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滿教舞

薩滿教舞

薩滿教舞蹈,在阿爾泰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薩滿教祭禮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的象徵意義,表現了一個歷史與現實,神與人,神話與世俗世界融會一體的文化場景。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薩滿教舞
  • 俗稱:“跳神”
  • 表演時間: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
  • 流傳民族:蒙古、滿、錫伯、赫哲等
簡介,表演形式,意義,與薩滿教,舞蹈及其象徵,理論思考,

簡介

薩滿教舞
薩滿舞,是巫師在祭祀、請神、治病等活動中的舞蹈表演,屬於圖騰崇拜、萬物有靈宗教觀念的原始舞蹈,至今在蒙古、滿、錫伯、赫哲、達斡爾、鄂倫春、鄂溫克及維吾爾、哈薩克、柯爾克孜等民族中仍有遺存。薩滿舞的文化特徵體現在與薩滿教有關的神話故事、請神的唱詞、鼓的擊打與各種法器的運用之中。薩滿跳神的神歌,多是經口頭傳下來的,其歌詞既反映出本的民族心理,也是薩滿舞蹈形象的描述。
薩滿舞的動作是人們在母系氏族——父系氏族發展階段,對原始漁獵、採集、原始農耕、牧畜等勞動生活的反映;對動物、植物、無生物作為圖騰崇拜原始觀念的反映。薩滿教神話傳說中和動物有關的居多,因此,薩滿舞中多有熊等動物的形象。
從現在薩滿的神衣、法器、跳神中,還可看到原始氏族生活與自然崇拜、圖騰崇拜、祖先崇拜產生時代的原始文化的痕跡。如鄂溫克族薩滿——牛拉,她把神衣上縫的12對小鐵片解釋為人的12對肋骨,它能為人治病消災;達斡爾族薩滿——黃格,她把神衣上360顆貝解釋為一年的360天,腰間繫著24條腰帶的法裙,表示24個節氣,達斡爾族崇拜鷹,舞蹈中有模擬鷹的形象;鄂溫克族薩滿舞的服飾要綴以獸骨、獸牙,所用的抓鼓既是法器又是伴奏樂器,其鼓面與鼓槌都要包以獸皮,表演中有模擬熊與鷹的形象;鄂倫春族薩滿頭戴鹿角神帽,表演中有鹿與熊的形象;赫哲族薩滿的抓鼓要蒙以鹿皮,每年春、秋兩季鹿神節時,薩滿要跳鹿神舞。

表演形式

薩滿舞的表演形式——鼓在薩滿舞中起著重要的作用,它是主要法器,又是跳神時的伴奏樂器。薩滿認為鼓是坐騎,可以乘之飛升天上往返人神之間,鼓聲具有的神秘作用,可以溝通人、神對話和請來各種精靈治病,薩滿跳神時鼓點的節奏非常豐富。。隨後,年近古稀的老巫師在快速的旋轉中,又不時地做出持單鼓“繞頭”和同時持6面羊皮單鼓的舞蹈。從這些精湛瀟灑、嫻熟自如的舞姿,不但顯示了老巫師的舞蹈功底,也可想像到他當年所以能聞名草原的風采與魅力。尊他為民間優秀的舞蹈家,是無可非議的。

意義

近20年來,我們在田野調查中發現了近百種薩滿教舞蹈,其中舞蹈神在祭壇上占有重要地位,說明舞蹈在阿爾泰諸民族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舞蹈是薩滿教祭禮中的主要內容,通過舞蹈的象徵意義,表現了一個歷史與現實,神與人,神話與世俗世界融會一體的文化場景,其核心是再現神話,這種神話充滿了集體英雄主義,凝結著先民的理想與願望,是原始時代氏族與部落的行為憲章,寓有豐富的文化內涵,發揮了重要的文化功能。

與薩滿教

薩滿教起源於遠古,據史料記載,中國北方古代先民,如肅慎、匈奴、烏桓、鮮卑、柔然、突厥、回鶻、黠嘎斯等,都曾有與薩滿教有關的原始宗教活動,薩滿教後來發展為居住在中國北部的阿爾泰語系民族普遍信奉的宗教,這些民族曾有或仍有狩獵與遊牧的經濟生活。薩滿是薩滿教巫師的通稱,源於通古斯語“激動不安和瘋狂亂舞的人”。各族對薩滿(巫師)的稱謂不同,但其都經過嚴格的訓練,掌握各種法術與技藝。

