屬變種
  • 病原分類地位:鞭毛菌亞門
  • 病害類型:真菌
  • 主要危害作物:十字花科蔬菜
  • 主要為害部位:莖、葉、花和莢
為害症狀,病原形態特徵,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防治方法,

為害症狀

薹菜整個生育期均可發病,為害莖、葉、花和莢。葉片染病,病葉表面生淺黃色斑點,後擴大成黃褐色不規則形斑塊,葉背常生白黴;抽苔後;莖苔和花序染病,莖上初生褪綠斑,後擴展成黃褐色至黑褐色不規則形斑,斑上著生白色霉狀物;花梗和角果染病,變褐萎縮,密布霉層,後枯死。嚴重的葉片脫落,全田一片枯黃。
薹菜霜霉病薹菜霜霉病

病原形態特徵

寄生霜霉芸薹屬變種(Peronosporaparasiticavar.Brassicae(Pers.)Fr.),分甘藍型和白菜型兩個生理小種,屬鞭毛菌亞門真菌。菌絲體無色無隔,生於薹菜組織的細胞間,以吸胞伸入細胞內吸取營養,病部表面霉層是孢囊梗和孢子囊,孢囊梗從寄主表皮氣孔伸出,孢囊梗無色,長260~300微米,基部稍縊縮,上部具4~7次成雙分叉的分枝,最後一次雙叉分枝頂端細而尖,稍下彎,各著生一個孢子囊,孢子囊球形至卵形,無色單胞,大小24~27×15~20微米。有性態在菌絲上產生藏卵器和雄器,受精後形成卵孢子。卵孢子球形,黃褐色,直徑30~40微米。寄生霜黴菌的寄生性在屬、種間均存有差異。芸薹屬、蘿蔔屬、芥菜屬植物上的霜黴菌,各不為害別屬植物,為此,形態相同的寄生霜黴菌分為P.Parasiticabrassicae,P.Parasiticaraphani和P.Parasiticacapsellae三個變種。白菜型油菜霜黴菌屬於P.Parasiticabrassicae的一個生理小種,它包括白菜型油菜、大白菜、普通白菜、紅菜薹等十字花科蔬菜上的霜霉病。
病原形態病原形態
病原形態病原形態
病原形態病原形態
病原形態病原形態
病原形態病原形態

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該菌系專性寄生菌,只能在寄主植物活體上生活。在烏塌菜和冬油菜區,病菌卵孢子隨病殘體留在土中生活,是薹菜、冬油菜主要初侵染源。秋冬油菜苗和薹菜發病後產生孢子囊進行多次重複侵染。在長江流域2~3月間氣溫回升,病害又以孢子囊進行再侵染,造成4~5月該病的流行,收穫前又形成卵孢子。孢子囊在12℃和相對濕度50%~75%條件下經16~18小時即失活,孢子囊落在有水滴的葉面上,氣溫低於15℃,經6小時孢子發芽,12小時芽管頂端形成附著器,由此產生侵入絲,從寄主表皮細胞或長出芽管從寄主表皮氣孔侵入,侵入絲產生吸胞,伸入細胞內吸取養分,病菌在寄主體內經3~4天又產生孢子囊,氣溫7~15℃利於孢子囊產生和萌發,16~20℃適於病菌侵入,秋冬和冬春期間日夜溫差大,月均降雨量150~200毫米,該病易流行,因此薹菜和油菜結莢期也要做好防治工作。

防治方法

(1)選用抗病品種。
(2)施用日本酵素菌漚制的堆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機肥。
(3)精選種子及種子消毒。無病株留種,或播種前用種子重量0.3%的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拌種。
(4)栽培防病。
①適期適時早播。
②實行2年以上輪作。
③前茬收穫後清除病葉及時深翻,南方提倡深溝窄廂高畦栽培,一般畦溝深18厘米,腰溝深24~30厘米,圍溝36厘米有利於排水防旱。防止表土溫度過高或乾燥,以避免灼傷幼根,北方則應推行帶狀種植法,方便後期防治病蟲害。
(5)合理密植,加強田間管理,平整土地,施足基肥,早間苗,晚定苗,適期蹲苗。
(6)適時追肥,定期噴施增產菌每667㎡30毫升對水75升,或植寶素6000倍液,以防早衰,增強寄主的抗病力。
(7)在中短期測報基礎上掌握在發現中心病株後開始噴灑40%三乙膦酸鋁可濕性粉劑150~200倍液或72%克露可濕性粉劑800倍液、72%霜脲錳鋅(克抗靈)800倍液、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0%乙;錳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每667㎡噴對好的藥液60~70升,隔7~10天1次,連續防治2~3次。對克露、甲霜靈錳鋅產生抗藥性的可改用69%安克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採收前7天停止用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