舞蹈及其象徵

一、神話時代薩滿教舞蹈及其象徵
神話時代是以神話作為主要社會意識的歷史時期,一般稱為原始社會時期,分為母系氏族社會與父系氏族社會兩個階段。從有關考古、岩畫、神話等文化資料考察,薩滿教產生並繁榮於母系氏族社會,延續至父系氏族社會與文明時代,在20世紀60年代衰微。經我們的考證,薩滿,通古斯語,意為知曉天意的人,智者。
(一)薩滿教神話及其象徵性藝術表達方式
薩滿教的文化觀念是通過神話來表達與傳承的,在祭禮中通過薩滿的舞蹈來表現神話,此時,舞蹈者的服飾、舞具、舞姿及祭壇都表現了該氏族世代傳承的象徵體系,使舞蹈表現的神話有了莊嚴的宗教意義,所以,揭示薩滿教舞蹈的象徵體系,是了解其文化內涵的關鍵,是國際薩滿教學關注的重要課題。
(二)自然神的祭禮舞蹈及其象徵
論述薩滿教中有代表性的自然崇拜的祭禮舞蹈,揭示了火祭、星祭、雪祭、海祭、鷹祭、野神祭中舞蹈的象徵意義與文化觀念;在薩滿教自然神祭禮舞蹈中傳承了史前較完整的創世神話與三百女神神系,對研究人類文化的起源有重要價值;在自然崇拜的舞蹈中,表現了盜火女神等一批英雄女神,體現了先民文化中的人本主義曙光。
(三)圖騰舞蹈及其象徵
論述了薩滿教柳、熊、虎、豹、天鵝、白海青(鷹的一種)等圖騰舞蹈的特徵與象徵意義,闡述了圖騰崇拜是自然崇拜向祖先崇拜過渡的中間環節,表明先民婚姻觀念與婚姻制度的重要轉折——氏族外婚制度已有了穩定的文化形態。圖騰舞蹈是北方民族傳統舞蹈的來源之一。
(四)綜合性薩滿教祭禮舞蹈及其象徵
論述鄂倫春族、鄂溫克族、赫哲族、達斡爾族、蒙古族、錫伯族、朝鮮族綜合性薩滿教祭禮舞蹈的藝術特徵,文化內涵與象徵體系;論述朝鮮族祭月中乞粒派農樂舞與滿族恰克拉人婚禮舞蹈的象徵意味,其中的性愛舞蹈表現了先民的生存意識。
二、史詩時代的薩滿教舞蹈及其象徵
史詩是神的時代向人的時代過渡的英雄時代的社會心聲與文化成就,史詩時代的薩滿教以祖先英雄崇拜觀念為主,這一時期的英雄已打破氏族、部落的藩籬,已建立雛形國家——一種全新的文明,薩滿教舞蹈是當時時代精神的藝術表達。
(一)滿族史詩《烏布西奔媽媽》中的舞蹈及其象徵
史詩《烏布西奔媽媽》是近年發現的一部滿族史詩,史詩以女薩滿英雄統一七百部落,實現五次海上遠征為主線,在世界文化史上有獨特的價值。論述了被稱為“天穹舞神”的女主人公以舞勝敵故事所反映的北方先民文化精神的重要轉軌——人類的族際之間的親和力已從氏族發展到全人類。
(二)赫哲族《伊瑪堪》中的薩滿舞蹈
論述了赫哲族英雄敘事詩《伊瑪堪》中薩滿舞蹈所反映的英雄崇拜觀念。
(三)滿族祖先英雄神舞及其象徵論述了滿族有代表性的祖先英雄神舞蹈的藝術個性與象徵方式;在神話時代舞蹈表現的是宗教氛圍濃重的自然神,到史詩時代舞蹈表現的是世俗意味濃重的祖先英雄身神,反映隨著文明的發展,人的自我意識的提高。
(四)蒙古族戰爭舞蹈及其象徵論述蒙古族戰爭慶功必繞樹而舞,起源於薩滿教的宇宙樹崇拜,反映了薩滿教的宇宙觀與靈魂觀。
(五)滿族家祭舞蹈及其象徵論述了滿族民間家祭與清宮堂子祭禮中薩滿舞蹈的特點與象徵意義,揭示其中的多種文化成分。

理論思考

(一)論薩滿教舞蹈的生態
論述薩滿教舞蹈自遠古傳承至今的自然與人文生態。
(二)薩滿教舞蹈與北方民族心理素質
薩滿教舞蹈所表達的集體英雄主義,因其採取宗教的方式而被強化,對北方民族心理素質產生了持久而重大的影響;北方民族在中國歷史上建立了北魏、遼、金、元、清五個入主中原的王朝,與其強烈的群體意識、自尊自強、勇毅剛強、敏慧好學的民族心理素質有關;薩滿教舞蹈所表現的英雄崇拜觀念促進了北方先民生活理想、群體意識、人格規範的形成。
(三)薩滿教舞蹈在中國舞蹈史上的地位與影響
在近世的薩滿教祭禮中,傳承了豐富的反映神話與史詩時代文化精神的舞蹈,填補了中國舞蹈上古史的重要空白,是中國舞蹈史的重要篇章。薩滿教舞蹈不僅有藝術借鑑意義,而且其所寓含的北方先民的文化精神,對未來人類文化的健康發展也有積極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